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尼游记(一)
2016-02-18欧阳无畏著韩敬山整理
欧阳无畏著 韩敬山整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北京 100081)
藏尼游记(一)
欧阳无畏著 韩敬山整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北京 100081)
两次入藏的欧阳无畏,在藏时间前后达九年。其以学僧身份深入西藏研习藏传佛教经典,学识之诚,广获寺院僧侣们的信任。1948年后,其以国民政府少将军衔的隐匿身份入藏收集一手情报,以资国策。其日记体《藏尼游记》,写于第一次入藏期间,作者在字里行间简明扼要分析中央力量数十年来在藏成败得失的缘由,自觉站在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竭力呼吁中央政府抓紧顶层制度设计,重塑边疆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最终实现中央政府对藏族聚居区的有效管理。
民国;西藏;欧阳无畏;游记
编者按:《藏尼游记》①的著者欧阳无畏是台湾著名藏学家,该书系整理者于2014年公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访学半年期间在一旧书店寻获的日记手稿,迄今为止海峡两岸从未正式出版此日记。欧阳无畏自1937年7月至1938年1月,自拉萨经日喀则前往尼泊尔,历时192天,详尽记述沿途风土源流,尤其是目击清中央政府在藏各类机构今昔景况,对清末驻藏大臣以及十三世达赖喇嘛、九世班禅返藏、亟待中央政府强力治藏均做了深入研析。他强烈呼吁汉藏佛教界要密切沟通交流,同时希望中央政府树立底线思维,提出治藏之要在于教育,最终使藏族等边疆民族逐渐融入国家整体民族的理念。时隔近八十年后,打开欧阳无畏这本尘封的日记,研究其对西藏边务的一系列见解,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整理后于本刊分期发表,以飨读者。
据整理者粗略统计,《藏尼游记》手稿约10万字,其中难免有与今天提法相左之处,为忠实原文,全文照录。其中因字迹潦草经多方反复查核依然难以识别的少数文字以□表示;由于手稿几乎无标点符号,整理者根据现行标准全部重新做了断句;原文繁体字均改为简体字。
序
呜呼!昌庆宫中,樱花之貌何盛,②箕子墓傍,禾黍之歌久湮。③白山黑水,遍插红丸之丑帜④;碧血幽光,常留青史以永垂。燕云拱手,⑤淮洛苦鏖,⑥前门拒虎,谁信后不进狼也哉?
呜呼!定萨噶尔宫中,蔷薇刺锐;饶克嫂儿界傍,征西碑斜。雪山冰水,已见十字之旗,⑦牛血灯光,皆祠外道之袄。拉达拱手,⑧不丹迹陈,⑨岂真欲卫藏鏖战而康滇受宰也耶?
今日之尼泊尔,三十年前之朝鲜也!摩诃罗吒之昏而专如大院君,⑩德里之横且暴胜东京,南京距加德满都尤远于北京之距离汉城。
呜呼!危矣!毋使喜马拉雅为图们鸭绿,毋使江孜亚东为旅顺大连,毋使卫曲之阿姐拉摩为万泉之乐子哀声,毋使拉萨大招之觉人不浅(即觉仁布钦)为沈阳皇寺之摩诃伽罗也!⑪
嗟!嗟!囊布拉之雪,通拉之风,黑首牛湖之水,藏布江之冰,其永永百世激励国人保卫此一方土而为之警钟,毋刺激外人侵略此一方土而为之目标!
