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创:毛绒质量管理的制高点在哪儿?

2016-02-18张克才冯平王学农杨学

中国纤检 2016年1期
关键词:剪毛羊毛澳大利亚

张克才 冯平 王学农 杨学

此次考察访问,中国纤维检验局同AWTA规划今后五年两局合作愿景,签订《2016—2020年羊毛质量检验与管理合作备忘录》。

2015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克才率团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随行人员有中纤局公检二处处长冯平、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总工程师王学农、宁夏回族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副局长杨学。此次考察,旨在深化羊毛质量检验合作,磋商羊毛公证检验、标准化合作事项,交流羊毛分级、检验及实验室管理经验。

澳、新羊毛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羊毛生产情况。目前,澳大利亚的牧场数量有近3万家,所生产的羊毛数量在32万吨左右,其中18.5μm以下的羊毛约占34%,19μm~24μm羊毛约占55%,其余为24μm以上的羊毛。这次出访参观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部的Beverley牧场。该牧场羊只存栏数12000只,采取“五同”(即同种、同年、同性、同环境、同饲料)方式饲养。使用电动推子,人工方法剪毛。剪毛分部位进行,分开放置。一个熟练的剪毛手,一天可剪180只羊;一般一天可剪140~150只;少的,每天可剪130只左右。剪一只羊3澳元。

一个剪毛团队中不仅有剪毛手,还包括了剪毛棚助手、除边员以及羊毛分级员。剪毛棚助手从剪毛台上收集剪下的羊毛,将套毛抛扔在羊毛分级台上,同时还要及时清理场地。在分级台上,除边员将形态不好的纤维(称为“边坎毛”)从套毛中除去,腹毛、碎毛及下脚毛分别存放。澳大利亚羊毛分级有三个标准,即超细以上羊毛、细羊毛和杂交粗毛分级标准。羊毛分级员根据正身套毛中纤维的细度、强力、形态、颜色、草杂状况,通过目测、手感,按五种羊毛等级进行分级:

——套毛(从羊身上剪下的整块羊毛);

——碎毛(如短污毛、黄渍毛以及套毛周边的汗渍毛);

——腹毛(从腹部剪下的毛);

——粪污碎毛(从羊尾部剪下的毛);

——下脚毛(剪毛过程中散落的短毛)。

羊毛分级员会将颜色差、毛丛短、毛丛弱以及有别于主套毛的羊毛加以区分,将比较相似的正身套毛放置在一起集中打包。腹部毛必须单独存放,并在打包的时候通过唛头加以标注。腿部与头部被剪下的毛也将单独作为边角毛放置和打包。生殖部位受到污染的羊毛被称为“修整毛”,只适合于碳化工艺的生产,并且不能生产白色的产品。澳毛分级品种代码见附件。

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相同的羊毛通过液压机被打入毛包中。毛包的重量一般在180公斤至204公斤之间,包装袋尺寸75cm×75cm×125cm,包装袋材料为高强尼龙材料,唛头信息包括:牧场名称、分级员编号、羊毛品级名称、包号等。澳毛在各个牧场被收获之后,正身套毛的毛包将会运送到牧场附近的羊毛经纪人公司的仓库中,由羊毛经纪人公司进行集中管理。非正身套毛则需要进一步加以处理。

(二)羊毛扦样情况。澳大利亚有16~17个羊毛取样点,实行按批检验、包包取样。取样工作在羊毛经纪人或交易市场仓储库中进行,由羊毛检测局(AWTA)的工作人员亲自或监督取样,逐包称重,按照IWTO羊毛取样标准,通过自动钻芯和抓样设备进行取样。

