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纪实:河南纤检奋战阿克苏
2016-02-18许明宇孟宪宏
许明宇 孟宪宏
每年的9月份是棉花收获的季节,这也是纤检人每年最忙碌的开始。2015年9月25日,河南省纤检局副局长贾照民和棉花公证检验部部长余宁带领由河南省纤检机构25人组成的检验队伍赶赴新疆建设兵团阿克苏兵团棉麻站开始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截止到12月4日共计完成4170批,18.219万吨。
率先垂范的排头兵
9月中旬,河南省纤检局接到中纤局下达的赴新疆进行棉花监管公证检验的任务,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动员大会,对工作进行部署。带队领导是副局长贾照民,他具有多年从事棉花检验工作的经历,经验丰富,他在现场既是“总指挥”又是教练,既要协调现场工作,又要给不熟悉工作的同志反复做测回潮、扦样的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10月的阿克苏已是寒风彻骨,大家在零下十多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每天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认真地扦样、测定回潮、扫描,没有任何怨言,手磨破了胶布一缠继续工作,嘴唇干裂了,喝两口水,忍着疼痛,决不落下。
一组组长翟富周已经连续4年参加新疆入储棉公检,虽然年近半百,但比年轻同志还卖力,最累的工作他总是抢在前头。测定回潮是一项要求严、技术硬、体力耗费大的工作,需要用腰部和手臂合力将插枪插入棉包,插入的深度必须是大于15厘米,两个插头的距离不能超过10厘米,插入过浅或两个插头距离过远测得的数据就会不准。一天下来年轻小伙子都会累得腰酸背疼,但翟富周从未叫苦叫累,带领本组打破了单日完成16个批次的最高纪录。
现场组第二组组长陈克洋同志带领全组同志任劳任怨战斗在一线,遇到困难总是冲在最前,第一个到现场扦样的是他,最后一个返回住地搞好收尾工作的仍是他,库区的角角落落时常有他的身影,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迎接每一天的工作任务。由于空气干燥脚跟皲裂,不时地往外淌血,但是他总是咬紧牙关用胶布简单地一缠,又来到现场和同志们并肩战斗,轻伤不下火线,创下了本小组单日完成14批次的最高纪录。
公检仓库现场的“小发明”
到过棉花仓储库的人都知道,棉花仓库那高高堆起的白色大棉包使得检验工作变得不但是技术活更是对体力的高度考验。现场组第三组的秦江同志有多次外出公检的经历,在仓库检验时,他发现堆得高高的大棉包每次扫条码的时候都要爬上爬下,非常不方便。就在这次执行阿克苏公检任务时,他找到了一种新的迅速提高扫描速度的方法,“发明”了一支类似教鞭的扫描辅助设备,遇到够不到的条码、蜷曲的条码时这个教鞭便发挥了作用,用教鞭按着条码一角使其舒展开来,这样扫描起来就省事多了,大大提高了现场扫描的效率,这项 “发明” 迅速在河南公检现场的各小组中得到推广,不但条码扫描的差错率明显降低,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默默无闻的公检英雄
公检现场的数据处理工作是最后一个环节,数据处理看起来不像现场检验那么辛苦却是公检最重要的一环,也可以说数据处理是公检现场的核心。如果数据处理得不好,可以说是前功尽弃,因为整个公检工作的质量是靠最后上报到中纤局的数据来体现的。数据组的同志不但负责数据的上传、下载、审核、上报、分发、回收等工作,而且还担负着与库方的协调,实验室的沟通以及对现场各种情况的应急处理等充当着前沿指挥所的角色,他们是现场公检工作的幕后英雄。
对河南省纤检局来说,在前些年国储棉入储的公检工作中,一直承担的是副检任务,对数据整理、数据下载、上传、总结、上报、审核等方面接触不多,经验不足。肖军同志主动承担起这次公检的数据处理重任,他边摸索、边总结、边消化、边请教,每天晚上带上电脑,抱上一大摞文书到宾馆里挑灯夜战,困了就喝点茶水嚼点口香糖,饿了就吃点方便面,别人已经鼾声如雷而他却仍然在电脑前对着单调枯燥的数据,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终于掌握了数据处理这项技能。他对公检数据一丝不苟地处理和审核后,按要求将数据上报到中纤局并得到了肯定。
截止到2015年12月8日,2015棉花年度全国共有13个省区,1039 家棉花加工企业按照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加工棉花并进行公证检验,检验量达到12988408包、2943429吨,其中新疆12424184包、2815859吨。河南纤检人在公检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全国纤检人共有的品质,全国还有许多这样朴素而能干的纤检人,他们默默地奉献,用他们的专业和敬业来守护着我国棉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