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分析

2016-02-18周群英陈小菲吴志华

桉树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刊文载文桉树

周群英,陈小菲,吴志华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2)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分析

周群英,陈小菲,吴志华

(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2)

为了解《桉树科技》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后的刊文情况,本文对《桉树科技》2012—2015年的载文量及刊文类型、第一作者信息、刊文被引、下载及引文情况、刊文作者数及合作情况、单产和多产作者及核心第一作者情况、基金资助论文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桉树科技》2012—2015年平均载文量为40篇·年-1,中级职称以下人员是该刊第一作者的主体,他们学历层次较高且以30岁以下的青年居多,科研院所为主要供稿单位。除2015年外,2012—2014年的刊文被引率接近或高于50%;4 a篇均引文量为17.2条,单篇被引及下载量排名前5累计10篇的刊文中,共有7篇出自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2012—2015年4 a篇均作者数约4人,平均合著率为92.1%,单产作者和多产作者分别占所有作者数的80%和20%。基金论文率为78.1%。

《桉树科技》;刊文;文献计量

《桉树科技》是我国唯一以桉树为主要研究对象、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由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桉树中心”)主办。出版内容主要有桉树引种、繁育、生产、病虫害防治、人工林经营及加工利用等系列科研与生产活动的经验、学术成果和实用技术等,并涉及部分除桉树树种外的育苗造林、森林经营、森林植物、森林土壤、园林花卉等。《桉树科技》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于2005年、2006年和2011年分别入编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2011年、2013年两度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林业学术期刊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交流学术思想、推广科技知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2年起,《桉树科技》由半年刊改为季刊,全年载文量有所提高。为评价期刊发展状况,总结办刊经验,找出不足,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和读者,本文对《桉树科技》2012—2015年的160篇刊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以《桉树科技》2012—2015年共出版的16期共160篇原始刊文为统计对象,并以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进行时间筛选,在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对载文量及刊文类型、第一作者信息、论文被引及下载量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量及刊文类型

从表1可知,《桉树科技》2012—2015年共出版16期、共160篇论文,平均每期刊文10篇,年均刊文量40篇。160篇刊文中,试验研究栏目共115篇,占71.9%;综述与专论栏目44篇,占27.5%,前者是后者的2.61倍,领导讲话栏目仅1篇,由此表明《桉树科技》学术期刊的定位准确,与办刊宗旨相符。

表1 《桉树科技》2012—2015年的载文量及刊文类型

2.2 第一作者信息

2.2.1 职称结构

由表2可知,《桉树科技》2012—2015年各年度不同职称类型第一作者人数均有所变化,总体以中级职称人数最多,为14 ~ 18人;副高人数最少,仅2014年达8人,其他年份均未超过2人。2012—2015年累计160人次第一作者中,其中正高职称第一作者15人,占9.4%;副高职称与正高职称人数相近,为13人,占8.1%;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共63人,占39.4%;初级职称及以下和在读研究生分别为40和29人次,分别占25.0%和18.1%。中级职称以下人员合计132人次,占82.5%,说明他们是《桉树科技》第一作者的主体,是科研和生产岗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2.2 学历结构

2012—2015年平均具有博士学历(含在读博士)第一作者9.3人,硕士学历(含在读硕士) 18.8人,本科以下12人。4 a累计最高为硕士学历人数,共75人,占46.9%,分别是博士及本科以下学历人数的2和1.6倍。博士与硕士学历共112人,占160人次的70%,表明《桉树科技》第一作者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2.2.3 单位性质

《桉树科技》2012—2015年的第一作者来源均为科研院所>其他>高校,4 a累计数依次为95、48和17家,最高与最低相比为5.6:1,由此可知第一作者主要来源于科研院所。其他单位包含了政府部门、国营林场、公司等多种类型,因此数量也较高。而高校基本均有自办的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桉树科技》的投稿量,且涉及研究桉树的高校多数集中在华南地区,因此作者相对较少。

2.2.4 年龄结构

2012—2015年期间,均以20 ~ 30岁的第一作者最多、51岁以上作者最少。20 ~ 30岁、31 ~ 40岁、41 ~ 50岁及51岁以上4个年龄层次各有70、50、29、11人次,占比分别为43.8%、31.3%、18.1%和6.9%,最高与最低相比为6.36:1。从表2数据可知,31 ~ 40岁阶段的第一作者占数仍较多,与20 ~ 30岁累计达120人次,在所有第一作者数中(160)占75%,由此说明《桉树科技》在中青年科技人员、在读研究生及生产骨干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他们开展桉树学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表2 《桉树科技》2012—2015年第一作者职称等信息统计

