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氧八千之巅

2016-02-17宋玉江

户外探险 2016年2期
关键词:尔巴顶峰大本营

提名:宋玉江 无氧登顶海拔8163米马纳斯鲁峰

提名理由:2015年10月1日,尼泊尔当地时间凌晨6点半,2015中国鼎丰探险马纳斯鲁8000米登山队全部12名队员登顶了海拔8163米的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其中队长宋玉江全程无氧登顶,创造了民间无氧攀登的新纪录。这次成功登顶,也是2015年4月尼泊尔地区发生大规模地震后,尼泊尔国内首座被成功登顶的8000米级别山峰。目前国内无氧攀登的纪录,大都集中在官方登山队,国内的民间无氧攀登纪录非常稀少,宋玉江成为了中国民间有记录的第一位无氧登顶8000米级山峰的登山者,改变了在国外登山者眼中中国民间登山者的形象。

2015年10月1日,尼泊尔当地时间凌晨6点半,当爬上最后一个一百多米的雪坡,马纳斯鲁的顶峰展现在眼前,我是跟在11个队员后面上来的,我知道整个登山队12个人已经全部登顶了。顶峰面积很小,队员们都在距顶峰十几米的平台上等待轮流上去拍摄登顶照片。因为一路无氧上来,感觉疲劳和睡意不断吞噬着我,上到8000米之前因为跟在最后的队员左右走得比较慢,一路都还感觉比较轻松,但最后的这一百多米感觉非常的疲劳和瞌睡,中间停下来四五次趴在雪坡上,告诉夏尔巴五分钟后把我叫醒继续走。夏尔巴有点担心,问我是否需要吸氧,我朝他微笑挥挥手,告诉他肯定不会有问题。

我们12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马纳斯鲁,也标志着这个登山季(秋季)世界所有8000米级别山峰的唯一一次成功攀登,同时也是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后,境内首座被成功攀爬的8000米级别山峰。

心系8000米

为了这次登山准备工作从年初就开始了,8月更是什么事情都没安排,专心准备去马纳斯鲁的装备器材、通讯器材、药品和登顶使用的应急食品。 8月20日就来到加德满都。故地重游,震后的加都远非如想像中的那样满目疮痍,只是在一些不经意的角落可以看到垮塌的砖墙,才能让人联想起四个多月前的那场大地震。

9月6日是登山队员报到的日子,整个攀登队除了领队共12人,8男4女。介绍完这次的行程计划以及夏尔巴后为每个队员检查了攀登装备,需要购买的和有问题的都做了记录,以便第二天购买。

这次马纳斯鲁的攀登活动由北京鼎丰探险公司组织,向导全部是尼泊尔本地的“七峰”(Seven summit treks)公司攀登过多次8000米山峰的夏尔巴,老板是登顶过14座8000米的明玛和达瓦兄弟。

9月7日一大早,我带队员去4月份我们攀登珠峰的向导尼玛的店里租一些装备。尼玛曾经18次登顶珠峰,尼泊尔EVEREST啤酒的商标上,就是他登顶珠峰的照片。在泰米尔经营着一家小的户外店。 忙活了半天,总算全部搞定。8日,全体队员乘坐七峰公司的两架小松鼠B3直升飞机飞抵Samagaun 。登机前特意称了一下体重,72公斤。9日,在Samagaun 休整,乘直升机海拔一下上升到3500米以上,身体还是不很适应,多少有点儿高反,只有坐在茶馆里拼命地喝茶。

攀登队员正在通过C2 附近的冰裂缝。

9月10日早上8点出发前往马纳斯鲁的大本营,一路沿着山道缓慢上升。五小时翻过一个小山坡后到达大本营,大本营顺山坡搭建,高差将近有100米,我们的大本营在最上面,海拔4900米。

