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问》神话对保存古代神话的贡献

2016-02-18杨钥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荒天问山海经

杨钥

(海南医学院 海南海口 571199)

《天问》神话对保存古代神话的贡献

杨钥

(海南医学院 海南海口 571199)

《天问》中的诸多神话材料可以与《山海经》神话材料相互印证补充,使上古神话复原,让我们能领略到完整的神话故事。同时,一些始见于《天问》的神话,也丰富了古代神话宝库。因此,《天问》神话对古代神话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屈原;《天问》;神话;古代神话;贡献

袁珂先生对《天问》神话曾这样精辟地论述道:“《天问》是一篇神话材料运用最多,作者忧愤也最为深广。《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奇兀的问题,上天下地,神话、历史、传说……无所不包。最为瑰丽宏博,如女娲、羿,鲧、禹、河伯、尧、舜、启、稷、羲和、王亥等名字和事迹均已见于该篇,足以和《山海经》所记载的相互印证。……有些神话还是首见,成为最早的原始记录。”[1](P102)《天问》中前87个问题都是关于神话的问题,神话内容非常丰富。在其问宇宙自然部分,提及的神话内容有天和地的形成、昼夜的分割、星辰日月的运行、九州的设置、洪水的防治、圣水神山、神异的灵物、人类的起源等等;在问夏商春秋之事时,提及很多古史神话传说人物,有尧、禹、共工、鲧、皋陶、俊、喾、季、亥、恒、成汤、伊尹等等。

《天问》和《山海经》中的神话都有原生、自然、朴野的特点,这种原生态的特征让神话材料具有了非情节性和片断性的特点,这种非情节性、片段性导致上古神话故事零散不成体系,而《天问》中的诸多神话材料可以起到与《山海经》神话材料相互印证补充的作用,这样便使上古神话复原,让我们能领略到完整的神话故事。同时,一些始见于《天问》的神话,也丰富了古代神话宝库。因此,《天问》神话对古代神话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天问》神话使古代神话更加完整

下面将《天问》和《山海经》中能互相印证的神话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展现《天问》神话在补充《山海经》神话的同时,使古代神话更加丰满完整。

(一)太阳神话之互证

1、羲和

《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是生十日。[2]

《天问》: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3]

《山海经》中的“羲和”是日母,到《天问》里,羲和成了日御,即太阳的驾驶者。

2、“日中有乌”

《山海经·大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2]

《天问》: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3]

在我国上古神话里,“乌”和“日”的联系非常紧密。像前文所引《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郭璞注:“中有三足乌。”此时,“乌”、“三足乌”是太阳的负载者。后来,乌却由太阳的负载者进入太阳中,这在《天问》中体现出来:“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其后,《淮南子》、《史记》等都依照此种说法。《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高诱注:“也谓三足乌。”[4](P100)《史记·龟策列传》:“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5](P3237)以此看来,在《天问》中这则神话材料便已成定论,丰富了神话保存,后人竞相传诵。

3、羿射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2]

《山海经·海外西经》: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2]

《山海经·海内经》: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2]

《天问》: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3]

由于“十日并出”所致的灾难,于是便有了“羿射日”的神话。在《山海经》里,羿起初是作为救灾者的角色出现:“帝俊赐界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但这个时候还没有羿射日的记载。到《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羿射日神话才出现。《淮南子》把它进一步发展,便有了“羿射十日”的神话:“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尧乃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高诱注:十日并出,羿射去九。)”[6](P117—118)

在《天问》中关于太阳的神话内容,从“羲和生日”到“羲和御日”,从“日载于乌”到“日中有乌”,从“十日并出”到“羿射十日”,使太阳的神话得以丰富,展现出《天问》中神话在神话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4、烛龙神话(与太阳神话有着密切联系)

《山海经·大荒北经》: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暝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2]

《山海经·海外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呼为夏。……身长千里,在无臂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2]

《天问》: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3]

有关于烛龙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分别描绘了烛龙的居住地、外貌及神异功能等方面:居住地——钟山;外貌——身体绵长、人面蛇身且身为红色;神异功能——其视瞑关乎昼夜时辰,其呼吸关乎冬夏季节,其气息关乎风雨气象。在此并没有提到烛龙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天问》第一次把烛龙和太阳放在一起:“日安不到?烛龙何照?”中间暗含有一个神话信息:烛龙所在之初为太阳不照之地,而且它能发光并照耀这幽暗的地方。于是这在《山海经》的基础上丰富了烛龙的神话,之后《淮南子·坠形篇》沿袭并发展了《天问》中的这一神话:“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4](P64)

(二)月亮神话之互证

《山海经·大荒西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2]

《天问》: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3]

