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研究
——以重庆隆鑫骏逸天下住区为例
2016-02-17马昱王飘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00
文/马昱、王飘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00
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研究
——以重庆隆鑫骏逸天下住区为例
文/马昱、王飘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000
伴随着全球化带来的地域文化趋同危机,具有独特风貌的山地住区如何保留并提炼其地域内涵、营造地域性特征,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重庆隆鑫骏逸天下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探讨了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营造的设计思路。
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营造
有生命的住区往往与地域特色不可分割,自然条件因素赋予了景观浓厚的生命气息,多姿多彩的文化要素则是景观的精神载体。针对当下住区地域性特色缺失的问题,如何将重庆的地域性特色融入到山地住区的环境设计之中,增强住户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1、骏逸天下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营造
1.1概况
骏逸天下地处重庆南岸经开区,占地200余亩,北为城市主干道,东临生态公园,近可观长江,远可眺南山,地理位置优越。
1.2设计理念
规划以自然山水为基底,“三景合一”(江景、公园景、超大规模中庭花园)是其理念的体现。景观设计充分活用原生地形,起伏的浅丘与园林植物相应搭配,塑造建筑景观一体化,富有魅力的居住环境。
1.3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1.3.1景观总体布局
设计强调以整体山地绿化为背景,考虑现状地形,营造多点、两线、一面的景观格局。多点指分散在小区内的宅间绿地,两线指步行主入口景观及东西向景观轴线,一面为住区东侧供居民休闲活动的滨水公园。并结合地形为人们营造丰富的景观意象,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1.3.2竖向设计
地形高低变化设计得当,形成曲折多变的道路景观和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充分结合地形,少动土方,高差的处理主要靠台阶和坡道等方式。针对地形中存在的陡坎和台地斜面,采用台阶、绿化及挡土墙等手段进行综合处理。
1.3.3道路交通组织
采用人车分行,道路分为三级,一级路为主要车行道,采用外环加尽端的方式,小区内三个地下车库均紧邻住区出入口。二级路为联系各组团和住宅的主要纽带,考虑山地地形,依势索路,并遵循“通而不畅”的原则呈曲线形布局,并打造丰富的沿路景观;三级步道尊重地形,采用梯坎及曲线形式处理坡度较大的地块,沿步行道设置广场、景观树、雕塑小品等,形成内部相对独立的步行系统。
1.3.4景观设计
景观视线分析:设计形成两条主要景观轴线,一条为南北向景观轴,从南侧步行入口向北延伸,与长江对接。该小区地势南高北低,设计巧妙结合地形,步行入口采用梯坎顺应地势,往北到达小区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作做为主要景观节点,与水体结合打造亲切宜人的公共空间。站在小区入口,可以看到北侧长江,形成面朝大江的俯视线,俯仰之间,进一步营造出丰富的景观环境。另一条景观轴线为东西向的沿车行入口、与中心广场相接的次要景观轴。
场所景观设计:以生态性、景观多样性为原则,在功能上满足居民邻里交往和休闲活动等多方面需求。空间组合上,台地花园、带状景观对接坡道形成连续过渡的基础面,步行道、车道、私家花园、圆形广场、座椅及游乐设施等要素通过人的活动线来连接。
中心广场设计:作为住区核心空间,集步行、休闲、景观、交往功能于一体,设计依照传统文化,通过空间组织、植物配置、小品设计突出小区景观的独特性。广场周围高大的树木形成背景林,构成了广场的外环境,广场中心水景雕塑与周边的雕塑小品群,均借鉴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造景相结合。
1.3.5植物配置
遵循总体布局协调、适地适树、合理搭配原则进行配植,以本土植物种植为主,结合外来植物的搭配种植。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相结合,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丰富了绿化的内涵。其次按照植物季相进行配植,以此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
1.3.6小品设计
采用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充分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布局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种植容器材料与地面材料相协调,采用自然或仿自然质感的材料混凝土、石材,与景观整体组合起到了点缀环境或限制空间的效果。雕塑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尺度宜人,精美的造型点缀着空间,反映出空间环境的风采和神韵。
总体而言,骏逸天下在景观布局上充分考虑了山地地域特色,注重地域空间的营造,是典型的具有山地地域特色的滨江住区,对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的营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结语:
从重庆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入手,通过对重庆市骏逸天下住区进行实地调研,对现代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重庆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存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特征。
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借鉴传统景观构造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并以元素符号概括应用,形成本土特征鲜明的环境空间。地域文化要素在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步骤有:收集素材、提炼元素、形成符号、应用符号。
山地住区地域性景观设计应从自然条件、文化精神及经济技术条件中找灵感,以适应自然环境、追求精神文化价值、体现经济与生态价值为出发点,对地形、建筑、景观小品、水体、植物等各景观要素进行合理设计与组织,塑造特有的山地住区景观。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罗光华.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规划中的整合运用——以重庆龙水湖景区规划设计为例[J].热带地理,2004,(24):202-204.
[3]聂晓晴,李泽新,周亮.山地住区设计中的生态思维——以重庆住区设计为例[J].新建筑,2008,(05):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