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丁蜀镇潜洛村紫砂生产合作社的田野考察

2016-02-18朱翊叶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作坊紫砂陶宜兴

朱翊叶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宜兴市丁蜀镇潜洛村紫砂生产合作社的田野考察

朱翊叶

(无锡太湖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江苏省宜兴市是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制品的原产地。改革开放以来,宜兴市丁蜀镇以丰富的紫砂陶土资源、发达、完备的陶瓷制造产业链和悠久厚实的紫砂文化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前来打工淘金,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发轫那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江苏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以紫砂行业为龙头产业的宜兴市也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潮。随着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解体这些外地人是离开了宜兴,还是继续在宜兴生活?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的现状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推动紫砂产业进行革新、又是如何发扬和传承紫砂文化的?本文将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蜀镇潜洛村紫砂生产合作社内的紫砂手工业作坊为研究对象,对作坊的构成、经营的方式、人员的结构、家庭的分工等进行分析,探究其日常生活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陶工”们对紫砂文化传播的价值与贡献。也为紫砂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新的方向,为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波助澜。

宜兴;紫砂陶;手工艺技艺;田野考察

一、作为个案研究的丁蜀镇潜洛村紫砂生产合作社

笔者通过初步调查,选定了宜兴市丁蜀镇潜洛村这个外地人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子为研究区域,潜洛村地处丁蜀镇陶瓷产业园,东临蠡河、西靠陶都路、104国道;位于洛涧村的东面、南园村的南面。按照2016年的行政划分,是由原先的潜洛、新村、头阳三个行政村进行两轮合并后新组建的行政村。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由1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1080户人家组成,全村人口3177人,劳动力人口1760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依照村委工作人员的介绍,潜洛村拥有工业企业90多家,产业结构为耐火陶瓷材料、陶瓷制品、紫砂制品等。潜洛村自建国以后最早是川埠公社的一个大队,后来改为村。1955年10月,当时的宜兴县政府成立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其成立地点就是现在的潜洛村 。加上潜洛村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故乡,所以潜洛村本身的紫砂文化底蕴是比较浓厚的。2008年7月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宜兴市政府建立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紫砂生产合作社最早属于园区规划地内的被拆迁住户进行临时安置的拆迁安置房,建成后对外出租。最早由潜洛村村委租赁给当地村民临时性居住,后来改为承包老板承包以后进行对外转租,由于租金比较便宜,慢慢的吸引了很多前来开店的外地人,渐渐的形成了市场。

笔者于2016年7月考察的这个市场,由3排排楼组成,每排楼左右两边各有23间门面,所以共计138间房。而因为此市场最早以安居房的属性来安置附近拆迁的农民,所以138间房中除了闲置的21间门面房之外,还有10间门面房纯粹只是本地人或者外地人居住,并没有进行紫砂相关的生产或者商贸活动,1家从事陶瓷耐火砖模具以及1家工业陶瓷小件的作坊比较特殊以外,剩下的103间门面房中,实际有3个作坊老板拥有2个或者3个门面房。因此姑且认为这个紫砂生产合作社内共有97个作坊老板,本论文中的所有数据都是对这个97个作坊老板的进行调查后得出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97个作坊中间,有若干是作坊和家的结合体、因为制作紫砂制品对场所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一张泥凳(制作的工作台)就行,所以很多人在家中就可以制作紫砂,这种情形在丁蜀镇经常可以看到,所以只要有泥凳也可以当做是一个作坊看待。这个市场里每间门面房大约40平方左右,作坊主们经常以作坊为家,以家为作坊。在门面房靠门处放上泥凳用于制作紫砂制品,中间用柜子或者帘子做隔断,后面则是他们生活起居的地方。很多作坊的一家三口都住在这个门面房内。

表1. 2015年7月紫砂生产合作社店名情况

表2. 2016年7月紫砂生产合作社店主的籍贯情况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其实这个市场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市场,因为很多店铺没有名字,称之为作坊群更为合适。如上图表一所示,有作坊名字的比例仅占有38%。由此可以证明这个市场中大部分的作坊都以生产和制作紫砂为主,很少进行零售。他们制作出来的商品一般直接供应给陶都陶瓷城、尹家村等这些零售和批发的市场或者供应给在互联网上开店的商家,这里的交通并不发达并且大部分非紫砂业内的人也并不知晓,所以基本没有旅游的外地人来到这个市场进行购买紫砂商品。并且这个市场上很少会有生面孔。