澳毛的取样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为钻芯样品,根据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的钻芯取样规定,每一个批次的取样重量为1千克。钻芯取样的样品将用于检测纤维的细度、洗净率与草杂含量。第二类是“抓样取样”样品,就是通过机械手在毛包中随机地取出一定数量并且形态完整的羊毛样品。根据国际毛纺织组织的规定,抓样取样的样品重量为每一个销售批6千克。此类样品有两个用途:其一是在抓样取出的样品中,随机抓取60个毛团,通过专有设备的检测可以获得毛丛长度、强度与扯断部位百分率的结果,用于评估羊毛的质量。其二是剩余的原毛样品按批号放在羊毛展厅中进行展示,供买卖双方在拍卖前进行目测从而对羊毛的适用性作出主观判断。

扦样检验结束后,由这些现场人员封装样品,粘贴标识,登录羊毛货批信息,隔夜通过快递把样品送往AWTA在墨尔本或佛里曼特的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三)羊毛检验情况。澳大利亚羊毛检测不是强制性的,国家没有对羊毛的客观检测立法加以规定。然而,目前不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销售的澳毛,其钻芯样品检测(纤维细度、草杂含量和洗净率)的普及率几乎高达100%。而抓样样品检测(毛丛长度、毛丛强度及断裂位置)的普及率对套毛而言高达90%以上,对边坎毛和腹部毛而言则达到50%左右。这是因为,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行业,包括牧羊人和经纪人,都知道对于羊毛这样的天然纤维而言,不论是确定其用途还是确定其价格,客观检测是唯一的“准绳”。

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分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两部分。现场检验与扦样同时进行,在抓样取样和钻芯取样之间,逐包称量每批羊毛重量,记录每批羊毛产地、包数、包重等货批信息。样品到达实验室后,根据客户要求被分为特急样、急样、一般样,特急样品当天出检测结果,紧急样品三天出检测结果,一般样品检验时间控制在七日之内。

1千克的钻芯样品在混毛机中充分混合之后取两个平行的150克子样。根据国际毛纺织组织的规定,这两个150克的样品必须经过相同的检测,然后根据误差的情况判断检测的精确度并出具结果。所剩余的700克羊毛被称为“档案毛”并加以保存,一般保留至羊毛拍卖后两周,也有保存半年或一年的情况。检验过程如下:

(1)将150克的原脂羊毛样品在洗毛机中仿造工业方法进行洗涤。洗净之后经过离心式甩干机甩干,然后将样品放入105℃的烘箱中进行干燥。

(2)将洗净并烘干的羊毛,用萃取法或近红外方法进行油脂含量的检测,并且进一步分出三个子样。其中一个10克重的子样做含灰的检测、一个40克重的子样做含草杂成分的检测、再一个40克重的子样做细度的检测。

(3)将一个10克重的洗净毛子样样品放入一个化学试验的坩埚中,放入燃烧炉中进行充分燃烧,一般为6~8个小时。当所有有机成分均被燃烧之后,此时坩埚中只剩下矿物质即我们所称灰分物质。将这个灰分物质称重之后,就可以得到10克重的洗净毛中含灰分的重量。

(4)将一个40克重洗净毛的子样样品放入一个专门的设备(草杂中和机)中,添加高温工业纯碱进行搅拌。在此基础上,对保留下来的草杂成分进行漂洗、烘干和称重,通过人工挑拣判断出被检测的羊毛中所含草杂的重量。

澳毛中所含草杂的成分一般分为三大类:硬壳草籽、软壳草籽和草秆类草籽。因为不同类型的草籽对加工带来不同的影响,所以进行这样的分类有助于加工厂家了解被加工纤维的性质,及时调整设备和工艺。硬壳草籽相对来说在加工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去除。而软壳草籽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调整工艺,降低梳毛的上机回潮也可以相对较容易地被去除。而草秆类草籽是在加工过程中最难被去除的草籽。不同类型的草杂其销售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羊毛的其他参数一样的话,含草秆类草杂的羊毛应该是价格最低的羊毛。

草杂检验是羊毛检测中唯一依靠检验人员手工完成的检验项目。

(5)此时仍然没有进行检测的内容就只剩下纤维细度一个参数。检测方法是将另一个40克重的洗净毛先放入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进行至少8小时的公定回潮处理,然后采用激光检测仪进行检测。