2.3 刊文被引、下载及引文情况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被引、下载及引文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刊文被引篇数及被引率、总被引频次、总下载量和单篇最高下载量均为2012年度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数值基本呈下降趋势(2013年单篇最高被引频次与2015年总下载量除外),这是由于年份较新其刊文在短期内未被读者关注,即读者消化和吸收的时间相对较久,而年份较旧的刊文因对外公开时间长,读者人数较多,所涉及指标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因此数值相对较高。单篇最高被引频次的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而非2012年,达23次,说明该论文具备了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良好的研究动态和实际的引用价值,从而成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阅读和采用的重点。

在文后列出文章作者所参考、借鉴的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称为参考文献或引文,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论文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引文体现出来[1]。除去2013年刊文 “领导讲话”1篇,2012与2013年的学术论文各仅有1篇无引文,引文率达97.3%以上,2014与2015年引文率100%。2012—2015年平均引文量为681.3条,有引文篇均引文量为17.2条。

表3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被引、下载及引文情况

表4和表5分别列出了单篇被引及下载量排名前5的刊文,题材涉及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与森林生态等,此类学科专业与目前桉树研究热点相符。被引排名前5(含并列)的第一作者中,3人为正高职称,且年龄在48岁以上,说明他们在桉树科研与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掌握学科发展方向和动态。单篇下载量排名前5的刊文中,有2篇与被引排名前5的刊文相同,其第一作者分别为卢万鸿和黄承标。从表中数据可知,被引频次与下载量不一定存在正比关系。在单篇被引及下载量排名前5累计10篇的刊文中,有7名第一作者来自桉树中心,说明该单位在我国桉树研究领域中能引领学术前沿,契合其单位定位与属性。

表4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单篇被引排名前5的刊文

表5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单篇下载量排名前5的刊文

2.4 刊文作者数及合作情况

表6为《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作者数及合作情况。从表中可知,篇均作者以2012年最少、2015年最多,合著率以2013年最高、2014年最低。从4 a合著率超过88%的数据及单篇最多作者数大于7人的结果来看,表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科学研究中日趋普遍,同时也反映出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团队合作不可分割。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4 a合作率平均为42.1%,其中2014年不同单位合作论文达26篇,合作率达61.9%,表明合作是增强研究力量、优势互补的重要方式。

表6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刊文作者数及合作情况

2.5 单产、多产作者及核心第一作者情况

在统计时间范围内,在《桉树科技》仅发文1篇的第一作者为单产作者,多产作者为发文2篇或以上的第一作者。从表7可知,2012—2015年单产作者共96人,占所有作者数的80%。多产作者以发表2篇论文的居多,占11.67%,2篇以上的合计占8.13%,刊文最多的为6篇。

核心第一作者是指在《桉树科技》发表论文较多的作者。核心第一作者的最小发文量根据普赖斯所提的公式[2]进行计算:Mp=0.749 ×Npmax1/2,式中Npmax为核心第一作者的最大发文量。2012—2015年《桉树科技》最大发文量为6篇,代入上式可得Mp约为2,即2012—2015年在《桉树科技》发文2篇或以上的人员皆为该刊的核心第一作者。根据表7可以确定核心第一作者人数为24人,占总人数的20%,合计发文量64篇,占总发文量(160篇)的40%。

表8为《桉树科技》2012—2015年发文量4篇以上的核心第一作者情况。数据显示,发文4篇以上的第一作者共3人,均来自桉树中心,且年龄均在35岁以下,表明他们作为科研骨干承担或参与了重要的研究任务,是相关研究领域内逐渐成长起来的重要力量。

表7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单产及多产作者论文数及人数

表8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发文量4篇以上的核心作者

2.6 基金资助论文统计

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基金资助论文所占比例及其资助类别的系统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刊发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水平[3]。《桉树科技》2012—2015年获基金资助的论文共125篇(表9),占总刊文量(160篇)的78.1%。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的论文最多,国家级及其他类型的科研项目较少。国家级项目在2015资助论文数最多,表明国家对桉树研究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开展桉树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逐渐提高。

表9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基金资助论文情统计

3 结论与讨论

《桉树科技》2012—2015年平均载文量为40篇·年-1,在林业类68种期刊中排名靠后,仅略高于《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4]。《桉树科技》载文量较低,这与其刊期为季刊、篇幅版面受限(仅60页)、稿源较专有必然联系。期刊载文量是衡量期刊信息量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遴选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5],而从期刊发展的角度出发,稳定的载文量是其保持优势的基本条件。因此,《桉树科技》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科技人员联系,发动编委会力量,拓宽稿源,提高载文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期刊发展要求。

中级职称以下人员是《桉树科技》第一作者的主体,此类作者学历层次较高且以30岁以下的青年居多,表明他们是桉树研究领域或生产单位的骨干力量,科研或业务能力强。科研院所是《桉树科技》的主要供稿单位,发文量占59.4%,而来自高校、政府部门、国营林场、公司的论文总占比为40.6%,今后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组稿工作,以达到产学研的互相促进。