上古月亮神话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常羲生月的故事是最早的记载,《天问》中关于月亮的神话得以丰富,月亮中开始有物存在:“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对“顾菟”的理解,历来学者大都认为是兔子之意,如王逸在《楚辞章句》里说:“言月中有菟”。[7](P61)“顾菟”是一种兔子的专名。洪兴祖《楚辞补注》也坚持王逸之说,并且把“兔口有缺”和月的圆缺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些观点,由于缺乏证据,始终难以让人信服。而后,闻一多在《天问释天》里采用语言学、训诂学方面的证据和其他方面的旁证,列举出十余条理由,得出“顾菟”不是兔子而是“蟾蜍”。

从《天问》之后,月中有物的神话逐步得以完整丰富。如《淮南子·说林训》:“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蟾蜍)”,[4](P289-290)《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4](P100)

后来,月中有蟾蜍的说法逐渐消亡,而逐步发展到月中有宫殿、桂树、兔子、嫦娥、吴刚等,月中之“物”的具象越来越丰富,神话故事也随之愈加复杂。

(三)昆仑山神话之互证

《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南海之外,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2]

《山海经·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2]

《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之丘,其下有若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2]

《天问》:

昆仑悬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3]

关于昆仑神山的记叙始见于《山海经》。《海内西经》言:“帝之下都”,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这里昆仑不只是神的家乡,还是凡人升天的通道,不仅有虎身九尾,人面而虎爪的护卫,还有毒鸟恶兽把守,在这里昆仑山还没有美丽仙境的影子,是颇为原始的。但是在《天问》中,昆仑山增加了神幻的悬圃和增城。由《山海经》到《天问》,昆仑山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现实到神幻、由概括到具体,由朴野到文明的发展过程。

(四)风神神话之互证

《山海经·海外北经》:

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2]

《山海经·大荒东经》:

东海之诸中,有神,人面鸟身,洱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惟海神。[2]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诸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彊。[2]

《天问》: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3]

据周拱辰、游国恩、闻一多等诸多学者多方面的考证,《天问》中的伯强便是《山海经》中提到的禺强(禺京、隅疆、禺彊),亦是风神。

(五)雨师神话之互证

《山海经·海外东经》: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龟。(郭璞:“雨师谓屏翳也。)[2]

《山海经·大荒北经》:

蚩尤请风伯雨师,大风雨。[2]

《天问》: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3]

洪兴祖在对“蓱号起雨,何以兴之?”补注时引《山海经》云:“屏翳在海东,时人谓之雨师。”

(六)圣水、神树、神异禽兽神话之互证

1、黑水玄趾

《山海经·西山经》:

河水(白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2]

《山海经·海内西经》:

赤水出东南隅,河水(白水)出东北隅,洋水、黑水出西北隅,弱水、青水出西南隅。[2]

《天问》: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3]

王逸注云:“黑水出昆仑也。”从《西山经》中记载可以看出,源出昆仑之丘的总共有四水,《海内西经》中记载,源出昆仑之丘的总共有六水,《海内西经》比更为古老的《西山经》多了弱水和青水,综合各种典籍的诸多说法,昆仑神水最初只有四水,其颜色为白、赤、青、黑四种。如《淮南子·地形训》说昆仑有“四水”,“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御览》卷932引用《山海经》言:“昆仑山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虚。”萧兵先生认为此为古代四方观念之产物,并且和昆仑之虚为“四方”,有“四门”等一致。[8](P514)这些发源于昆仑神山的圣水有哪些特性呢?《山海经》对此有说明,《海外南经》言:“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郭璞注:“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圣水最大的特性就是使人长生不老,因此有“神水”、“长寿水”、“生命之水”的美称。

通过以上《天问》和《山海经》中材料的相互印证,完整的表现出了这几条圣水在名称、色彩、特征等方面的神话性质,使圣水神话更加完整丰满。

2、玉石树林

《山海经·海内西经》:

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玗琪树、琅玕树(郭注:玗琪,赤玉属也)。[2]

《天问》:

焉有石林?[3]

3、糜蓱枲华

《山海经·海内南经》:

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2]

《山海经·大荒西经》:

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2]

《山海经·海内经》: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2]

《天问》:

糜蓱九衢,枲华安居?[3]

《天问》中的糜蓱、枲华,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为升麻,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寿麻、建木。

4、能言之兽

《山海经·海内南经》:

氾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2]

《天问》:

何兽能言?[3]

5、一蛇吞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2]

《天问》: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3]

《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是对《山海经》中所言“巴蛇食象”神话的提问。

6、鳞鱼鬿堆

《山海经·南山经》: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2]

《海内北经》: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2]

《山海经·东山经》:

……北号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2]

《天问》: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3]