与此同时,来自扦样地通过毛团扦样机随机抽取的含有60个毛团的沙网,将会经过4人一组手工操作,进一步取出60个毛丛样品。为了达到取样的随机性和公正性,当毛丛从操作人员的手中被随机取出之后,就必须加以保留,不允许根据个人嗜好对毛团中的毛丛进行选择。选中的毛丛样品将被放在一个特制的盒子中,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放置8小时,通过“阿特拉斯仪”进行毛丛长度、强度与扯断部位的检测。

因为受检测设备的限制,短于55毫米的毛丛无法进行毛丛强度的检测,所以澳毛中的有些边坎毛、腹部毛、落地毛等比较短的羊毛则不进行毛丛的检测。

每项检测工位均配备样品扫码器、电脑终端。检验前,通过扫码器扫入样品信息;检验中,检验人员操作检验设备,完成检验工作,通过终端录入样品检验数据,向实验室信息系统传输检验结果,形成数据管理信息网络。检验机构与经纪人公司、拍卖所以及澳大利亚羊毛交易管理所之间均有电子信息传输系统。当样品被检测完之后,检测数据会通过电子系统传输给经纪人公司、拍卖所以及澳大利亚羊毛交易管理所。

澳大利亚、新西兰羊毛检验没有监督抽验过程。但是采取很多方式控制检测结果客观、准确,从检验人员培训,设备校准,到实验室间循环比对,从扦样、制样、平行试验,到检验结果分析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检验机构要对检验结果负责,检验结果不准确,检验机构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责任大小取决于检验对象是样品还是大货。考察组还考察了新西兰羊毛检验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检验设备、流程相似,但是新西兰以杂交毛为主,美利奴羊毛很少,因此羊毛细度较粗,主要用作制毯。

(四)市场交易情况。澳大利亚羊毛主要满足出口需要,80%出口到中国,另外20%出口到印度、意大利等国家。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AustralianWoolExchange,简称AWEX)总部位于悉尼,是一个适应于澳大利亚羊毛监管方式从政府行为转向市场与行业自律有机结合的变革,延续了政府的某些职能,但又市场化运转的服务性机构,实行会员制,在悉尼、墨尔本和弗里曼特尔三地设立拍卖场所,控制着全澳超过90%的羊毛销售量。

羊毛交易所的主要工作:一是制定统一市场交易规则及标准;二是通过培训、注册、管理羊毛分级员,使所制定的规则,通过这些有资质的分级员得到有效的执行;三是定期组织羊毛拍卖交易活动,年拍卖不少于45周,平均每个地区一周拍卖两天。

澳洲政府认为,羊毛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应当始终鼓励竞争。但鼓励竞争必须制定规则,很好地管理竞争,才能使介入交易的各方有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买卖双方利益。制定规则必须公平科学,而且有利于促进羊毛产业质量提高。准确判定羊毛质量,两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实验室抽样样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二是抽样样品的代表性,也就是小样与大货的相符性。如果样品的品质特征不能代表实际的大宗货物,那么实验室检测结果再正确,对于指导交易没有意义。

我们走访了墨尔本羊毛销售中心。这是一个集仓储、展示和拍卖交易一体化场所。库中存放的是来自澳洲主要经纪公司的羊毛货批,如ELDERS等。每位经纪人提供其羊毛销售目录,内容包括:

——羊毛生产商的牧场名称(如 Mountain Valley) ;

——毛批的毛包数量(如 6包);

——毛批的含脂毛量和净毛量(千克);

——羊毛分级员对羊毛的描述(如 AAAM);

——客观检测结果,纤维直径(微米)(如21.2微米)、草杂含量(如1.2)、净毛率(SCH,JCSY,SCD,ACY)(65.2%)、毛丛长度(92毫米)和强度(35N/Kt)(仅指精梳用毛)、激光扫描MFD(纤维直径中间值)、激光扫描CVD(变异系数)、断裂点(POB)(毛尖、中部、底部百分比);