至于尼国及诸大寺院之史传属于纵的叙述则阙,以待后之贤者。辽中欧阳鸷于艰难困苦,风雨飘摇,秉笔疾书之时,正徐州沦陷之夕。⑫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⑬拉萨珠园⑭
藏尼纪程
一、卫藏北道
拉萨西郊。
拉萨日喀则之间,大道有三,南北皆异其意义。居民生活风俗之差变仅足以觇⑮其表,而国防关系则北道阳间⑯所隐晦未显之价值,常为旅藏识者所忽视。
哲琫寺⑰在拉萨西郊一坡面山坳中,⑱拗口东西伸开约二里,达尔拔⑲为供给该寺七千余僧侣大量牛肉之庄村,大道即在庄前经过。道旁之小小屠宰场,正位置于拗口中心点。仰望雪国⑳第一大寺,俯瞰珍珠江㉑景,夏秋绿畴黄畦,平横于南,富神权笼罩下农村社会之景色与诗意,常为拉萨人士远行送别之终点。
过此大道即傍山麓而行,完全为崖石坂坡径道,以久年人工为藏、印交通努力之结果,使旅行者无危峻崎岖之苦,凡历藏者类能言之。
一小时后,越一约有二十公尺高之隘口,石级蹭蹬,仅容单骑,盖即历史上著名准噶尔战役㉒中重要战垒,名曰童噶尔㉓者也。居民数十家,有卖酒者,来往骡夫经此必买醉而后行。道北有贾康一所,贾藏言汉,康藏言房屋,盖前清时官吏送迎办差接待之所,今则驴屎马溺,门庭改味,不堪回首矣。昔全盛时,贾康遍于全藏,钦差出巡,差官公遣,驻屯制营,其他经边之事,在在恃贾康为台站。㉔壬子变后,㉕鹊巢鸠占,藏政府㉖坐享其成,屋在人非,吾人觇此,当生何感?幸藏人犹明其所出自于汉,仍名曰贾康而不改,尚有饮水思源之情,否则如东邻“友邦”动辄更改教科书,㉗则吾人今日莅临欲凭弔而无由!虽然,吾人其复来有日乎?无日乎?噫嘻!
百余里至蒋则㉘为独户小庄,位堆隆河㉙冲积平面之东边缘,北上阳间,南下曲水,㉚即在此庄前后分道。
北道紧傍山麓,经噶东寺㉛坳口,沿途数小庄村,依次为朗卓、桑濮、㉜乌祖顶寺、阳垛,㉝渐行渐傍堆隆河而进堆隆峪。
堆隆峪,方向西北,回视堆隆河流注平原,沟壑纵横,颇见灌溉功德,东南穿过赤桑桥,㉞流入卫河。㉟
一条藏印大道,自蒋则经嘉日测过桥,渐南折接连岗㊱与三数小庄,蜿蜒伸出,行者在蒋则犹能隐约斜见业塘㊲之炊烟,宛然藏、印大道之信堠。㊳一入峪中,则不复见业塘之余影,瞥于马后者惟纵横各十余里之油绿平面而已,一九三六年前期六个月中,卫河流域未见滴雨,惟此峪中无旱魃㊴之恐怖,民居欣欣然有所期慰矣。
[注释]
①欧阳无畏(1913-1991),又名欧阳觉猛、欧阳鸷,法名君庇亟美。辽宁沈阳人,祖籍江西兴国,被官方视为民国时期入拉萨佛教寺院为僧的第一位汉族人。其出生年份尚存争议:台湾“蒙藏委员会”2000年印行的《欧阳无畏教授逝世八周年纪念论文集》标明其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同样是台湾“蒙藏委员会”印行的《蒙藏季刊》第21卷第4期《欧阳无畏对国民政府时期的西藏边务之见》,开篇即写其生于1913年。本文采用1913年为其出生年,证据有二:一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台北“国史馆”藏,档案号129000102909A)人事考核组写明其当时年龄为32岁,盖章时间为1945年4月;二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启用新的人事档案袋,笔者在其新的档案袋(台北“国史馆”藏,档案号129000056938A)中看到1953年5月1日存卷的“革命实践研究院研究员结业成绩表”,欧阳无畏填写的年龄是40岁。综上可知其出生时间为1913年。
1934年,欧阳无畏随黎丹率领的西藏巡礼团入藏抵拉萨,后留藏进入哲蚌寺果芒扎仓研习藏学,同年被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聘为中央大学驻藏研究员。其精研藏传佛教密教经典,将宗喀巴著作译成汉文,深为哲蚌寺数千喇嘛所佩服。但书稿毁于“八一三”淞沪炮火,此后没有再重译,为其终身遗憾。
欧阳无畏1941年返回重庆,在国立中央大学与中央政治学校教授藏文。1945年抗战胜利后,兼任国防部边务研究所藏文教员。此后受国民政府国防部第二厅的委托,以少将军衔的身份批准入藏收集情报。1948年6月再度经青海入藏,并于1950年考取格西学位候选人。1951年4月,西藏和平解放前夕,离藏到印度噶伦堡,最终辗转去了台湾,于1979年10月在台湾“国史馆”退休。1991年10月10日在台北病逝,终年78岁。
2005年9月,台北法光佛学研究所主办的第192期《法光》杂志刊载萧金松《缅怀师恩绍继绝学——君庇亟美喇嘛圆寂十五周年追思》一文,对欧阳无畏的评价是:“现今在台藏学人才,大半出其门下,培养了许多藏学及佛学人才,对台湾藏学与西藏佛学之传扬贡献极大,堪称为台湾藏学之父。”
笔者在台访学期间,承蒙恩师喜饶尼玛教授牵线,与曾拜欧阳无畏为师的“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陈又新教授结缘,他鼓励笔者予此专研。此外,《蒙藏季刊》第21卷第4期刊“蒙藏委员会”徐桂香参事的《欧阳无畏对国民政府时期的西藏边务之见》,其中在第37页写到“由于欧阳教授未留下生平自传,部分生前所撰写之报告尚未公布”。后幸识徐参事,谈及此事,颇有收获。