王逸、洪兴祖均引《山海经》材料作为《天问》“鲮鱼何所”句之证,王逸注:“鲮鱼,鲤也。一云,鲮鱼,鲮鲤也。有四足,出南方。”王逸注见《南山经》:“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汤炳正先生非常赞同王逸之注,称其“简而不误”并在他基础上进一步考证:“‘陵居’之陵即‘陆’字,古人‘陵’‘陆’通用。(《太平御览》卷七百七十引《越绝书》伍子骨称‘陆军’为‘陵军’,与‘船军’对举,即古‘陵’‘陆’通用之证。)故‘其名曰鲑’之‘鲑’,亦即‘鲮’,盖因‘陵居’而得名。既谓‘有鱼焉’,则‘鲮,即《天问》之‘鲮鱼’无疑。故《山海经》所谓‘其状如牛’与王逸注“有四足”相合。王逸注所谓‘出南方’,与《山海经》之《南山经》亦相合。尤其《南山经》改名其为‘鱼’,而不居于水,反居于陆。故《天问》‘鲮鱼何所’,正因此而提出疑问。”[9](P292)从汤炳正先生考证可以得知,王逸注所引的确出自《南山经》。我们可以看出《天问》神话材料在与《山海经》互相印证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沿袭补充了鳞鱼鬿堆神话。

(七)仙话神话之互证

战国时期,仙话,即以长生不死与快乐自由为宗旨的神话,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特殊神话从神话母体中诞生并逐渐独立。

《山海经·海外南经》: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2]

《山海经·海外西经》:

其不寿者八百岁。[2]

《山海经·海内北经》:

乘之寿千岁。[2]

《天问》: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延年不死,寿何所止?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3]

《天问》中“何所不死,长人何守?”是对《山海经》“不死民”、“长寿国”的发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是对昆仑山是神山,登之可成仙,食其物可不死之说的总结概括。王逸对“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一句注云:“言彭祖进雉羹于尧,尧飨匙之以寿考。彭祖至八百岁,尤自悔不寿,恨枕高而唾远也。”《天问》在与《山海经》互相印证的同时给以补充,使神话逐步完整。

(八)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山海经·大荒西经》: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氏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2]

《天问》: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3]

有关造人神话,上面《大荒西经》里所说的是女娲化神的故事,却未提及造人的事。《天问》中采用疑问的形式第一次提出女娲造人的事,补充并完善了造人神话。所以,《淮南子·说林训》中也便有了女娲与诸神共同创造人类的记载:“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高诱注:上骈、桑林皆神名)”。[4](P292)

(九)洪水神话

《山海经·大荒北经》:

共工臣名曰相路,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呜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2]

《山海经·海内经》: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2]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2]

《天问》: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鮌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鮌,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寘之?地方九则,何以墳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鮌何所营?禹何所成?[3]

《天问》中的洪水神话集中在洪水的治理上,在此,对治水的主人公鮌、禹及其关系,治水的过程与结果等都作了说明,主人公鮌、禹的关系是“伯禹腹鮌”,治水的过程:鮌用堵塞的办法—“鸱龟曳衔”;禹用疏导的办法—“河海应龙,何尽何历?”,洪兴祖引用《山海经》中文字言:“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又引用《山海经图》:“犁丘山有应龙者,龙之有翼也。”[3](P91)从这里可以看出应龙便是神话中的神龙,治水的结果:鮌—“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禹—“纂就前绪,遂成考功”。鮌治水失败后被流放至羽山,见前文所引《山海经·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鮌于羽郊。”禹继承父业,最后治水成功,倍受后人称赞,而且从此《天问》中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在与《山海经》相关材料印证的基础上已具雏形,被广为传诵。

(十)历史神话:

1、启的神话

《山海经·大荒西经》: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2]

《天问》:

启棘宾帝,九辩九歌。[3]

《天问》中“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一句的意思从朱熹开始得以正解。朱熹在《楚辞集注》中言:“窃疑棘当作‘梦’,商当作‘天’。盖其意本谓启梦上宾于天,而得帝乐以归。”在《楚辞辩证》中则又进一步说道:“‘启棘宾商’四字,本是‘启梦宾天’,……王逸所传之本,宾字幸得不误,乃以篆文‘梦天’二字中间破坏,独有四外,有似棘商,遂误梦为棘,以天为商。”自兹以降,尽管有些学者对棘、宾、商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基本是继承了朱熹的观点,即该二句所记叙的是夏启作客天庭,带回神乐《九辩》《九歌》之事。在诸学者的解释中我们便能明了《天问》在和《山海经》互相印证的基础上也互相补充。

2、殷商先公亥与恒的神话

《山海经·大荒东经》: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2]

《天问》: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眩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3]