——由羊毛生产商提供的信息,防蝇去毛情况,质量管理方案,有色/有髓纤维等级。

展示厅一般会在拍卖前几天开放,一次可同时展示2000批羊毛样品。几乎所有公开拍卖的羊毛的纤维直径、草杂含量和净毛量都经过AWTA检验。绝大部分用于精梳的羊毛还要检测毛丛长度、强度和断裂位置。有些羊毛也进行洗净后色泽的检验。经纪人公司根据检验信息对检测之后并准备上市的羊毛进行造册登记,并出具 “羊毛销售目录”。99%的羊毛批的客观检测结果会印制在拍卖市场的销售目录中。

羊毛购买商可依据销售目录,对羊毛展示厅中待出售的羊毛进行评估,决定哪些羊毛是他们需要的以及出多少价格。

含脂毛通常以净毛的千克价格(澳分)来报价和交易,但拍卖现场的羊毛是以含脂毛的千克价格(澳分)来竞价和销售。在销售目录中,有四种计算每一毛批净毛率的方法: Schlumberger Dry Yield 、 Japanese Clean Scoured Yield 、Scoured Wool Yield @ 17% regain 、Australian Carbonising Yield。净毛价格和含脂毛价格因所采用的不同净毛率而有所不同。在加工和定价时使用哪种净毛率取决于羊毛的型号和客户间所确定的贸易条款。

目前,在澳大利亚90%以上的羊毛是通过经纪人公司,经由拍卖市场进行销售。然而,还有一小部分的羊毛是通过“私下成交”的方式进行买卖,拍卖交易由经纪人主持。羊毛购买商在拍卖过程中相互竞争,由出价最高的买主购得羊毛。买毛者可以在拍卖后付款前,要求获取所购羊毛批的合并检验证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通过拍卖系统还是通过私下成交所销售的澳毛均具有完整的检测过程。

(五)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局。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局(AWTA)成立于1957年,由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而成立并被视为是具有政府职能的机构之一,上级领导部门是联邦政府的农业部。1962年成立了“澳大利亚羊毛董事会”之后,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局就被视为是该董事会的下属机构,1963年7月1日正式划归羊毛董事会管理。1982年7月1日起,AWTA不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企业化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

AWTA总部设在墨尔本,在澳洲具有两个检验中心,一个在墨尔本,另一个在佛里曼特,担负全国销售羊毛的检验任务。新西兰羊毛检验实验室为其海外分支机构。另外,AWTA与中国商检合作,在江苏设立了一个合作公司。

AWTA全权保留所有的经营利润,主要收入来源是每年羊毛检验费、“档案毛”(约1000包/年)的销售收入。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保证检测费用低廉、投资开发新的技术及持续进行与检测有关的科研与开发活动等。近年,在澳大利亚羊毛产业逐步萎缩的形势下,AWTA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扩展农产品、食品安全检测业务。

收获与启迪

启示一:生产方式决定羊毛的质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可防止或减缓品种退化,最大程度保持羊毛品质的一致性,实现羊毛生产者利益最大化。

从标准化饲养入手,在建立种群的时候将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品种的羊只放在一起饲养,尽量让一个羊群中的羊只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性,为此每一个牧场应该具有相当的规模。规范剪毛操作行为,在剪毛之前的两个月,牧场需要对羊群进行一次修整工作,避免被污染的羊毛纤维与质量上乘的套毛产生混合。在剪毛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及羊只的皮肤,同时避免“补推”,前者造成皮块毛,引发加工难度,后者直接降低羊毛纤维的价值。一张套毛被剪下之后,首先必须抛扔在分级台上,使剪毛过程中产生的“二剪毛”或“补推毛”能够呈自由落体的方式散落在地面上,从而不与套毛混杂。实行职业羊毛分级,羊毛分级只能通过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资质认定并注册的羊毛分级员完成,剪毛棚助手、除边员不能从事分级工作。最后,分类销售使用,分级后的套毛、边角毛、边坎毛必须单独放置,单独打包,单独销售。