期刊所载刊文的被引用次数是该刊文甚至是该期刊学术水平的最好测量标准[6]。除2015年刊文距本文统计数据的时间较短、其刊文还未得到更多读者关注外,2012—2014年的被引率接近或高于50%,说明《桉树科技》在桉树研究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也表明其得到相关科研人员及工作者的认可。引文是衡量期刊学术交流程度和吸收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论文的创新性、研究的必要性及实用性[7]。《桉树科技》2012—2015年4 a篇均引文量均为17.2条,高于我国农业类核心期刊篇均引文数14.4条及所有农业期刊的篇均引文数11.51条[8],表明《桉树科技》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比较重视引文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将综述类论文的引文除外,篇均引文数将有所下降,因此,在今后的论文修改过程中,应向提请作者注意引文的数量和质量。单篇被引及下载量排名前5累计10篇的刊文中,共有7篇来自桉树中心,桉树中心的作者为本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此外与桉树中心为《桉树科技》的主办单位密不可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该中心在桉树研究领域中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论文合著率是合著刊文占刊文总数的比例,是文献计量学中评价学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的重要指标[9],而合作研究是增强研究力量、优势互补的重要方式。《桉树科技》2012—2015年4 a篇均作者数约4人,平均合著率为92.1%,高于《广东林业科技》2010—2014年的平均合著率87.39%[10]。不同单位之间的平均合作率为42.1%,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02年的平均合作率37.86%[11]。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合著存在一定的挂名和虚假署名现象[12-13],被挂名及被署名者其本人对论文完成无实际贡献,是一种“伪合作”关系。因此,《桉树科技》今后要加强学风建设工作,规范署名行为,避免学术不端现象发生。

《桉树科技》2012—2015年4 a单产作者和多产作者分别占所有作者数的80%和20%,与《吉林农业大学》2002—2005年的数据78.1%与21.9%接近[14]。加强多产作者队伍的建设,是《桉树科技》论文数量的保证,有利于推动本刊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论文率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5]。《桉树科技》2012—2015年4 a的基金论文率为78.1%,低于《西北农业学报》2007—2011年5 a的基金论文率86.17%[16],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0年的数据78.3%接近[3]。虽然基金资助的论文代表着一定程度的学术水平,但并非意味着非基金资助论文为低端的科研成果,并且“基金论文率”存在不恰当使用基金项目行为,如使用过期、虚假或挂名基金等[15],因此,应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基金论文比”,以更全面的科研视野提高《桉树科技》的竞争力。

[1] 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1):33-38.

[2]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李玲,成文,庄晓.《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0年生命科学载文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40-142.

[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R].北京,2014.

[5] 颜志森.期刊载文量及其变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49-454.

[6] 吴雪梅.2007—2009年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 (3):134-137.

[7] 邱均平.文献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 周莉花.农业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引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20-322.

[9] 宋刚,王续琨,冯茹.基于文献计量的技术管理学学科分立发展[J].科学学研究,2009,27(7):981-988.

[10] 李翠珍. 从《广东林业科技》2010—2014年载文看广东林业科技发展[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3):9-10.

[11] 温晓平,窦春蕊,屈李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文统计与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145-148.

[12] 吕娜.合著成果中“伪合作”关系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情报杂志,2014,33(10):101-103.

[13] 孙昕光.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报编辑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5(5):137-140.

[14] 赵立华,赵爱群,焦培娟.《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2-2005年载文作者统计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7(2):170-172.

[15] 夏朝晖.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体系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74-577.

[16] 成敏,郭柏寿,杨继民,等.《西北农业学报》2007—2011年载文分析及大区农业学报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94-698.

Analyses of Papers Published in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from 2012 to 2015

ZHOU Qun-ying, CHEN Xiao-fei, WU Zhi-hua
(China Eucalypt Research Centre,Zhanjiang524022,Guangdong,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s being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was changed from semi-annual to quarterly publication in 2012, key information from all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12 to 2015, inclusive,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details of the first authors, downloads, citation situation,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was 40, persons under age 30 with higher education and intermediate technical titles accounted for themajority of first authors, andmost papers originated from research institutes. Citation rates of 2012 to 2014 were close to or higher than 50%, except for during 2015.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paper was 17.2, the single paper cited and downloaded in the top five( that is 10 papers in total),of which 7 papers are from China Eucalypt Research Centre. The average number of authors per paper was 4, with the average rate of inter-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by paper being 92.1%. Of all authors who published during the four year period examined, 80% published one just paper and 20% publishedmore than one paper. Papers arising from externally funded projects accounted for 78.1% of total papers.

Eucaly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publications; bibliometrics

G237.5

A

中国林学会2015年学科发展研究项目—森林培育(桉树定向培育)学科发展建设

周群英(1978— ),女,大学,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科研管理工作.E-mail:qyzhou999@sina.com

猜你喜欢

刊文载文桉树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中国教育部》刊文报道汕大打造奉献文化的丰硕成果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山东省乡镇卫生院慢性病患者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