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2016-02-18李海东黄文伟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李海东+黄文伟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最为活跃的教育板块和职业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教育层次,科学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应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统揽,按照能力本位、系统培养的理念,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科学确定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11-05

一、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目标是某一层次教育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定位,以及由此决定的学生在接受完该层次教育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的规格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术应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层次和类型,其培养目标既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的属性,又要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本属性和学术属性;既要反映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又要反映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同时反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沿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只有准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科学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及确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可以说,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一切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直模糊不清,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也是导致职业教育在类型、层次、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方面脱节、断层、重复的重要原因。以广东为例,随着我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发展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高职院校定位存在偏差。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理论的完整性,过分倚重学科体系的培养方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而不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片面强调初次就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单纯培养学生简单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校三年获得的仅仅是职业培训,缺乏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理论层面缺乏应有的高度,其目标与中职教育趋同,虽为高等教育其实名不符实。此外,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仍主要为专科层次,缺乏对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的目标定位研究,致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孤立的层次,无法发挥下接中等职业教育,上连应用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作用。总之,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左右摇摆、断层断档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及产业升级的需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此,必须彻底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的现状,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承上启下、内引外联的作用,通过对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定位,形成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多层次发展格局。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梳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时间不长,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三改一补”而来,即改造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这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环节缺失,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首鼠两端、左右摇摆,政策和相关制度不完善,在操作层面缺乏连续性和一贯性,往往是“跟着感觉走”。

从历史进程上看,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走什么道路一直摇摆不定,体现为受各时期政策文本表述不一,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历经多次变动。

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技术型人才。1982年教育部《中国短期职业大学和电视大学发展项目报告》中指出,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地方需要”的技术员,由于职业大学在当时承担了相当一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在诞生之初就将目标定位放在技术型人才培养上。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实用型人才。1991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实用技术、管理人才”。1996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朱开轩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中后接受两年左右学校教育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1999]4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第三阶段是2000年前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应用型人才。2000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0]3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和社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同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第四阶段是21世纪初,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技能型人才,其中又细分为高技能、高端技能、高素质技能、复合技能、知识技能等。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同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2006]15号)指出:“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2006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6号)中明确提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发挥高职院校培养 “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作用。2010年7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提出要“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表述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第五阶段是2012年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如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等。

纵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伴随目标表述不断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定位逐渐清晰。从上述政策文件来看,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定位,目前较为一致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人才”,即服务的对象很明确,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类型层次等内涵特征上表述不一。如高端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型以及发展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之间有何区别?又应该如何分层定位于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教育中?值得我们思考。

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概念解析

如前所述,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曾经出现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技术技能型等不同的概念表述,这些彼此相近的概念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愈益模糊。对这些概念进行具体分析并有效区分,是厘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目标内涵特征的关键。

一般而言,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发展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概念可分别界定如下: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是指那些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具体方面又能出类拔萃的人。换句话说,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发展型人才是近两年由我国政府提出的,它指的是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懂技能、懂知识、肯于吃苦、肯于攀登、头脑灵活、思维发散,能顺应时代变化,听从时代召唤的,具有发展潜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具备技工、技师及其他相应水平或拥有各种技能的人员(其中,技师分高级技师和技师两类,技工分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三类)。

技术型人才是指通过学习接受某方面技术知识,具备该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熟悉相关技术,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称为专业技术人才。区别于专业技能人才,技术人才需要借助自身以外的载体来完成任务,即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工具适用能力;而专业技能人才则通过语言和行动就可以表达其专业技能,完成任务。

从上述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对比可知,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发展型人才规格相对比较抽象,并不指向某一特定教育类型及教育层次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而是泛指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通用性能力与相关素质,因而不能作为高职这一特定类型、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而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是指向特定类型、层次教育的职业能力概述,通过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进一步细分,我们可以逐渐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各层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不断变化和动态发展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变化的动因,刘松林、马庆发认为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内在发展等因素。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直接从事企业生产、服务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为了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需求矛盾,不断调整高职培养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为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服务的宗旨。从科技进步角度看,新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使得知识、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企业传统岗位通过转型升级,增加了高新技术的含量,仅仅具备单一技能的工人难以适应原有的岗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及“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等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从社会变革角度看,人才结构的变化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产生变化。从内在发展看,高职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是推动培养目标变化的内在动因。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适应经济、技术、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动态发展,其目标定位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界性教育,它跨越了产业界与教育界,需要满足产业界与教育界的不同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既要适应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又要适应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应在兼顾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生的成才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二)多样性原则

