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

2016-02-18□王

职教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构建高职院校

□王 莹 徐 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

□王莹徐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还没有形成。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主要从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几个方面着手,从而在高职院校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社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要贯彻落实党的就业政策,必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操作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尤为重要。

一、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一)创新创业文化的内涵

创新创业文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三个方面[1]。观念文化包含个体性的创新性思想和群体性的创新型观念文化,例如创新理念、创新理论、创新价值取向、创新方法等。群体性的创新型观念文化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动。制度文化是指有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机制、政策中的文化因素的总和,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政府运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制度创新、教育制度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创新等。环境文化是指有助自主创新活动的各种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对创新的基本态度、对风险的普遍理解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者所能提供的服务等。

(二)创新创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开始创办各种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度提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全国范围出现了大面积公务员的“下海”现象。随着创业热潮的出现,创新创业文化在我国开始产生。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围绕创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文化体系开始形成。国家、社会和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从政策法律的高度开始规范创新创业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创新创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全会决定要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在多次会议上,领导人提到要鼓励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创业时代开启。此时,创新创业文化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创业者之间通过各种平台开始增进交流,创新创业文化更加开放,创业成本也越来越低[2]。但是创新创业文化体系不完善,文化的积累还是落后于财富的积累。

二、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类型,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技术操作,学校对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还比较滞后。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处于口号多于实际内容的阶段,创新创业的教育力度远远不够,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由于现有教育制度的限制,教师并没有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往往掌握了一点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较差。目前高职院校也有进行一些创业课的培训,设置创业辅导机构、创业基地,然而,这些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效果不佳,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低下[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氛围和机制尚未形成。

(一)在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规模扩张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落后,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创新能力的人才也越来越紧缺。所以需要通过高职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各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呼唤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是响应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培养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4]。

(二)在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打造创新创业文化,培养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创造的激情、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迫切需要[5]。高职培养人才要在获取技能和就业机会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潜力、个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社会竞争中掌握优势,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的途径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文化,如何开拓新的路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属于创新创业文化里面的观念文化,它是指在创业的过程中,社会普遍表现的与创业有关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创业精神好比是创业活动的发动机,潜在地影响着创业活动的发生。加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创业精神为中心,鼓励学生在新兴产业中创业,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品质。

1.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创业精神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包括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观,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从而培育创业精神[6]。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将创业所需要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渗透到其中,这样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开展专门的讲座,加强学生对创业精神的理解。可以邀请专家讲解创业精神的内涵、养成、作用、本质等,也可以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成功经验,与学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创业精神的养成重在实践。将创业精神最终融入学生的个人品质中,还需要不断地强化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有创新意识,然后再去弘扬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其次要鼓励学生树立全面的创业意识,一方面通过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自觉维护良好的创业环境,支持他人创业,帮助他人创业。高职院校要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机会,很多院校都有商业街,要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商业街店铺,并为之提供指导和服务。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自觉把创业精神内化为品质信念,保持高度的创业热情。

(二)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机制

高职院校要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离不开创新创业文化机制。培育创业精神,打造创业实践平台都要通过创新创业文化机制得以实现。所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必须要结合创新创业文化机制的改革与完善,不断推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1.要成立专门的创业组织和机构,将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当中。成立诸如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工作组织领导小组,为高职创新创业提供专门的组织机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落实。

2.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对于想要提前创业的学生,给予保留学籍,并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学分考核当中,完善现有的学分制度。

3.借助银行为创业的师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例如成立创业扶持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贷款优惠和担保等,缓解创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4.健全创新创业文化的借鉴学习制度。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要晚,西方国家很多都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改善本国高职院校的创业环境。例如美国人普遍认为创业能力是公民的重要素质,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念也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7]。我们要积极地汲取西方先进的创新创业文化经验,使之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的构建提供参考。

5.鼓励教师的创业实践活动。高职教师有一定优越的创业条件,一方面有自身的理论知识背景和学科背景可以转化,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如果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能使教师把创业的想法付诸实践。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在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创业文化,必须要营造校园里创新创业的氛围。校园里有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才能使高职学生把创新创业当做一种乐于追求的境界,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养料和土壤。

1.在高职校园打造和谐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的氛围,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校风或者校训等精神文化的塑造、校园环境的改造、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组建等,方式很多,但是各种方式都要围绕营造和谐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展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和谐,指的是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各个方面。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宣传创业精神,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例如,可以运用校园广播、微信、QQ、贴吧、板报等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成功案例,分享经验,树立创新创业典型。同时,创新创业文化要落实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院系初选然后校级决赛,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高职院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还欠缺。很多学生入学时分数较低,在某段时间内学生会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同时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人文教育相对欠缺,学生往往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社会上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很多,优秀的创业家经历不同,但是综合来看,这些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品质。正如大卫·迪绍夫所说的那样:创业有成者在其个性方面是相通的,他们都有恰到好处的韧劲,言行一致、务实,并且能够有方法地化解危机,承担责任[8]。可见,优秀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学生有自身的特点,虽然他们也已成年,心理生理各方面渐趋成熟,但是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高职生大部分是由于高考分数较低才报考的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和失落的感觉,进入学校之后,对所在的院校和专业没有认同感,学习兴趣自然也不高。同时高职院校大多偏操作应用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教育相对欠缺,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品质,使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实践,不怕吃苦,勇于担当,为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建生.创业文化与中国大学的时代使命[J].高等教育研究,2000(6):22-24.

[2]李晓阳,吴云迪.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有效构建[J].科技创业,2003(1):95.

[3]刘文俭,李国宇.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就业[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9):98-103.

[4]谢晶.试论大学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3(1):38-40.

[5]于雪丽,王永明.试论创业文化培育的机制创新[J].学术交流,2013(11):188-191.

[6]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7]Heiner Rindermann,Cognitive capital,good governance,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J].Intelligence. Jul2015:98-108.

[8]Nataraajan,Rajan,Angur,Madhukar G.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two factors to enhance“quality of life”[J].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No.6,Vol.29,2014:469-475.

责任编辑韩云鹏

作者简介:王莹(1987-),女,安徽池州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徐瑾(1980-),女,江苏无锡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课题“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项目化管理的培养模式研究”(编号:SK201512),主持人:徐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2-0039-03

猜你喜欢

构建高职院校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