此后,笔者在台北新店“国史馆”调阅到欧阳无畏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档案号129000102909A),该档案袋存有其于1942年6月15日亲书的《自传》,从中详知欧阳无畏32岁前的人生流转。《自传》长达9页4000余字,言及其入藏的原因,并详细记载了入青海经历:“余颇喜青海,更喜西藏人民之天真淳朴……当余任教西宁之初,异言异服……密探随吾形影……坦然处之,相接以诚,绝口不言政治,不批评人物,不高谈同异……久而相安……余在青两年,动心忍性,埋头学习藏文藏语,颇得当地社会人士敬重。”
至于自拉萨前往尼泊尔的动因,是前往尼泊尔一图书馆查询梵文咒笈。其在《藏尼游记》中称此次旅行得到国民政府驻藏官员蒋致馀的帮助。与此同时,他在日记中预测九世班禅1937年秋天即将返回后藏,故先行前往后藏日喀则等地调查研究,以便提供最新的调研报告供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参考。
②昌庆宫是朝鲜王朝最具标志性的王宫之一,由二十九栋建筑组成。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后,该王宫被改造成动物园与植物园。植物园大量种植了品种繁多的日本樱花,极具象征性。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韩国政府为了清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烙印,于1987年开始按宫殿原貌复建,以彻底清除日据影响。
③箕子陵位于朝鲜平壤乙密台下,是朝鲜古代陵墓。中国史书和朝鲜史书均记载箕子是朝鲜的建国者。该墓1950年代被人为拆毁。禾黍之歌象征日本曲调,意即亡国。
④白山黑水泛指中国东北三省,红丸之丑帜是指日本国旗日之丸,至于旗帜中央的红丸,日本自称为一轮红日居中。作者意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沦陷。
⑤原指后晋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与契丹,使后晋丧失了十万平方千米的富饶土地以及数百万人口。时指日本正在展开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⑥指日本海军陆战队于1932年1月28日发动侵略上海的淞沪会战,南京国民政府被迫迁都河南洛阳,前后10个月时间。
⑦十字之旗在此处指英国国旗,因为旗帜上最明显的是红色正十字。自从廓尔喀战役爆发,标志英国势力正式介入西藏事务。中华民国肇建第一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就正式向外交部提出英国政府对西藏的主张。西姆拉会议中由于中国政府拒绝签署草约,英国改变逼迫中国的方式,以设法阻止中国政府派遣官员由印度赴藏,期以切断中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联系,同时迅速扩大驻扎拉萨的贸易代表团,使之成为控制西藏的权力核心,妄图帮助英国实现事实上的西藏独立。
⑧是拉达克的简称,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该区域是藏族传统聚居区,拉达克在清朝时依然是受中央政府驻藏大臣节制的西藏藩属。1834年,得到英国支持的锡克王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落入英国之手。
⑨1772年,英国开始侵犯不丹。1865年11月,英国与不丹签订《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约2000平方千米的区域。1910年1月,英国与不丹签订《普那卡条约》,明确规定不丹对外关系受英国指导。
⑩大院君于1894年依靠日本第三次走上朝鲜最高政治舞台。但随后其不肯与日本彻底合作,旋即被日本赶下台,孤寂而亡。欧阳无畏亲往加德满都目睹尼泊尔当权领袖摩诃罗吒依靠英印势力维持政局,发出上述感慨。
⑪作者对西藏面对英国的种种侵略忧心忡忡,文字饱含爱国情怀。由于日本侵略东北,造成其颠沛流离的生活。遁入西藏为僧后,看到英国采用各种侵略手段蚕食西藏,遂发出上述类比感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朝两国沿鸭绿江与图们江界线曾有详尽勘界,但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失去日本海出海口。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按照《马关条约》,将割让包括旅顺在内的辽东半岛给日本。此举引发俄国、德国、法国的觊觎,最终日本同意由清政府出钱赎回辽东半岛;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使沙俄租借军港旅顺口、商港大连湾25年。
⑫徐州会战发生于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铁路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徐州于1938年5月19日沦陷。沦陷第四天,25岁的欧阳无畏奋笔疾书写下此序,展示其具有强烈的热爱边疆、报效国家的情怀。
⑬31938年5月22日。
⑭珠园似为欧阳无畏在拉萨哲蚌寺的住地,取此名原因待考。
⑮觇为窥视、观察之意。
