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为例
2016-02-18陈压美
陈压美
(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 四川绵阳 621010)
MTI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为例
陈压美
(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 四川绵阳 621010)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地实现了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专业硕士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翻译硕士“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MTI“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有利于重视培养人才的应用、创新等综合能力,进一步深化MTI人才培养理论。
订单式; 翻译硕士;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2010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下,西南科技大学成为国家第三批MTI教学单位之一。学校充分认识到在西部非中心城市开展翻译硕士教育的现实条件,因此在MTI办学目标上提出依托学校“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机制,立足中国科技城(绵阳)建设,服务区域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利用学校优势学科和行业领域的人才和科研优势,在国防科技、电子信息、国际商务、新闻、区域文化等领域,初步形成了 “围绕西南科技大学国防科工的理工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致力于培养符合我国建设与发展需要、达到符合国家翻译专业资格认证、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订单式”的口笔译人才。
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为例,努力探索我校MTI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基础和实践成果,以期对MTI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与启示作用。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内涵
国内外高等教育中关于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多种多样,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也各有不同。其实质是产学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一)国内“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国内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主要存在于职业教育特色明显的高职院校。宋旭丽(2008)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社会需要,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订单”,从而使双方在学生培养与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进入合作单位工作。王乱砚(2010)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及就业订单(协议),双方利用各自的有效资源,使校内外单位在师资、技术等方面共同培养人才、评价人才培养结果,最后按照协议约定安排毕业生就业的办学模式。沈菊(2011)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用人单位要有人才需求,学校的专业设置合理,学校要有完备的实习基地,有“双师型”教师,健全更新课程体系与教材,最后要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对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胥玲玲(2009)认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是:院校有紧迫的合作的需求、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和用人单位对人才个性化的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其就业优势吸引学生。张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中对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做了分析:她认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需要双方的合作意向,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要有成功的可借鉴的经验。
可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在于可以加强教育与生产之间的联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使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对学校而言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用人单位方面来说,“订单式”的人才适应性强,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从而减少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成本;对学生而言,最明显的意义就是学生减轻就业压力,同时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国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的产学合作由来已久(董英等,2015)。其合作教育的实质是一种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其特点包括: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设置的专业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双方签订合同,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岗位,指导学生实践、参与学生的实习评估;在时间分配上,学校学习和用人单位实践各占一半;合作范围涉及理工、农医、法律、教育、卫生等。
德国“双元制”合作办学也是指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进行职业教育,有学者指出其“实体经济+职业教育”的模式正是德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姜大源,2013)。其特色在于:学生在用人单位接受职业技能以及相应培训,同时又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通识教育,于是便将用人单位与学校结合起来,培养既有专业理论、又具备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或专家)。培训方案实施合理、有效,并有法律保障,考试制度严格。
英国许多科技学院都实行“工读交替制”(刘晓诚等,2015)。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用人单位实习一年,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对用人单位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到学校学习两到三年的理论课程,最后一年再回到用人单位实践一年(或采取交替方式等更灵活的方式)。经过这种方式训练的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采取官、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苏雁,2015)。这种办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种办学形式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参与程度高,日本政府通过发布文件,规定学校和用人单位在合作中的责任和利益。二是产业界向大学投资,学校接受投资后要按照用人单位要求培养人才。
通过对国外的典型产学合作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政府、用人单位、学校的认同,并且三方都积极参与,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培养的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社会的需要。
二、西南科技大学MTI“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既不同于国外以政府或法律来保障实施的培养模式,也和国内以高职高专为主体的产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别。MTI专业硕士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人才。在就业方向上,翻译硕士的选择面较宽且自由性较高,这也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基础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办学过程中,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对此不断摸索和经验总结,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基础。
(一)实施基础
1. 突出的用人单位需求
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使“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规模效应,必须有大量具备相应资质的优秀用人单位供学校选择。只有用人单位具有迫切的用人需求,为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实习实训场所等,“订单”培养才能顺利实施。
作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先天优势,我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及校董事会,董事长由省政府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担任(川府函[2000]367),董事单位包括有省政府、省教育厅、绵阳市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49家大型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从客观上为我校MTI翻译硕士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
2. 优势明显的实训资源
实践能力是MTI学生必备的能力。要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完备的实训基地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学生才能够胜任未来的岗位要求。因此,高水准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必备的条件,包括完善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及全方位的校外实训基地网络。
我校MTI教育中心依托学校特色办学机制和学科资源优势,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长虹集团、武汉传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绵阳电视台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14个。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能满足专业实习教学的实习基地群,初步建立了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辐射全国的实践基地体系。
3. 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
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密不可分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是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项目实践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保证“订单”教育目标的实现。
我校MTI教育中心以“校内外双导师制”为特点,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英语口、笔译方向专任教师中有支撑学科的博士5人,硕士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通过参加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持的师资培训等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目前100%的专任教师具备口、笔译实践经验,教师翻译水平和教学水平较强。同时,从壳牌中国、中海油集团公司、金发科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信证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合作企事业单位中遴选了具备海外背景或英语专业背景的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为学生校内外实训提供有利条件。
4. 健全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具有完备的实训基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的同时,学校还按照MTI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适应性改革。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首先满足专业的要求,保证学生具备专业要求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其次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适当加入用人单位文化、用人单位的先进技术,并将该专业先进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中。
