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魔法新派对

2016-02-17冈本俊浩、齐藤麻纪子/文刘欣/编译

海外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万圣节魔法面包

冈本俊浩、齐藤麻纪子/文+刘欣/编译

今年的六本木万圣节游行分为两大部分:动画《妖怪手表》角色扮演和街头集体正步走。

在日本,除了传统的万圣节之外,直觉音乐节、公司火锅会、面包节、章鱼烧谈心会等新型派对活动也大受人们喜爱。

万圣节的魔法

2015年10月25日,一个晴朗的周日,笔者站在东京六本木街区,不由得因周边的氛围而惊叹:怎么,难道大家都中了魔法吗?

高亢的声音从扩音器传出:“大家嗨起来了吗!”行人的目光一齐转向马路,米奇老鼠、超级玛丽、机器人瓦力……数不清的卡通人物健步走来。“六本木万圣节”不过举办到第二届,参与人数便已达到3000人,一跃成为超人气活动。

提到六本木,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到处是餐饮店、夜店的夜生活区域”,近年来随着商场和美术馆等设施的增加,六本木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六本木商业街道振兴组织的理事堀井健一说:“我们希望人们了解六本木的现状,节日游行是方法之一。”该组织不忘与当地企业合作,J-wave广播电台为万圣节活动助阵,在人群上方播放舞曲。一对老夫妇站在街边,观看盛装的队伍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过。年过八旬的太太眯着眼睛说:“看看节庆的盛大场面,我觉得自己都有劲了。”尽管大伙儿互不知晓姓名与脾性,街上却弥漫着一种温馨的集体感。

涩谷同样被施予了魔法。10月30日,周五晚10点刚过,年轻人蜂拥至道玄坂(涩谷区域地名)的“声音博物馆”俱乐部,这一晚来俱乐部的客人约有2000人。活动主办者安田大谦用手捋了捋被汗水打湿的刘海:“这段时间的来客是平时的两倍,许多年轻人本来就喜欢音乐,再加上受万圣节气氛的感染,就会来这逛逛。”顾客大多是结伴而来的年轻女性。哥特萝莉装、性感制服、天使或魔鬼、AKB48风格……若将她们的万圣节装扮一一记录下来,不一会儿就能写满一整页。

根据我们的观察,街头上作万圣节打扮的人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停行走的“游走型”,一类是静止不动吸引众人眼球的“立定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追求与陌生人瞬间的交集。

一位装扮成电影《加勒比海盗》主角杰克·斯帕罗的男子走了过来。“啊,是杰克船长!”行人立刻掏出手机拍照。“杰克船长”昂着头喃喃自语:“被拍照的感觉真爽。”一问才知道,“杰克船长”是特地从栃木县乘电车来到东京的,今年只有18岁,在一家服装店工作。和他同行的一名25岁女性打扮成印第安风格。她说:“我只有在今天才觉得被陌生人搭讪是件有趣的事。”

零点已过,魔法丝毫没有解除的迹象。年轻人紧紧抓住万圣节变装的机会,狂欢到天明。

高价挡不住的热潮

2015年在日本派对狂人中流行的热门话题是“直觉日本(Sensation Japan)”音乐节。作为浩室音乐(一种电子音乐类型)的盛典,直觉音乐节15年前诞生于荷兰,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已在33个国家举办过,去年首次登陆日本。在多达2万的参与者中,绝大多数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

参加直觉音乐节是有条件的,日本主办方代表宫崎浩平说:“只有穿白色衣服才能进场。”尽管规定严格,价格高达14000日元的门票已然售罄。服装的统一可以让人们获得集体感。白色本身就有令精神放松的效果,医院多采用白墙也是这个道理,概括地说,穿上白衣就会“变温柔”,这样一来女性也能安心参与音乐节。宫崎说:“正是白衣服营造出了安心、安全和整体感。”

DJ在圆形舞台上表演,观众们一边欣赏荧屏画面、烟火和专业舞者的表演,一边随节奏摇摆。舞池里的人们舞动着用手机自拍或拍摄他人,音乐达到高潮时,上千只手机在会场亮起,闪光灯的光芒甚至盖过了照明灯光。

公司火锅会

商业运作也灵活运用起派对的力量。日本LiB职业介绍所在成立两周年之际,推出了一项从未有过的冒险制度:今后每月举办一次聚会,内部员工和外部人士均可参加。

LiB的顾客多是因怀孕生子等原因在求职时受限的女性,LiB一方面为她们介绍工作,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向她们提供更多职位。LiB的理念是“只有彼此给予,社会才能持续”,但是如果直接向客户说明这一理念,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在派对这样的欢乐场合,所有人都能放松下来,打开话匣,倾听他人的意见。

LiB的员工松本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事业让社会产生巨大变化,与同事和客户建立融洽的关系非常重要。”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不妨大伙围成一圈吃火锅,扩大交际的广度和深度吧。其实说起聚餐,法国菜或意大利菜也蛮不错,但似乎太过奢华了,刚好LiB员工中有人家里是开火锅店的,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把聚餐定为吃日式火锅。渐渐地,员工们能够心态平和地进行业务汇报,在官网会员数量增加时一起鼓掌喝彩,也产生了帮助他人的热情。