启示二:建立完善的羊毛质量保障服务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服务,是公证检验制度实施基础,也是实现质量效益保障。

实行羊毛分级员资质认定及注册管理,澳大利亚的羊毛分级员根据其资格和从事的工作,分为物主分级员(OC)、澳大利亚羊毛分级员(AW)和副分级员(CA)。这三类分级员的权限是不一样的,但无论哪一类分级员都必须经过培训,通过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的资质认定并注册。这些分级员每人都有一个不同的注册分级标识,含印戳、图章和身份证件。当羊毛包盖有这些印戳或图章时,则表示该羊毛分级员已按要求对包中的货物进行相应的分级,最终采购者发现毛包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不同等级羊毛混合、非纤维异物等),可以迅速寻找到最初的羊毛分级员。目前,澳大利亚注册的羊毛分级员共有2万多名,分别在澳大利亚3万多家牧场执行统一标准的分级工作。同时这些羊毛分级员还负有现场指导和帮助牧民正确理解标准,收集建议和交流信息以及监督检查剪羊毛工作的责任。实行专业经纪人制度,牧场剪毛工作结束后,在羊毛最终被销售之前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由于牧场规模的限制和经济效益的原因,单一的牧场没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这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而进行这方面工作的机构被称为羊毛经纪人公司。在澳大利亚,专门从事羊毛经纪人公司一共有30家左右,拥有大型的库房,这是羊毛集散必不可少的条件,而80%以上的羊毛经纪工作控制在2~3家大型公司手中。羊毛经纪行业是处于牧民和羊毛采购方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主要工作分为以下几项:指导和监督剪毛现场的管理工作以保证羊毛的质量;收集周边牧场所收获的羊毛并汇集在经纪人公司的仓库中存储;协助进行检测样品的采集;负责羊毛包垛的保安工作;根据检测的结果制定销售目录;为采购方在羊毛展厅中提供羊毛实物样品以供对羊毛进行评估;对合级毛与合批毛根据行业规定进行相关的处理;(注:来自不同牧场一定量的不同品质,但不足于凑成一整包的羊毛混合配批,称为合级。混合而成的毛包要拆包进行集中分级。3包以下的毛包,根据其相似性拼放在一起销售,称为合批。它们的检验证书都会标有“B”或“I”字样。“B”指集中分级,“I”指合批或拼批。)代理牧民与羊毛拍卖行进行结算。羊毛经纪人公司一般从牧民所上交的羊毛最终销售的收益中收取一定的佣金作为收入。实行统一仪器化质量检验,检验工作由澳大利亚羊毛检验局所属检验实验室承担。实施公开、透明羊毛市场拍卖,实现交易与检验挂钩,品质与价格挂钩,价格与收益挂钩,达到优质优价的目的。

启示三:抢占检测技术制高点。掌握了先进检测技术,就掌握了标准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就赢得了检验业务竞争优势。

AWTA在国际羊毛检测领域的领先地位,秘诀在于不断推进检测技术创新,依托先进的检测技术赢得标准话语权。成功推广使用的有Atlas羊毛长强仪、激光细度仪。近红外净毛率检测仪器已完成研制,处于中试验证之中。目前,AWTA跟踪市场检测需求,正在研制用于羊毛制品舒适性能评价的检测仪器。推广一批,研制一批,设计一批,AWTA走在检测技术前列。