第二天是煨桑的日子。早上5点多就起来了,夜里睡的不好,时常被营地周边的雪崩声惊醒。早上起来头有点痛,胃口也不好。毕竟从3550米的海拔一下上升到4900米,身体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来自厦门的凡夫,因家中有急事,必须回国,联系了直升机来接他下撒,无奈之下放弃了这次活动,替他感到非常惋惜。郑州的老改高反严重,虽然让他多喝水休息但一直未能缓解,甚至呕吐时出现短暂的意识恍惚而摔倒,所幸并无大碍,到了这个份上只好决定让他吸氧。功效立竿见影,吸氧后的老改又恢复了往日幽默风趣的天性。听到大家说笑话时不时忍不住 摘掉氧气面罩插上几句。

9月12日,早起的状态已较昨天大为改观。计划中今天是攀冰技术培训的日子,但雨夹杂着雪不停地下,什么内容也进行不了。13日,天气不好,能见度较低,要前往C1拉练。出发前,给所有队员分配了夏尔巴协作。我的夏尔巴叫尼玛,看起来比其他夏尔巴都老一些但年龄比我还小一点,曾先后五次登顶过珠峰。去C1的路前半段是碎石坡,翻过一个很陡峭的岩石后就上了冰川,在这里换上登山靴穿冰爪,上了冰川就有全程的路绳保护,五个小时左右到达低C1营地就返回大本营。

9月14日在大本营休整。晚上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起帐蓬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原计划前往C1进行第二次拉练,但天气原因,只能继续等待。听去建营地的向导下来说,C1的新雪有二三十厘米,C2更深。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也不理想,什么时候能上C1是个未知数。 等待的心情就像是这灰蒙蒙的天气,几分无奈,几分忧郁……

等待是登山的一部分

9月16日,早起难得大晴天,马纳斯鲁峰顶峰的卫峰在蓝天的映衬下一览无余。但由于天气预报夜间有坏天气,仍然要在大本营休整等候。等待,也成了登山的一部分。第二天,早餐前就开始下雪,但登山计划已经推迟了,无论如何不能再在大本营等了,必须前往C1拉练。10点后出发,在小雪中行进,能见度极差。半道上还刮起了风,风寒作用让人感觉气温很低。手上戴了一双薄的抓绒手套,手指还冻得生疼,只好取出攀冰手套戴上。这次拉练,大胡子穿着向阿诺德借来的一副AT滑雪板踏雪而行,他准备尝试一下高海拔登山滑雪。 雪一直下,晚饭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就钻进帐蓬进入休眠状态。这一天海拔上升了700米,感觉还好,肠胃反应也正常。而老改的状态不是太好,又开始高反,总是想吐。夜里迷迷糊糊听见周边时不时传来雪崩或是冰崩的声音,似乎很近,但早已习惯,一点也不害怕。

9月18日,雪下了一夜,夜里几次起来抖动帐蓬清除上面的积雪,担心通气孔被堵,或者帐篷被积雪压塌。早起外面的新增积雪有差不多30厘米,而且还一直下个不停,看来今天只能待在C1休整了。第二天一早的天气非常好,7点半出发前往海拔6400米的C2营地拉练。C1到C2的线路非常险峻,对体能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其中要经过一个20米高的垂直冰壁和一大片冰瀑区,同时也是雪崩易发多发路段。要求大家要尽可能迅速通过,但累得像狗一样呼哧带喘的,哪里迅速得起来啊……

2012 年秋季早期, 马纳斯鲁峰发生雪崩之后,这座山峰就灾难不断,不过该峰在海拔8000 米适宜攀登的山峰之中依然排名第五。

9月20日,早起的天气依然很给力。早饭后8点开始下撤,三个小时撤回大本营。从21日,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等待好天气周期的到来,做最后的冲顶。接下来都是大本营的闲暇时光。营地可以上网,由于是通过卫星提供服务,所以费用很贵,40兆流量需要100美元。

9月22日,早起天气还不错,很多队员往 C1方向短距离拉练了一下。 下午,各登山公司的负责人开了一个碰头会,协商冲顶的有关工作安排。根据所掌握的天气预报情况,未来几天的天气仍不理想,预计28、29日是登顶的好天气。