我校MTI课程在设置上满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要求的同时,突出了实践课程和办学特色。在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突出翻译硕士教育的实践性(笔译工作坊和口译工作坊)和校本特色(国防科技翻译、经贸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和商务谈判口译)。“交替传译”被评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在教材选用上,中心制定了《翻译硕士教材选用制度》,确立以教指委推荐教材为主体、其他优秀教材为补充的选用原则,确保教材符合专业学位教学需要、体现专业学位教学特点。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课程研讨、职场模拟、翻译工作坊实训项目翻译等方式授课;重视教学实践,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
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及智力、人才、物资、信息等优势资源,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科技用人单位全面共享的联合办学新机制为我校MTI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体制上的便利性。
(二)实践成果
通过我校MTI教育中心对“订单式”人才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现已初步形成MTI专业特色并取得一定成果。
1. 合作三方共赢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的,就业导向十分明确。同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便于选拔人才,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是一种多赢的产学合作形式。
在我校董事单位和合作单位的支持下,我校MTI专业硕士得以充分发挥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开放性体制优势,开创了学校在智力、人才、物资、信息等资源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科技用人单位全面共享的联合办学新机制,基本实现了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2. 优质资源共享
“订单式”人才培养为用人单位培养人才,用人单位自然也要参与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为此,校企双方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充分整合双方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我校MTI教育中心的专业设置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量身定做”,并结合学校的条件进行课程设置。学校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项目管理方式优化课程理论知识结构,利用合作单位的专业人才资源和项目实践资源,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到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进行检验;用人单位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优势,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技术或者理论问题。MTI教育中心为用人单位在职员工提供英语知识培训,与用人单位进行翻译项目合作,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利用最大化。
3. 信息沟通更有效
企业和高校都迫切需要将教育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中人才断档的问题。作为企业,一方面需要吸收合格人才到本单位,另一方面,更需要将自己的需求及时向培养单位传递,以增进双方的了解。西南科技大学MTI教育中心在培养过程中,认真分析社会与企业对翻译行业的需求与发展,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翻译和语言人才保障;校企双方在人才需求、专业需求、经验需求等方面进行更加有效的沟通,使学生很快转变为能够独立完成项目的熟手,实现人才规格的“适销对路”,最终达到理想就业的目的。
4. 教育评价更合理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人才质量的高低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我校MTI中心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对人才的评价。学生在实习期间,MTI中心持续跟踪调查学生是否能适应企业需求,了解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学生变化和薪酬状况、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学习愿望等,从反馈信息中找出我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中的弱点,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适当调整,形成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
5. 平台搭建促进学科发展
通过MTI“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的各类特色教育,在教指委的指导下,中心有意识地搭建MTI产学合作平台,建立从事科技翻译业务与学术研究的西南科技大学“科技文献翻译服务中心”、与外研社共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译中心”、与中国外文局合建“CATTI推广基地”并安排学生实习,为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同时学院与欧美及亚太地区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设有22个国际合作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前来讲学,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翻译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但是,由于国内 “订单式”人才培养大多针对高职院校和产业化单位需求,对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该类培养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并常有变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基础受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发展变化的影响较大。从学生进校之初,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在时间、数量和来源上存在不确定性,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到协议企业就业的机会。
同时,由于我校多数董事单位的军工保密性质以及翻译硕士的专业性,虽然合作单位较多,但每家单位每年能接受的翻译硕士学生仅为1-3人,这就为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学习方式的MTI教育提出了更加个性化的培养要求。
2. 学生对就业单位的要求发生变化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学生专业学习之初就确定培养方案,对未来企业人才的需求制定计划。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知识、眼界、心理层面、思维方式等都会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经过三年的翻译理论学习与翻译技能训练,对未来产生不同的预期。优秀的学生有可能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而毁约,而愿意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又有可能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不愿意接受这类学生的就业。学校处于两难境地,影响未来校企之间的合作。
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校MTI中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兼顾企业当前需求,又对未来翻译人才在企业中的定位做出细致规划;既对特定单位的人才进行专门训练,又考虑到翻译人才基础性大类培养。MTI中心同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学生进校之初,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既有统一的翻译理论学习与实践项目,又有个体的针对性翻译训练。在打下扎实翻译理论基础的同时,MTI中心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程,并将真实翻译项目引入课堂;实习期间学生在合作单位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提前顺应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以此使学生的翻译能力既能适应社会的普遍需求,又能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
总结
西南科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教育教学工作逐渐规范,已逐步形成培养和办学特色。中心正努力在政策引导支持、学生翻译能力训练、规范教学管理、教师内培外引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特色教学,立足西部,依托学校优势学科,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1] 宋旭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田[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2] 白晶.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个案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 张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旅游专业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09.
[4] 黄海珍.广西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9.
[5] 罗宇吃.基于项目管理的订单式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6] 周彦文.用人单位参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7] 杜芳.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8] 胥玲玲.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9] 刘红英.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式”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一肃:西北师范大学,2005.
[10] 王乱砚.辽宁高职旅游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及成因分析[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11] 孟蕴华.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2] 邱玲.“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3] 张宏伟.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5.
[14] 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6.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TI Order-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A Case Study of MTI Education in SWUST
CHEN Ya-mei
(MTI Education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 Sichuan, China)
As an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ode, “order-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could achieve multi-win among universiti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This mode conforms to the law of development in professional master education and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order-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for MTI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WUST), aims to explore the way to practice the mode, so as to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such as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s, and to further deepen the theory of MTI talent cultivation.
Order-oriented; MTI; Talent cultiv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6-08-07
陈压美(1970-),女,四川犍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教学法。
本文是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西南科技大学MTI专业订单式培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sh0003)的结题论文。
G647
A
1672-4860(2016)05-0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