启示四:重视羊毛检测结果的产业应用。公证检验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检验数据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澳大利亚羊毛工业集科研和工业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加工对比分析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是寻找原毛检测所获得的各种数据与加工之后的毛条的纤维长度、长度离散以及落毛率(或称制条率)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特别是当毛丛的长度、强度及中部扯断数值可以被检测之后,全球的制条行业就越发希望了解这个关系。经过一年多在全球20多个厂家总共500多个加工批的试验之后,通过数理统计的分析,TEAM-1的对应公式很快被回归成功。然而,为了加强该公式的可靠性,试验小组又继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验证试验。在TEAM-1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调整,比较定型的TEAM-2公式便开始向全球的制条行业进行推广。全球的羊毛初级行业从此之后普遍采用这个技术,直到本世纪初,激光细度检测仪开始逐渐取代气流仪,羊毛初级加工业便希望尽快将新产生的客观检测数据加入到已经在行业中多年使用的TEAM-2公式中,以便了解这些新的参数是否也会影响毛条的长度、长度离散以及落毛率。由于行业的要求,澳大利亚羊毛检测局在2002—2005年期间,在全球范围内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试验。经过这次试验,对原有的TEAM-2公式进行了修订并被称为TEAM-3公式,其具体内容是:

豪特长度(H)=0.43L+0.35S+1.38D-0.15M-0.45V-0.59CVD-0.32CVL+21.8

豪特离散(CVH)=0.30L-0.37S-0.88D+0.017M+0.38CVL+35.6

落毛率(R)=-0.13L-0.18S-0.63D+0.78V+38.6

其中:CVD ——细度离散,CVL——毛丛长度离散,L——毛丛长度,S——毛丛强度,D——纤维细度,V——草杂含量,M——中部扯断%。

每一个公式中的最后一项是“常数项”,为 “工厂调整数字”(MA – Mill Adjusted Factor),这个数字需要使用该公式的工厂自己去摸索。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一般一个工厂在进行了20次以上的对比试验之后,取一个平均值作为MA添加到以上的公式中,即MA = ∑(实际结果 – TEAM预测结果)。

从以上修改过的公式中不难看出,原毛的细度离散以及毛丛的长度离散均对毛条的平均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拥有激光细度检测仪的毛条生产企业开始在探索中使用TEAM-3公式。然而,仍然有相当部分的企业继续使用TEAM-2公式。数据应用把羊毛品质、用途及利益联系在一起,使生产经营者认识到客观检验的重要性,并自愿接受客观检验。

推进羊毛改革试点的思考

(一)毛绒质检体制改革是国家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牧业、建立现代市场交易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一场深刻的变革、系统工程。中国与澳大利亚羊毛产业基础不同,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没有专业经纪人制度,也未形成市场交易体系。因此,毛绒质检体制改革涉及多个行业部门,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有效工作协调机制,确定改革试点区域,研究确定政策、经费支持措施,协同推进各方工作,为质检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在试点区域,要有地方政府牵头协调落实各方面改革任务。

(二)加快推进毛绒生产、流通、交易方式转变。一是,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培育新型毛绒生产主体,如养殖大户、联合体或合作组织,实现专业化剪毛和分级,具备打包条件、仓储场地。二是,建立实施羊毛经纪人制度,其可通过收购羊毛(物权转移)或代理销售(不发生物权转移)方式,集并规模较小的养殖户的羊毛,为养殖户提供分级、打包服务,甚至提供专业剪毛服务,对混合而成的毛包进行集中分级,根据品级相似性将3包以下的毛包进行合批。经纪人应当具备独立法人地位,具备分级、打包及周转仓库等条件。在规模化养殖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经纪人的作用尤为突出。三是,建立毛绒交易市场,有实物样品展示,有检验报告,在现场交易、结算,保障货样一致,市场交易是实现优质优价的最佳途径。通过市场,实现生产、交易及检验信息互联共享。

(三)引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国家应给予转变生产方式、通过市场交易羊毛的生产经营者政策支持,扶植其成长。享受国家出资公证检验的对象,应该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专业剪毛、分选分级的生产主体,或者是新型经营主体(羊毛经纪人)。检验品种不限于细羊毛,可以是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选分级、市场化交易,包型、包装统一,批量交易的改良毛、土种毛。实施环节为羊毛交易环节,在市场交易体系建立之前,可在新型毛绒生产主体、经纪人羊毛出售之前,在其收储羊毛仓库实施抽样检验。