有几支队伍早已完成拉练,在大本营已等待了十多天,尽管天气不理想,仍有三支队伍决定明天出发冲顶,其中包括西安高翔所在的AJ国际队。如果一切顺利,他们26日可以登顶。

我们因为到大本营适应的晚,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出发的日期推迟到25日或26日。在这之后有一个比较长的好天气周期。

9月23日,马纳斯鲁大本营的天气很暖和,中午可以洗澡穿短袖T恤,夜里大本营下了一晚上暴雨。因为珠峰大本营的雪崩经历让我感到非常担心,起来观察了好几次,估计山上下了很大的雪,大本营背后的山上频繁地雪崩。凌晨雨停了,早上起来的天气居然不错,马纳斯鲁的上空晴朗少云。早餐后培训队员氧气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午餐后检查冲顶装备,之后又是漫长的大本营时光。25日本是计划出发的日子,早起风大,气温低,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山顶天气晴朗但风力很大,只好依然等待。午饭后在餐厅和阿诺德聊他无氧登顶卓奥友的经验,他说无氧登顶要比吸氧通常慢将近一倍,通常吸氧从C4登顶需要约六个小时,无氧最少也得需要9~10个小时。

9月26日,晴天,七峰公司的夏尔巴继续去C3至C4修路,我们则继续等待。预计明天午饭后出发前往C1,30日冲顶。傍晚时阿诺德过来通报情况,一些登山公司考虑到山上齐腰柔软的积雪、无法逾越的冰裂缝及雪崩的危险而放弃了继续攀登。罗塞尔队伍总共七个人,也有五个人放弃了冲顶返回加都。七峰公司的夏尔巴今天住在C3,明天开始修通往C4的路。是否能够修通,后面是否还会遇到其他问题,一切都是未知。营地中弥漫着淡淡的悲观情绪,我安慰大家,以我的经验两天后经过暴晒的积雪就会变得坚硬,冰裂缝实在无法通过可以选择绕行,最多是多辛苦一点罢了,每次登山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总能想办法克服的。

目标,顶峰

9月27日,中秋节。根据天气预报,30日开始顶峰的风力减小,有至少三天的连续好天气。我决定今天出发,顺利的话30日冲顶。今天是我的生日。午餐时大家都来祝贺,夏尔巴厨师还特地做了一个生日蛋糕。这么高海拔过生日,也是人生难得的经历了。 午餐后大家准备行囊向C1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顶峰。

9月28日凌晨3点起床,天空中飘着零星小雪。因为没睡够胃口不是太好,强忍着吃了一小碗夏尔巴煮的方便面。原计划4点出发,经C2营地直接到C3营地,但拖拖拉拉直到5点半才出发。再次到了那个近80度的大冰壁,冰壁上有两条路绳,通常一条上升一条下降,今天很早没有人下山,我就带着相机上了另一条更陡一些的下降路线,在这里拍了队员攀登冰壁的照片和视频,天气还是小雪,时不时有大雾。

虽然到C2的大部分线路已经拉练过,但一个接一个的雪坡、冰壁,爬起来对体力消耗还是很大。到达C2时虽然时间还早,但多数队员都感觉非常疲劳了,到达C3可能会有问题,临时决定在C2宿营。

9月29日,早起大晴天,只是风有些大。8点半从6200米的C2出发前往C3,到了中午气温很高,上身只穿一件单的速干衣就足够。虽然雪壁的坡度没有昨天陡,但海拔的上升和一个接一个的大慢坡依然让人走得精疲力竭。