为了搞清楚这个市场中的人员构成,笔者对97家作坊的老板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以下两点。1)本地人的比例相对较低,在合作社内仅占6%。2)作坊老板来自安徽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余还有来自贵州、河南、陕西、四川等各个地区的人。这些作坊的老板学历大多都为初中文化,并且在宜兴的时间比较长,大部分已经达到了10年以上。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这个市场中第一批来到宜兴从事紫砂及相关配套行业的人。并且通过交谈得知,他们最初大多是在琉璃瓦厂、美陶厂等工厂从事陶瓷生产的工人,有些是因为工厂倒闭,有些是学到了一门手艺,认为打工的发展前景不如自己当老板来的大,所以才自己出来开店的。其20岁以上作坊老板也占了总数的25%,这些人中间就有为数不少拥有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有很多是在老家出生以后跟随父母来到宜兴,在宜兴上的学。

表3. 2016年7月紫砂生产合作社经营产品分布比例

表4. 2016年7月紫砂生产合作社店主的学艺术间比例

表5. 2016年7月紫砂生产合作社店主的年龄分布

他们的年龄分布基本平均,50岁所占的比例较多以外基本相差不是特别明显。结合学艺时间的表四说明他们开始学艺的年龄大约都在20岁左右。大约也是他们初次来到宜兴的年龄。另外笔者在访谈中发现,他们混淆了学艺和从业的概念,普遍认为技艺是边做边学中得来的。这个可能和他们的从业经历有关,初次接触紫砂是应聘于工厂或者作坊,在这个之前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学习紫砂技艺的方式主要是老板或者前辈讲述生产要求的同时进行示范,而后在工作中慢慢领悟。这与专业的学校教育并不相同,没有普通概念上的在学校上课学知识的说法,所以他们认为学艺时间等同于从业时间也不无道理。

由表三可以看出合作社中生产和经营紫砂花盆、紫砂盖杯、紫砂壶的作坊比较多,相关配套的作坊种类也比较丰富和健全,整个市场也已经呈现规模化。除了泥料统一到炼泥作坊(例如离合作社不远的国兵紫砂泥料厂)购买以外,模具、刻字、车的子(紫砂盖杯上的盖钮)、烧窑甚至是车胚的工具都有专门的作坊经营,他们分工明确、细致,且专业度比较高。

二、紫砂生产合作社中的行业规则

在紫砂生产合作社中也包含了一套共同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隐藏在人们的行为和习惯之中,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面会共同遵守这些规则,并不会因为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去打破。

1.作坊经营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内部分工明确

上文中提到的,合作社中都属于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基本都是以夫妻、父子等直系亲属关系为主的小家庭为单位进行,因为作坊不是什么大的投资,不需要几个合作者股份经营,且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作坊不会在分配公平方面产生分歧。其次,作坊内部的分工通常是妻子在家做紫砂的产品,并且兼顾一家人生活上面的一些家务,比如带孩子、买菜做饭等。从工艺的角度上来说,紫砂需要做工细致和耐心,拿紫砂花盆举例,从车胚的半成品脱模开始,去除模具线、修口、修足、整型、用不同种薄片进行擦拭等需要20多道工序,尤其是细节的处理,马虎的制作和认真的制作是完全不一样的,紫砂壶则更胜。从生活角度上来说,女性在家做产品比较稳定,不需要到处“跑生意”也没有什么应酬,另外一方面可以兼顾到家庭,利用间隙和零碎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加工和生产。笔者在采访中经常碰到作坊老板娘和笔者一边聊天一边进行一些紫砂制作,同时零星做一些家务的例子。而丈夫则负责销售自家的产品和作坊的运营。从进货、打模具到送货、同行客户之间的交流都是丈夫的职责。

2.淡季的时候既是老板也是打工仔

一般都认为开店当老板比打工挣钱多,但其实并不是如此,一个手艺高超的做壶师傅挣的钱远超过开店的老板。一般制作紫砂壶的手艺人会用工价的高低来衡量和显示他做壶的水平,使用模具制作半手工紫砂壶的工价从100元到800元不等,甚至还有超过上千元的。这个和工手从业时间,做壶的能力以及做工的精细程度有关。换句话说,如果老板雇佣一个工价高的工手制作出来的紫砂壶非常有可能赚的还没有工手多。在紫砂生产的淡季,很多作坊的老板和老板娘会自己亲自干活,做一些了胚(修整模具脱模以后的素胚),整口(修整烧成一遍以后的壶口或者杯口)等工序。并且他们也承认,在淡季的时候养不起工人,所以只能自己做。然而到了春秋季或者过年前生产旺季的时候,作坊里面就会请工人和工手帮忙生产,而这些帮忙的工人和工手大多和老板都有着亲戚或者朋友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店主从老家请过来的。