⑯阳间即羊八井。羊八井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北91.8千米的当雄县境内。青藏、中尼两条公路干线分别从羊八井镇的东部和北部通过。
⑰即哲蚌寺。藏传佛教格鲁派规模最大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哲蚌,藏语意为聚米,象征繁华富庶,藏文全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创建。历史上该寺僧众最多时超过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藏传佛教最大寺院。
⑱山坳名称今译为更丕乌孜山。
⑲今译为当巴,现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当巴社区。哲蚌寺修建前,这里只是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一次,宗喀巴大师东去路经此地,口渴难耐,就到一户人家找水,结果女主人给他一碗奶渣汤,并抱歉地告诉他,由于水源太远,家里恰逢无水,宗喀巴大师说“达尔拔”意即“有道理”,为此名来历。
⑳此处为著者文学写法,泛指西藏。
㉑译为流沙河,自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流出。
㉒今这是一次迭经三朝、跨度达70年之久的战争,清代文献通称为平定准噶尔。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年(1757年)。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清傅恒等撰《御定平定准噶尔方略》172卷。1990年7月,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将此著作收入西藏学汉文文献汇刻第二辑予以出版。
㉓今译为东嘎。现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东嘎镇东嘎村。
㉔清代中央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军事上防守与调度的机构,称为军台,亦称台站。
㉕在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9年称“壬子年”。辛亥革命于1911年秋季爆发,英国立即唆使十三世达赖喇嘛策动西藏各地掀起反清暴动。本文“壬子变后”是指1912年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西藏后,惩办支持驻藏大臣的喇嘛和寺院,晋升在反对川军战争中的有功人员。其发布命令:“全藏之营官喇嘛攻击各地汉军”(牙含章编著:《达赖喇嘛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第240页)。有鉴于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置事实于不顾,提出‘自1912年开始,西藏就独立了'的谬论。他们竭力渲染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这一历史时期,尤其是民国初年的所作所为,将其作为‘西藏独立'的注脚。”(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引自氏著《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第111页。)
㉖藏语称噶厦,机构设噶伦四人,一般为三俗一僧,由清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挑选,报中央政府批准。民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扰破坏,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办事长官滞留印度,西藏地方政府官制基本沿袭前朝,“分僧官(孜科尔)、俗官(学科尔)两个平行的系统,各有一百七十五名官员……所有僧俗官员,都分七级品位……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政后,对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作了一些改进。”(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引自氏著《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89-291页。)西藏“地方政府中自以达赖为最高权力,达赖之下有摄政王,摄政王之产生,例由各大呼图克图选举,近且由(十三世)达赖属意人物充任……故今之摄政王徒拥虚名耳。”(刘曼卿:《探问藏政府组织》,引自氏著《国民政府女密使赴藏纪实:康藏轺征》,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5月,第80-81页。)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07年设立二品伦钦俗官,地位在噶厦之上,前所未有。1926年其又将伦钦官名改为司伦。此外,西藏地方政府还设有六个基巧公署,管理地方行政税收和司法裁决。
