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教育之困境与对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2016-02-18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12025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12025)
沈春栗
农村社区教育之困境与对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312025)
沈春栗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为适应城镇生活,他们迫切需要城市生活与规范的教育,也需要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生活技能的继续教育,需要社区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并不是成人教育模式的简单延伸,更不能是城市社区学院模式的复制移植。破解这些困境,探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之对策,已成为乡镇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为例进行探讨。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现状
钱清镇是浙江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镇域面积54.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4万,外来人口10万,下辖21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近几年在城镇建设中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容镇貌日新月异。钱清镇成校是镇内唯一一家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有专职教师7人,现已在村(居)、企业中设立社区教育站点12个。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已参加社区教育的比例并不高,但培训意愿较强,职业技能考证比率相对较低。居民不想培训的主要理由是没时间参加或是教育点较远不方便。从培训项目来看计算机网络信息方面的培训排在首位,其他依次为休闲娱乐、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体育运动、才艺等方面。这为社区教育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之困境
通过对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情况调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区教育的普遍状况,农村社区教育在管理体制、思想认识、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制约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
(1)管理体制不完善一是管理部门多。乡镇成校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力,主管部门为教体局,但实际上农村乡镇成校一直存在着多头管理的状态,涉及当地政府、科委、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老干部局、民政局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的职责不同,难免出现社区教育活动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出现重复劳动、资源浪费,也会出现政绩式的、应付式的社区教育活动,使社区教育开展不力,与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理念相悖。二是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农村社区教育主要是县(区)、镇、村(居)三级教育网络。主管部门对社区教育考核评价一般是办多少班,培训多少人次为依据,这样的考评过于笼统。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农村社区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2)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对社区教育重视度不够。农村社区教育相比前几年已明显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当地政府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会忽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人的城镇化,没有把社区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二是社区教育对象自身认识不足。由于农村居民心理守旧,缺乏进取好学精神,求学态度被动,在培训班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比皆是。另外,农村居民住所分散,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尤其突出,给集中定期的社区教育带来一定困难。
(3)教育资源贫乏一是师资力量薄弱。首先是教师数量不足,不少乡镇社区教育机构普遍只有一到三名专职教师,随着社区教育站点建设增加,培训项目与内容的日益丰富,这一配置比例严重不足;其次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乡镇社区教育学校的教师一般为中小学的老领导、老教师,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素养;再次是兼职老师聘请,由于缺乏相应的聘任体制,兼职教师流动频繁,不稳定。二是场所有限、经费不足。其一,教育活动场所缺乏。由于教育对象量大面广,教学用房、实训基地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离集镇较远的社区,问题更加突出;其二,教育经费紧张。尽管近年来各乡镇对社区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随着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延伸,教育经费使用时捉襟见肘,开展工作举步维艰。三是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乡镇社区教育基本没有整套课程体系,也没有符合区域特色的课程开发,更没有前瞻性课程规划,容易造成教育内容滞后,教育形式古板单调,很难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之对策
(1)管理体制体系化一是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整合各部门力量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区域内的社区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只有统一协作,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避免项目的随意性与盲目性。逐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科学健全的社区教育评估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与评判标准,会造成社区教育工作的良莠不齐,也会让社区教育处于一种茫然、无序的状态。因此主管部门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科学的社区教育评估机制,促使社区教育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是建立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当地政府出台关于社区教育经费政策,支持社区教育;另一方面培训机构也要建立完善社区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做好开源节流文章,拓宽筹措经费渠道。例如:进行有偿培训机制,尤其是对个人回报率较高的培训项目,可以按有关规定收取一定费用,或者与企业合作办学,开展职工职业技术培训,吸引受训单位投入。
(2)教育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章立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制订和完善相应的社区教育制度是保障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比如《社区教育网点建设意见》、《社区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评估》和网站建设等。二是规范教学流程。做好社区教育活动的规定动作,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重要手段。办班前,进行项目审核、效益说明、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安排、教师聘请等;开班后,成立班级组织,要求授课老师提供上课讲义资料,班主任至少听课2节以上,掌握该班的学习状况,同时严格执行课堂纪律、签到制度、请假制度等;办班结束后,学员进行学业考评,班主任对项目作总结,学员对授课老师作评价,项目民意测评等,各项工作完成后所有资料归档保存。
(3)工作人员专业化一是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倾斜政策,增加社区教育教师编制,保证专职教师的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各项权利。同时,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人才,把一批事业心强、年富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社区教育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二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素质提升。一方面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要组织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加凝聚力和战斗力。
(4)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首先,对现有教育资源硬件的整合。一是摸清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全盘考虑,合理布局,分期分批建立社区教育组织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站点优势,破解 “一公里”入学的农村社区教育难题;二是充分盘活区域内的教学用房、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设备,如文体中心、企业车间、中小学的设施设备等,以满足社区教育各项培训活动的需要。其次,对教育资源软件的挖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的集聚,民间高手甚多,特别是规模企业中聚集着不少高技术人才,当地离退休老干部和退休教师等高素质人才,可以缓解师资紧张等问题。第三,优化农村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深入社区了解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标准,明晰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同时组织力量开发地方特色、通俗易懂的社区教育课程,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开放性的课程学习,最终实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目的。
(5)社区教育信息化一是加强社区教育宣传。社区教育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乡镇有线电视、广场、图书室、影院等媒介进行宣传;也可利用社区教育活动的重要项目,如居民认可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扩大影响引起社会关注;还可利用培育村居学习型社团,以点带面营造学习氛围,拓展社区教育内涵。二是推介社区教育的特色与品牌,树立良好口碑。特色与品牌往往具有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与社区影响力。因此乡镇社区教育可以依托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综合区域内学习特色与需求的各种信息,统一考虑、精心设计高质量、精品化、群众满意高的学习品牌,向社会推介,树立社区教育的良好口碑。三是运用网络平台使社区教育更加便捷。乡镇社区教育的开展,往往是从社区工作人员下乡走访开始,大量教育培训信息是在走访中获得,但社区师资紧缺,难免出现时效性的培训信息过期,造成服务与需求脱节。为避免教育培训信息出现断层,搭建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尤其重要。一方面农村居民可利用网络直接报名或预约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把精品课程制作成视频,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农村居民自主学习。教育培训信息的快速发布与反馈可以扭转社区教育被动尴尬的局面。
(本栏编辑:卢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