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九夜的垂直极限
2016-02-17浦戈文
浦戈文
提名:王志明四人攀登团队 华山南峰大岩壁新线路攀登
提名理由:2015年11月4日,由王志明(王二)、古奇志(古古)、魏广广、阿甘四人组成的华山自由攀登四人小分队经过九天九夜的连续攀登,终于站到了华山南峰之巅,他们创造了中国大岩壁攀登史的又一个纪录—成功挑战低海拔690米华山南峰大岩壁,开辟了“high tide or low tide”线路,是一次完整的、干净的大岩壁攀登。
经历了暴雨、大雪;克服了饥饿、疲惫;战胜了恐惧、困难,2015年11月4日,几乎代表了中国大岩壁攀登最高水平的华山自由攀登四人小分队经过九天九夜的连续攀登,终于站到了华山南峰之巅的时候,他们创造了中国大岩壁攀登史的又一个奇迹—成功挑战低海拔690米华山南峰大岩壁,开辟了“high tide or low tide”线路。
目标:华山南峰大岩壁
2015年,大岩壁攀登是中国攀岩圈内的一大热点,在全国的攀岩界里都能“横”着走的昆明攀岩大神王二,2008年就成功登顶了华山西峰的600米大岩壁,从2014年年底他就已经计划这一次的华山南峰的攀登。谈到为什么要选择华山南峰时,王二说:“华山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峰南侧是千丈绝壁,岩壁以花岗岩为主,有浮石和大量带刺的植物,还有各种复杂的地形以及风雨的侵袭,十分适合大岩壁的攀登和挑战,同时,也对攀岩者的体能、装备、意志、技巧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和王二已经有了多年攀登合作的阿甘首先加入了进来,而古古则是一名职业攀登人士,他的攀登经验将为整个团队带来更专业的意见。26岁的大魏是最年轻的队员,生活在阳朔的他以攀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没有大岩壁的攀登经验,但是良好的技术将为团队攻克攀登时的难关。
四个人,一个目标,华山南峰大岩壁!
准备:线路、装备、体能缺一不可
为了选择岩壁,2015年4月,古古和阿甘专门去华山待了一周,寻找合适攀登的线路。王二说:“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华山岩壁的天然性,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攀登,也就是充分利用岩石间的天然缝隙,放置岩塞等作为保护点的攀登方式,这种纯粹的靠攀爬能力和技巧的方式更能体现攀岩的乐趣,更能让攀岩者体验那种由下而上的攀爬魅力。”
在挑选线路时,有连续和宽窄适合的缝隙是首选的条件,“当然,还有就是岩壁尽量光滑一些,植被少一些,如果植被太茂盛,植被覆盖了裂缝,就难以设置保护点,而且大块的岩壁更能让人体会纯粹的攀岩乐趣。”
古古和阿甘通过拍摄大量的照片,回来后大家讨论、商量,提出各自不同意见和看法,最终,确定了东侧松桧峰下的一块近700米的大岩壁作为此次的攀登线路。确定线路后,就是攀登前的各种准备。王二说:“准备一般包括两方面,就是装备和各自的体能。装备首先当然得有大量的线路保护绳,因为这种大岩壁攀登往往都要持续几天几夜,就要考虑在岩壁上过夜的问题,像华山这种险峻的地势,一般采取吊帐的方式,即在岩壁上取几个支点将帐篷挂上去,挂宿岩壁。”至于体能,因为几位“大神”都是很有经验的攀岩高手,各自都会针对自己的弱项做强化训练。一切准备妥当,自由攀登四人组决定于10月20日在西安会合。
“我们特意把时间选在10月底,秋末冬初的时候,雨水少天气好,适合攀登。”王二回想起当时的选择还一脸苦笑。因为,就像是刻意要让这次的攀登变得不平凡一样,他们当时所希望尽力避开的暴雨、大雪、低温都一样不少地提前而至!