30日早上5点多起床,夏尔巴做的奶油白粥吃了两碗,又吃了点国内带来的绿途全天然青稞能量棒。大概7点半出发前往海拔7400米的C4,从C3营地6800米出发队员都开始用氧了。我感觉还不错,睡觉都没有感到头疼就没有吸氧 ,因为我曾多次登顶过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有这个海拔的无氧经验又在队伍的最后收队,我决定要是不吸氧一直跟得上最后的吸氧队员那说明我的状况很好,就不使用氧气了。今天路线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持续的大上坡,后半程的斜切线路比较危险,雪有些松软,局部还有较硬的冰面,每过一个绳结和保护站都要认真检查一下自己和绳子连接的铁锁,每上一步都要非常小心防止滑坠。 终于一直无氧跟着队伍一起到达了7400米的C4,状态还不错,不但没有头疼的感觉,胃口也不错,吃了面和饼干后又吃了一大块卤牛肉,对无氧登顶更有了信心。夏尔巴通知晚上11点就起来出发冲顶,吃完饭大家就抓紧时间休息了,队员是吸氧睡觉,流量0.5。由于担心在冲顶路上大便,我在休息之前还去背风的石头后面上了个厕所,天气依然晴朗,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0月1日,其实是30日夜里10点多,听到帐蓬外有动静了。起来后吃了一碗粥,夏尔巴给准备了一壶热水路上喝,装备穿戴整齐后,将近0点的时候正式出发冲顶。0点整全部队员离开了营地后我也和夏尔巴离开了营地,走了几百米却看见一个队员返了回来,到了面前一看是包宏,说手冻得不行坚持不住要下撤,我问他是不是没有蜷起来手指,告诉他蜷起来手指做握拳状一定没有问题,因为感觉天气不是太冷,果然过了一阵他说手可以了不冷了 。

前一天到达营地后曾观察了冲顶的线路,C4营地至顶峰远看貌似有四个大坡,实际走起来才发现是大坡带小坡。当登上一个大坡,以为到顶了的时候,才发现那个貌似的顶峰不过是个假顶,瞬间感觉很崩溃。那些前几天在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以为是顶峰的山峰,现在发现都不过是一个个假顶而已。早晨6点半,所有队员登顶,我和最后的老包也到达顶峰,我也实现了自己无氧登顶8000米的愿望。所有登顶队员拍完登顶照之后就开始陆续下撤,傍晚时分,队员陆续撤回到了大本营。最后的老改和素蚁也在晚上近10点时撤了回去。当我和老包下到C3的时候已经快天黑了,再往下要经过冰瀑区最危险的地段,于是我们决定在C3营地休息一晚。

回归

10月2日,大清早就传来令人悲伤的消息,国际队的Zoltan Benedek(奥地利人)和Jean-Luc(法国人)在C4营地出事了。他们和我们同一天登顶,但他们选择无氧无协作攀登,10点多登顶,下撤到C4后感觉非常疲惫,就钻进帐篷休息了。今天凌晨,法国人发现奥地利人已不幸遇难,而自己也严重冻伤。然后爬出帐蓬寻求救援,被其他的登山者发现。

七峰公司得到消息后,立刻和昨晚住在C3的我和老包的夏尔巴取得了联系,要求他第一时间赶往C4进行营救,同时从大本营派了几个夏尔巴立即出发,前往C4协助救援,并与加都的直升机取得联系。直升机最高只能降落在海拔6800米的C3,夏尔巴需要先将伤亡人员从C4运送到C3,然后才能由直升机营救到加都。下午3点多,受伤的Jean-Luc先被直升机救援下来并被送往加都进行救治,而已经离去了的Zoltan Benedek的遗体,由于下午山谷里多云能见度不够则需要等到明天才能运送了。

昨天夜里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作为一个攀登过三座8000米级别山峰的老手,Zoltan Benedek是否知道登顶下撤无氧无协作的情况下在高营过夜的风险?他是否有片刻的清醒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去?这一切没有人知道……离开,总是让活着的人感到伤痛和遗憾。如果可以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也许是不错的归宿。

猜你喜欢

尔巴顶峰大本营
主动出击
江善明
等待成功
联军围攻IS在叙“大本营”
一起加入《快乐大本营》吧!
有多少只乌鸦
漫画
影人漫像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