不论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还是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均具有多样性特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查吉德教授认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普遍希望成为管理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对于企业而言,迫切需要营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上述适应性原则及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满足多样性要求,即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多种目标需求和企业岗位的多种人才需求。

(三)多因素分析原则

学生的成才目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院校因素,包括学校的发展水平、特点、专业结构、学制长短等;二是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性别构成、生源地、学习基础、家庭经济水平、入学原因等;三是行业因素,包括相关行业的岗位分布、技术技能需求、职业发展等,因此,我们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因素。只有通过多因素分析,才能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分类,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完善学校整体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乃至职业培训目标。

(四)针对性原则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国有大型企业与民营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类型、岗位、学历要求均有较大差异。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要求更高。所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必须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发展定位,具有针对性。如果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国有大型企业,应针对研发岗位、销售岗位和生产岗位,重点培养营销人才、工程型人才和研发人才;如果将培养目标锁定在民营中小型企业,则应针对销售岗位、生产岗位和中层管理岗位,重点培养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表1是广东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及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从中可知,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及对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要求、发展年限等均存在明显差异,需要针对性培养。

(五)能力导向原则

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标准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依据,如美国确定了高度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国家职业标准,英国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闻名于世,德国形成了以工商会IHK证书为代表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成功经验表明,明确各个行业所涉及的工作岗位,明晰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等规范性要求,是准确定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欧盟等均以职业资格的方式规范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开展职业能力分层,形成了较为典型的基于“层级”的职业能力形成观。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为基础,基于能力导向原则,我们可以确定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的目标定位,从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

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方法

基于上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在中职-专科高职-应用本科衔接互通的框架体系内,我们可以从供需调研、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按照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理念,针对性地开发出一系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法,并通过实践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一)供需调研、明确方向

在职业教育领域,供需调研是一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受教育者需求)的对比分析。通过供需调研,可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反映作为供给方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进而通过供给与需求对比,寻找解决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等供求结构失衡问题的对策。供需调研可以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通过调研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在校生学习需求(就业目标、成才意愿)、高职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区域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差别,以及不同高职院校及同一高职院校不同生源(普通高考、三二分段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别,可以兼顾和适应企业、学生等不同主体的多样性需求,综合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供需调研可为准确定位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重要依据。通过供需调研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访谈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可以获得相关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信息,并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绘制出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见表1)。通过这一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图,明晰该专业面向的初始岗位、发展岗位,并将该职业岗位层级及相应的职业能力与不同的职业教育层次相对应。

(二)能力分解、对应目标

在供需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职业能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以此作为区分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及对应岗位的工具。“二维四步五解”的职业能力分析是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团队根据国内外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基本思想,结合广东省职业教育标准研制的具体要求,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本土化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它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通过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将职业岗位细分为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细分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细分为职业能力四个步骤,最后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解析职业能力。通过能力分解,有效地将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特别是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显性化,为后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奠定基础。

根据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级教育所对应的不同层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第一、二级的岗位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第三、四级的岗位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第五级岗位能力,以此类推,更高层次教育对应更高层级的能力培养,以能力为载体,从而实现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分。

(三)目标定位、固化成果

将行业内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便水到渠成。一般而言,高职学段培养目标既要与国家总体培养目标保持一致,又要突出专业特色,还要体现中高职目标的区分与衔接,可以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表述形式,特别要从就业领域、岗位及发展速度、职业能力水平、职业资格层次四个方面明确中高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层次性。

总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只有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为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该表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向凯教授及其会计专业高本衔接标准研制团队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建松,唐林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定位——兼论培养高适应性职业化专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2]百度百科.复合型人才[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1861.htm.

[3]百度百科.创新型人才[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53529.htm

[4]百度百科.应用型人才[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613621.htm

[5]百度百科.技能型人才[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328241.htm

[6]百度百科.技术型人才[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246842.htm

[7]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与动因[J].江苏高教,2009(1).

[8]查吉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9]杜怡萍,李海东.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能力到课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P52、P29.

[10]刘越琪.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汇报(PPT).广东省中英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2014(3).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定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