以上《天问》中二十四句内容晦涩难懂,而且很少有相关文献典籍对其进行释义,所以一直以来注家学者们对其说法不一。对“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一句,王逸《章问》一说是问夏代之事,又说是问商纣之事;黄文焕《楚辞听直》中说是指禹之事;丁晏《天问笺》中说是指刑天之事;曹耀湘《续骚论世》中说是问宁戚事;游国恩《天问纂义》中说其“殊难决其何指”。自清代刘梦鹏《屈子章句》中提出是写殷先公王亥事之后,后经王国维对殷商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进行考证,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认为此段内容是写殷祖王亥之事。刘梦鹏《屈子章句》有言:“‘该’乃‘亥’字之误。‘有扈’当作‘有易’。有扈,有易并夏时诸侯,传写之讹耳。下‘扈’字并放此。”刘梦鹏的这种分析,在清未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清未在殷墟中发现了甲骨,上面有王亥之名,王国维作《殷卜辞中所见先王考》言:“余读《山海经》、《竹书记年》乃知卜辞中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核’,《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之‘王冰’,《史记·殷本记》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垓’实系一人”。[10](P409)至此,由于考古学的贡献,以上内容中所指何人的千古之谜便迎刃而解。可见这则神话材料恰可以和《山海经》对王亥“弊于有息”的材料进行补正。

3、后稷的神话

《山海经·大荒西经》:

有西周之国,姬性,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极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2]

《山海经·海内经》: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耕。[2]

《天问》: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何冯亏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3]

《天问》中这几句内容是指西周之事,所问之事为在原始社会周部族诞生神话。作者从姜嫄生后稷问起,从部族诞生始祖神话问起。主要是说稷出生后被遗弃,而且具有特异的本领,即生下来就会拉弓射箭。前面四句是对《诗经·生民》中后稷诞生神话的缩写:“厥初生民,时维姜嫄。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后面四句是从未被其他任何典籍记载过的新材料,可补《山海经》甚至其他典籍中后稷神话之不足。

通过以上对《山海经》和《天问》中一部分神话材料进行的对应比较,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天问》与《山海经》神话材料存在着众多可以相互印证之处。《天问》以独特的方式为我们保存了更为完整,更为丰富的神话。因此,《天问》中相关神话材料可以对《山海经》中不完整的神话材料进行补正,使神话恢复原生面目,让故事情节越发完整,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对于神话材料的解释更加准确科学。“屈原在无意之中使《山海经》中许多看来不明不白,支离破碎的神话得到了复原,犹如我们通过对某种考古文物有了完整的认识一样,从而获得了对历史较为全面的理解,充满喜悦之情。”[11](P164-165)以此来看,《天问》与《山海经》神话互证的确可以给片段性的《山海经》神话材料以补充完善,为古代神话保存做出了特殊贡献,并体现出《天问》神话的价值所在。

二、《天问》神话使古代神话更加丰富

《天问》在对《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进行补充的基础上,始创了一些神话,这些始创神话丰富了我国神话宝库。

比如多日神话。《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天问》:“羿焉弹日,乌焉解羽?”这几个片断合起来刚好是一个完整的羿射十日神话。这个完整的神话见于《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

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史》一书中称《淮南子》比较完整地保存的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分别是《览冥篇》中的女娲补天,《天文篇》中的共工颛顼争帝,《本经篇》中的羿射十日和《览冥篇》中的嫦娥奔月。[12](P85)这四大神话在《天问》中有三个已被明确提及。可以说《天问》乃中国四大神话之最早见者。《天问》云:“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章句》云:“康回,共工名也。”这便暗含了共工颛顼争帝的神话。嫦娥奔月见于《天问》:“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关于羿射十日神话故事,上面刚刚讲过,不赘述。关于女娲的神话很多,虽然“炼石补天”神话被袁先生誉为中国著名四大神话之一,但却不见于先秦典籍,相反女娲“抟土造人”却似乎更有影响也更典型,究其原因乃是因其具有创世因素的萌芽。《天问》云“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创造了万物,她自己又是谁造出来的呢?)可见在先秦广为传诵的神话女娲是“化万物者”的女娲,而非“炼石补天”的女娲。这些神话在《天问》中已经初具模型,因而后世作者才使其更加完善,并且广为流传。

始见于《天问》的神话大大丰富了我国古代神话,对古代神话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增加了《天问》神话的整体价值。

[1]袁珂.神话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郭璞.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汉)高诱.淮南子.诸子集成(第七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

[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唐)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游国恩.天问纂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2.

[8]萧兵.楚辞与神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9]汤炳正.楚辞类稿[M].成都:巴蜀书社,1988.

[10]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1]高有鹏.神话之源:《山海经》与中国文化[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12]袁珂.中国神话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袁书会]

[校对夏阳]

I207.22

A

1003-8388(2016)03-0134-07

2016-01-18

杨钥(1979-),女,山东蒙阴人,现为海南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大荒天问山海经
情系农垦·镜凝大荒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天问一号”的绝招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论哪吒的“肉身成圣”与宝玉的“归彼大荒”
《读屈原〈天问〉之一》
秋日感怀(新韵)
田幸云
屈原诗·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