㉗这里的“友邦”专指日本。鲁迅在《“友邦惊诧”论》写道:“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鲁迅:《“友邦惊诧”论》,引自氏著《鲁迅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369页。),可见当时对“友邦”二字的明确指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在其国内不断修改教科书,仅举三例:关于“甲午战争”起因,日本教科书称是由于清朝政府不断挤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日本不得不快速扩张军备,同清朝海军进行了决战;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起因,日本教科书大肆渲染中国当时“不断激化的反日运动”,称“破坏满洲铁路和迫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频发”,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关于“七七事变”的起因,日本教科书将其起因说成是“中国军队不断向日军开炮”。
㉘今译为卡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火车站西南,Y122乡道旁。
㉙今译为堆龙曲,为拉萨河支流,全境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隆德庆区境内,流长137千米。
㉚地名同今,位于西藏腹地、拉萨河下游、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
㉛今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境内,寺院修建于13世纪。宗喀巴曾在此闭关修行,山洞至今留存,是拉萨寺院六大闭关修行圣地之一。该寺原属宁玛派,后来归属格鲁派哲蚌寺果芒扎仓。
㉜今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南聂塘河东堆隆德庆区,附近有著名的桑濮寺,由俄·勒比协饶于1073年修建,许多藏文史籍把该寺归入噶当派寺院。它是佛教后弘期讲传性相教理的重要学院,以提倡因明,辩论而著称,对西藏佛教各教派产生过重要影响,对整个西藏佛教发展史亦起到推动作用。15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异军突起,由于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肇源,因此噶当派寺院逐渐演化成格鲁派寺院也就不足为奇。
㉝今译为羊达,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隆德庆区羊达乡。
㉞赤桑桥的历史可追溯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因其作用是刑场,杀人一万以上,故名赤桑万桥。就在欧阳无畏刚刚写完赤桑桥后一个月,1937年8月,赤桑木桥毁于堆龙河洪水。该桥随后重建,原材料主要来自印度钢筋与水泥,所以当地人更多地把它称为印度桥。1965年,新东嘎大桥建成通车后,赤桑桥这座西藏第一座钢筋水泥桥的材料,又被移建在堆龙河上游的古荣桥上。
㉟卫河,即拉萨河。
㊱岗为地名。
㊲今译为聂当,藏语意为极乐之地。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为人口聚居区。附近著名的聂塘寺就位于中尼公路旁,距拉萨市33千米。该寺由阿底峡始建,其在西藏各地讲学达17年,留下佛学显密论著达55种。格鲁派寺庙大都有他的塑像或画像,因此阿底峡佛学思想体系在西藏佛教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阿底峡圆寂后,骨灰埋在聂塘寺前约500米,并建有坟墓和祠庙。1978年,应孟加拉国政府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阿底峡骨灰及全套著作送返孟加拉国,并在其家乡达卡举行了隆重的安放仪式。
㊳堠在这里寓意为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
㊴传说中能造成旱灾的妖怪,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见之处大旱,赤地千里,又名旱母。
[特约责任编辑喜饶尼玛]
[校 对陈鹏辉]
I266.4
A
1003-8388(2016)03-0074-05
2016-04-23
韩敬山(1974-),男,满族,辽宁大连人,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转世制度和近现代边疆地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