谈到这次经历的感受大魏说:“九个在岩壁上的日日夜夜,我们胜利了。第一天接近岩壁到离开岩壁,当中遇到的困难不是之前能想像的,15小时的负重30公斤徒步,天亮爬到天黑,雨水大雪、肆虐的狂风,好几个无眠之夜,看似是困难,但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奖励,使我们有经验和勇气去面对今后的大墙之旅。”
进山:负重、暴雨,时间掏空一切
在西安,四人用一天做了最后的物资采购。“当然还有一点儿酒,这也是我们攀岩出来的必备物品,每天休息时可以解解乏,暖暖身子,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必须品。完成每天的攀爬后,坐在吊帐上,看着夕阳,品着美酒,你才会觉得生活如此美好!”王二说起来还一脸享受。装备和食品这时总重已达到二百多公斤。
22日凌晨四点半,加上帮他们运送物资的四个朋友,八人每人负重近30公斤开始向山脚出发。“从进山口到我们攀岩的起点,大概有18公里的路程,一直是上坡,海拔上升有近1000米,估计这一段路要十多个小时。”王二说。最终,八人用了12个小时才来到了岩壁下,原本几人打算休整一天就开始正式攀登,没想到才一到山脚,就开始下起雨来,而且雨下得越来越大,沿着岩壁流下来的雨水几乎汇成了小瀑布。
23日,大雨,整理装备;24日,大雨,休整聊天;25日,大雨,发呆聊天。一直到26日,雨还是下个不停,按原计划他们的整个行程只需要10天,食品按应急处理也仅仅只准备了12天的储存,而现在还没“起飞”(这是攀岩者对离开地面的说法),就已经消耗了五天的食品,四人窝在狭小的吊帐里,心里不禁在想:“不会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吧?”
27日凌晨,雨渐渐小了,清晨,天终于晴了!
起飞:攀岩还要拖着300公斤的补给
27日早上8点,四人分两组,古古和阿甘开始向上开线,王二和大魏则在下面收拾装备,攀岩的装备、吊帐睡袋、食品饮用水再加上相机、音箱等奢侈品,四个包竟有300公斤重。单要把这300公斤物资吊到岩壁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由于之前被暴雨储蓄了太久的情绪需要发泄,也可能是想把之前的时间赶回来,古古和阿甘都爆发了小宇宙,连续向上攻克了40米、60米、60米的高度,到下午4点,已经在离地面160米处建立好了第一天的营地。四点半,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四人开始把物资向上运输,当人和物资离开地面时,他们通过微博向外界通报:“华山自由攀登四人组挑战大岩壁正式‘起飞!”
因为所有装备都已经打好包,只有上到160米处的营地才能休息,所以尽管天色已逐渐暗下来,但四人不得不连夜进行拖包工作。拖包并不简单,它需要在高空中每隔几十米做好支点,安上滑轮,通过人在上面拉拽绳子,把驮包一段段运送上去。四个包完全送到营地时,已经是28日凌晨5点。一把吊帐挂好,所有人都来不及吃东西,就昏睡过去了。而这时他们的食品储备仅仅只剩下七天的了!
攀爬:空中生活无小事
29日,休整了一天的四人组又开始了向上攀登的奋战,为了节约食品和时间,决定每天只吃两顿正餐,平时饿的时候,就靠能量胶来补充体力。随着高度的攀升,岩缝里的植物也越来越茂盛,王二说:“有植物就意味着有浮土,而浮土掩盖了岩壁上的缝隙,每放一个保护塞都要花很长时间去清理这些障碍,对于吊在半空中的人来说,这样一个平时看似简单的步骤,却要花费很多力气。”
所以29日一天,他们只向上攀登了60米。30日,四人轮翻上阵,用了近10个小时向上攀登了70米,并建立了二号营地。“面对华山最难缠的植物大战,能取得这样的进度,两天上升130米,并顺利建起营地,我们已经感到很满意了。”王二回忆说。
谈到常人最难理解的“空中生活”,王二用了一句话来形容:“空中无小事!”他说:“当你吊在空中时,你的生活习惯和平时完全不同,没有地面的支撑,首先就失去了安全感,一个转身、一次取物都要花费很多体力,和突破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说到如何解决每天的如厕大事时,王二笑着说:“首先你肯定不能和你的小伙伴在同一平面,这样你们俩都有心理障碍,所以要下降一段距离,其次在空中的身体平衡是变形的,所以你要保持一个正常的姿势其实很难,所以要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而根据环保原则,固体排泄物需得带回平地处理。先排泄在环保纸袋中,而后密封好,装入先前准备的带有盖子的塑料桶中,把盖子盖紧,拖包时与包一起拖拽。”
变天:暴雨变暴雪的考验
原本以为过了这一段植物地带,后面的路程要容易些,虽说四天向上攀爬了290米仅仅是总距离的三分之一,但这个进度还是令大家满意的。30日傍晚,四人坐在吊帐上,看着夕阳把整面岩壁染成金黄色,喝着好不容易带上来的小酒,聊着各自在攀岩路上的经历,感觉人生如此就很美好。
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他们酒足饭饱,打算好好休息一夜,31日再战大岩壁时,当晚就又下起了雨,而后半夜暴雨变成了暴雪,呼呼的风声把帐篷吹得在岩壁上摇摇晃晃。“这种感觉一般人是很难承受得了的,高空、黑夜、大风、暴雪,让人有一种无助感,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挑选队员时特别注重有没有大岩壁攀登经验的原因,第一次经历这种情况的人,很可能会被吓得心理崩溃。”王二说。
第二天早晨,拉开帐篷的拉链,昨天本来晴朗的天空已经变得阴沉沉的,华山一夜就白了山头,初次攀登大岩壁的大魏发出微博:“低海拔大岩壁,爬出了高海拔的节奏。天气变化不断,下雨降温和突如其来的雪,让我们被困在狭小的吊帐里,探个头出去都变成勇气的考验。昨天大战植物70米,在草堆污泥里掏裂缝。虽说困难重重,但积攒了很多宝贵经验。来,痛饮一杯华山雪!”