(四)实验室建设贴近羊毛集中产区。这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验做法,也是为了方便实施公检,缩短扦样检验时间,减少扦样、检验实施成本。

(五)打破垄断,研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检测设备。目前,羊毛改革面临技术尴尬,即羊毛检测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单一来源,价格外国说了算,如细度、长强检测设备等。符合国际标准的设备,如钻芯、抓样设备,不适合我国毛包。同时,引进设备的售后维修保障也是值得关注问题。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但不能被先进技术所困。应加强关键检测技术攻关,可在引进设备基础上发展国产设备;或在国内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六)关于包型包装统一问题。统一包型包装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纤维质量及抽样的代表性。包型包装问题不仅关系打包机、扦样设备,而且影响仓储、运输。澳大利亚羊毛主要是出口,采用复合IWTO标准通用包型,用包装袋包装,运输前进行紧缩打包。我国羊毛主要是内销,采取紧缩打包,包装带捆扎,裸包,各地包型大小不统一。裸包成本低,但运输中容易污染羊毛。包型尺寸不一,且有包装带捆扎,影响自动钻芯、抓样取样设备应用。

从长远角度来看,羊毛包型包装应该统一,不一定统一到IWTO标准包型大小,至少应适合国内运输、储存。建立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纪制度的地方,可尝试澳大利亚方式,采取包装袋包装,分两次打包。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纪制度的地方,沿用现有取样方法。应加紧包型包装统一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开发适用的自动钻芯、抓样设备。

(七)有效控制公证检验结果准确非常重要。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决定检验权威性、公信力,同时承载检验机构担当的一份责任。在制度设计中,需要明确检验结果是对批样负责,还是对大货负责,对象不同,检验收费不同,责任大小也不同。同时,在借鉴国外实验室质量控制经验,完善公证检验质量控制制度时,建议把监督抽验实验室建成基准性实验室,前置监督抽验环节,改进抽验方式,提高公证检验质量控制力度。

(八)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羊毛生产、交易、检验一体化信息平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羊毛检验信息管理平台,虽然是一个与外部生产、交易活动关联的开放系统,但它是一个孤立的、一级实验室系统,侧重实验室检验内部管理,不能从检验仪器自动采集检验数据,不具有外部对实验室试验环境、设备状况、检验过程监督控制(包括监督抽验)功能。我国毛绒改革要建立毛绒质量检验信息平台,同样是一个开放系统,但不同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系统,它是一个二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中纤局、实验室两级管理。具备功能不仅包括实验室内部管理,也包括中纤局对公证检验实施及监督管理功能,如:检验任务分配、受理实施、进度掌控及调整管理;对实验室检测试验环境条件、设备运行状况、检验人员监控管理;具有自动采集检验数据,对公证检验实验室监督(如抽验)、质量考核及绩效评价功能;能够实现公证检验经费核算、拨付管理等等。公证检验数据经我局系统复核后,向外部(经纪人、交易市场等)传送检验结果。

后记

此次考察访问,中国纤维检验局同AWTA规划今后五年两局合作愿景,签订《2016—2020年羊毛质量检验与管理合作备忘录》。经过磋商,解决我局羊毛监督抽验实验室进口设备采购合同中条款分歧,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内蒙古试点实验室采购设备已在澳大利亚羊毛局实验室中制作。中、新两国希望加强羊毛检测合作,双方初步达成明年新西兰羊毛局访问中纤局意向。

(作者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

猜你喜欢

剪毛羊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澳大利亚将严格限制2,4-滴的使用
Golden fleecers
机械剪毛中羊只的保定及高效剪毛方式
羊驼剪毛“三注意”
剪毛对小尾寒羊行为和生理的影响
在澳大利亚骑行
新型双刃静音多插头鼻腔剪毛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