内川智子就是被LiB的这种热忱吸引入职的。一年前,LiB的员工邀请正在找新工作的内川参加派对。那天的聚会在一间公寓里举行,看到房间里满满当当坐了40个人,内川不禁嘀咕要不是窗户都开着,不知会有多闷。就在这时,主持人向大家宣布:“本月公司的最佳员工就是这位!”说着为大家介绍了一名年轻的女员工。LiB每月都会推选一名表现最优秀的员工,并当着外部人员宣布结果。内川说:“LiB就是以这样灵活的方式推进工作的。”她推掉了5家大型企业的邀请,加入了LiB。对她来说,与丰厚的报酬和福利相比,员工的热情更有吸引力。

宅人也能享受的新节日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餐饮业。今年10月,东京世田谷区的18家面包房联合举办了一场“世田谷面包节”,参展店铺超过了70家。这场东京首屈一指的面包展在短短两天内吸引了2.5万名游人。

世田谷面包展由“三宿四二零商店协会”创办,目的是振兴地区经济,发起人是商店协会的会长间中伸也。他经营着一家手帕店,考虑到本地商店种类繁多,要想把各种各样的顾客都吸引过来,需要一个切入点,而他认为这个点就是面包。三宿街区有许多实力派面包房,面包主题展会与本地店铺的实际情况相符,又能为咖啡店、咖喱店、杂货店等商铺带来商机,因此间中创办了面包节。

不用东奔西跑,在一个地方就能品尝琳琅满目的糕点,顾客们也对此热情满满。一位当地女性平时喜欢宅在家里,之前只去过两家面包店,参加了面包节后,她便去附近的工坊学习了面包的做法,并细细琢磨食材的选择。没错,平时足不出户的人也爱上了这场面包的节日。

彻夜谈心会

人们自发举办的新兴派对活动除了能扩大交流的广度,还能增加沟通的深度,在日本年轻人中流行的“章鱼烧谈心会”就是如此。

今年夏天,东京某大学的大三学生一之宫翔邀请两个同学聊聊求职的事。一开始,3个人交换了各自的面试经验和招聘信息,但这些内容本来就能从互联网或社团里获取到。半夜时分,一个同学终于说出心事:“我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托业成绩很好,可是面试的时候就是拿不到高分。”

“因为你不会分场合说话啊。”另一个同学直言道。大概是由于伴随着“吃”这个动作,他们才能轻松地打开天窗说亮话,要知道,掺杂诉苦成分的交流可不是和谁都能进行的。

直觉日本音乐会现场。参加者用手机记录着“现在,这里,我们”。几乎无人违反穿白衣的规定。

21世纪魔法

现代派对与智能手机密不可分,其关键点就在于全民拍照,信息通过照片传播开来。为什么人们总拿手机拍照呢?对此,电通青年研究部的研究员奈木伶回答道:“我想反过来问你,为什么不拍照呢?”也就是说,对现代人而言,用手机拍照就像呼吸、喝水一样自然,没什么特殊的理由。

奈木说,随着通讯软件联系人分组功能的细化,人们各自所属的小团体在不断分散。举个例子,有个大学生的“连我(韩国免费通讯软件)”联系人分为“学习会”“社团”“常见面的大学同学”“打工同事”“老友”等多个组别,他想在各组获取的信息和交流的深度存在差异。而在派对中,所有人共用一个场所,彼此交换的能量无法用肉眼看到,或是用数字、语言进行描述。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韦伯曾将这种现象称为“魔法”,并提出社会的“祛魅与复魅”现象。近代以前,社会为传统与宗教所支配,以日本为例,过去的日本属于封建社会,随着时代向理性化转变,社会脱离了传统与宗教束缚,这就是“祛魅”。而在现代,社会系统高度理性化,看上去非理性化的“魔法”似乎并无容身之地。但是,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被庞大信息量围绕的人们仅仅靠理性思考无法前行,所以一些人产生了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架设一定规则,以超越理性条条框框的渴望,而21世纪的狂欢节正是他们的容器。

可以说,正是社会的极度理性化导致了人们对狂欢节的渴望。魔法,从未消失。

[编译自日本《AERA》周刊]

给人奢华印象的“世田谷”、日本女星最爱的“面包甜点”、让日本人热血沸腾的“节日”,三个关键词组合成最强新节日——“世田谷面包节”。

“章鱼小丸子夜谈会”:大伙儿可以聊到天明, 成本不过一人一千日元左右,据说这三人尝试过各种各样的章鱼烧配料,最好的搭配还是蛋黄酱加泡菜。

猜你喜欢

万圣节魔法面包
魔法穿越
万圣节狂欢派对
Sundry Features of Halloween 杂谈万圣节
会变魔法的风
VR的魔法
“好吃”的面包灯
万圣节大猜想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