眼看当天是不可能再攀登了,大家情绪都有点低落。王二后来回忆,他给自己的最后期限就是再看一天,如果第二天天气还是不好转的话,他们将正式对外宣布本次攀登活动失败,而开始撤离。当天晚上,大雪依然没停。大魏事后回忆说:“经历了漫长而寒冷的万圣节之夜,夜里,向上的冷空气呼啸着拍打我们的吊帐,并想方设法钻进本身已是冰冷潮湿的帐里。我们需要更多热量去抵御寒冷,胃开始搜刮一切可供消耗的食物。屁股下是潮湿的睡袋,帐篷内是结冰的温度,胃里是空空如也,辗转反侧熬了一夜。”
随着天亮,雪渐渐停了,清晨的阳光就像一支出发的令箭一样射进了结满霜的帐篷,天晴了!
攀登:三天极速攀登拖包230米
同时,从后面传来了一个不知道是喜还是忧的消息,接下来未来四天会有一个天气窗口,适合攀登,四天过后天气有可能暴雨将再次来临。对于攀登小队来说,四天的好天气可以安心攀登了,专注于技术上的攀登对于四个“大神”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而离顶还有近300米的距离,四天时间明显是一个考验,如果四天后暴雨再次来临的话,很有可能本次攀登就夭折在“看得到胜利的距离”。
11月1日,攀登四人组同样采用两人开线,两人收拾装备的策略。王二说:“天晴了,但山上到处有积雪,清理缝隙的积雪成了主要工作。虽然戴着手套,但不停地在雪中找借力的地方,不一会手指就冻僵了,需要不停搓手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
当天,又上升了60米。但观察后岩壁的情形却让大家担心起来,“唯一能借力的裂缝系统消失了,或者说被苔藓类植物牢牢占据了,用尽力气刨出的也是片锥厚薄的发丝缝,这样的缝连手指都不能进去,更不用说建立保护点了。”王二说。
2日,王二凭借丰富经验,一段段缓慢上升,当天开线80米,带给了大家信心。3日,在前一天的激励下,古古和阿甘共同努力,继续向上攀升90米,并且四人在不休息的情况下,把几个包都拖到了此处,在此扎营,准备4日背水一战。此时,他们离登顶还有170米,而好天气窗口期只剩下一天。
登顶:连夜作战,暴雨前完成登顶
4日,天才蒙蒙亮,四人就已经睡不着了,穿衣、收拾装备,吃上了自从上岩后最好的一顿早餐,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今天如果不能登顶,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要下撤了。四人仍两人一组轮番领攀,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高度一米一米的上升,太阳开始从山那边落了下去,离山顶还有几十米的距离,是连夜攀登还是休息一晚再继续,这又是一个决择。
王二看了看这几十米距离,虽说离顶近了植物也多了些,但能看到不少可以借力的地方,难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大。而大家由于连续几天的不断攀登,手上都有不少伤,而且随着高度越高,夜晚的风越大,再在岩壁上耽搁一晚,大家的危险就多一分,而且最重要的是,食品已经几乎没有了。权衡利弊后,他毅然作出了连续攻顶的决定。
夜晚的华山随着游人散去,已经恢复了宁静,四人在头灯的照射下开始最后的攀登。11月4日晚上9点10分,四人终于站到了华山之巅,刚刚向外发出顺利登顶的消息,毛毛细雨就开下了,来不及拖拉装备,已经精疲力尽的四人就被前来接应的朋友带下山休整,而这雨一下就是四天,直到11月9日天晴后,他们才又重新上山把还吊在山腰的装备拖了上来。至此,自由攀登四人组成功创造了低海拔攀登大岩壁的一项壮举。
谈到这次经历的感受时,王二说:“在我心目中,一次好的攀登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独立(independent),有趣(fun),好的方式(good style),美学意义(aesthetic)。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对我来说都是遗憾。而这一次华山之旅,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