3.自营与代销

合作社的作坊主们平时各做各的生意,有自己生产的主打产品,也相互代销一些其他亲戚、朋友家的产品。笔者认为一方面,由于制作工艺和手艺人能力的局限性,一家作坊的产品品种不可能非常丰富,而为了满足客户的不同种需要,代销其他亲戚家作坊的产品也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作坊经营的本质目的是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为了让自己或者雇佣的工手一直有活儿干,同样也需要让更多的人来代销自己的产品。主营销售自家的主打产品,兼营(代销)其他作坊的相关产品,这种现象在合作社内还是比较普遍的。还有更有趣的是,有亲戚关系的作坊之间还经常进行一些技艺和经营方面的交流,并不像有些“同行就是冤家”那样相互暗中角逐、拆台,有时候亲戚家作坊的活儿来不及干还会跑过去帮忙。我们分析:他们的技艺也许就是跟着亲戚学的,自己独立开店之后另外选择一种主打产品。换句话说亲戚作坊的主打产品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主动避开不做。没必要抢了亲戚的饭碗。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自己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另一方面还能和亲戚相互代销一部分产品,这也是一种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方法。一个大家族内部的人都潜移默化的遵守着这样规则。这种规则,他们称为“有照应、分得开”。

三、总结

建国以后,1955年宜兴县政府建立国营紫砂一厂以后曾对紫砂陶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实现紫砂陶生产的机械化和规模化,同时聚拢紫砂手工艺人进行集中整理,创作并且集中培训传承人等多方手段相结合,使紫砂的批量化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工业化和标准化迅速增长的同时为全国各地老百姓普及紫砂制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从紫砂矿石到紫砂泥再到紫砂陶制品的生产流程中,机械化的确在某些工艺环节中取代了手工业作业。比如真空练泥机使得紫砂泥料更加纯净,缩短了人工筛泥练泥的复杂过程,但是在一些无法被机械化替代的环节,手工业制陶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手工业则对人力和手工艺者的需求极大,这些年伴随着紫砂文化影响力的崛起,国有企业倒闭以后,如何安置成为了根本性的问题。但是紫砂文化的影响力,紫砂行业的成熟程度。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帮助他们能够在城市里过上富裕的生活。

近期一些有文化有学历有设计活力的外来艺术家也在宜兴生根,他们有的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宜兴专门从事制作手拉胚的茶壶;有的是台湾人在宜兴负责制作柴窑烧制的粗陶产品。另外,还有往来于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们,这些外来的艺术家们下单给作坊,提供新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这些手艺人共同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对紫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宜兴的紫砂陶,可以作为宫廷里皇亲贵族的把玩之物,也可以成为中国特色手工艺的代表、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送给外国政要的礼物。同时,紫砂的花盆和水缸可以成为日常生活中老百姓的必备用品,可见其种类之多跨度范围之大。制作紫砂陶产品的手工艺人在各个方面皆不相同,本文仅以宜兴市丁蜀镇潜洛村紫砂生产合作社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也并不能代表整个宜兴紫砂陶产业的全貌,同时需要在接下来的实地调研和研究中更加的努力,才能正真揭开宜兴紫砂陶手工艺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 黄隽瑾】

Field Research of YiXing Pottery Producer’s Cooperation in Village Qianluo

ZHU Yiye
(Taihu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214000)

Jiangsu Yixing is the place where YiXing Pottery originated. Foreigners came to work in Dingshu where has rich clay resource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hain and long history. Jiangsu province became the leader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80s, also for Yixing which became the top of Zisha Pottery industry. In the 90s, as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se foreigners are leaving Yixing, or continue to live in Yixing? Thirty years have passed, what is the status of these people? How the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Zisha Pottery, and how to inherit and develop the culture of purple?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method of fieldwork of Anthropology of art, take Zisha Pottery production cooperativ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the constitute, business mode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and find the valu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for Zisha culture. Also provide new materials and new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Yixing, adding to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purple culture.

Yixing, Zisha Pottery, handmade skills, field research.

G122

A

1672-9838(2016)04-097-04

2016-10-24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重点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AG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翊叶(1987-),男,江苏省无锡市人,无锡太湖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作坊紫砂陶宜兴
假鸡蛋作坊开工啦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汾酒老作坊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人大代表的“女子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