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重庆北部新区金山中学校
2016-02-17杨小玲重庆市设计院第二建筑设计院重庆400015
文/杨小玲 重庆市设计院第二建筑设计院 重庆 400015
学校建筑设计——重庆北部新区金山中学校
文/杨小玲 重庆市设计院第二建筑设计院 重庆 40001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基础教育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重庆
一.用地概况及设计难点
1.用地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渝北区重光片区G23-4-02地块,占地约63亩。用地近似呈三角形,南北向长约250m,东西向长约268m。地块西面和南面紧邻城市道路,西侧为金山大道大坡隧道的一段,东南面重光纵二路由西南至东北从隧道上方通过。场地标高远高于金山大道标高,最高点和金山大道之间的高差约为60m。
2.设计难点
1)用地形状近似呈三角形,极其不规则;原始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对需要开阔、方正用地条件的学校建筑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场地紧邻金山大道大坡隧道路段,而金山大道是渝北区最主要的几条交通干道之一,车流密集,如何消除城市主干道对基地的影响。
3)学校在上学和放学会形成两个瞬时的人流高峰期,对基地四周交通疏散的便捷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而本案仅东南面一个方向靠近城市次干道,学校开口只能在城这条道上,可供集散的范围有限。除人流的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进出,以及与大量学生流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是设计难点之一。
3.设计规模
本次规划设计项目总用地面积41829.62m2,按规划设计为48班的初级中学,可容纳学生2400人左右。项目包括48班教学楼、850人多功能厅、2400人食堂、生活辅助用房和300米环形跑道,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二.设计理念与依据
1.设计目标
本方案立足传统精神,通过对当代中学教育发展变化的理解,在对基地的现状环境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
1.1现代教育的前瞻性
校园教育建筑的设置要体现出前瞻性,符合21世纪中学教育体制与教育技术方法的变化。通过高层次的文化意念、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体现时代特色。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精神特色。
1.2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都要适应网络化教学的要求。要强调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发挥好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
1.3景观环境生态园林化
寓诗于园,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审美范畴的多样化庭院空间,创造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体现丰富的文脉特色。山水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
2.设计理念
2.1新型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已经从过去传统办学模式向一个崭新的多元化,开放式并能同国际接轨的办学方向发展,新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应有超前意识,必须具备以下三种场所所需之特征:
1) 培养人才的场所; 2) 信息交流的场所;3) 社会交流的场所;
2.2生态理念
利用现有的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场地现状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减少土石方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可操作理念
提供合理、优化的用地布局和便于操作的土地细划方案,创造有个性的舒适宜人的校园空间,突出校区形象。充分考虑建设期间及运营期间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4 整体协调理念
分析周边地块、道路与该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等方面,融入城市整体布局,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总平面图设计
1.总体构思
1.1 总平面布置
1)功能分区:
综合考虑场地地形地貌特征,从西向东依次将场地划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和三大台地空间,分别布置“体育活动”、“教学与办公”、“后勤与多功能厅”三大功能模块。
东侧的三角形地带考虑为学校的后勤区,用功能相对独立集中的食堂和多功能厅组合的功能模块去灵活适应不规则的场地形状。
西侧较为完整、开阔的位置则布置学校的体育活动功能模块,其功能包括体育馆、操场以及辅助设施。运动场模块靠近城市绿化带,景观视线及环境极佳。
主要的教学和办公功能则自然地位于西侧运动场地和东侧食堂的中间。行政办公功能集中在南侧,临近重光纵二路;主要的教学用房则集中北侧。通过运动场地对西侧金山大道的隔离,以及行政办公、食堂多功能厅等功能用房对东南侧重光纵二路的遮挡,尽可能减少教学用房收到外部交通噪声的干扰,实现土地利用的最优化。
2)空间序列
整个校园顺应场地的平面形状和竖向高差,形成的连接入口广场的南北方向“架空连廊”空间序列和连接运动场地的东西方向“台地空间”序列。
南北方向“架空连廊”序列由入口广场、校园大门、办公和教学用房围合的庭院空间组成。建筑一层的架空廊道将入口广场、教学用房以及内部庭院空间串接起来,成为人流进入校园并到达教学用房的主要途径。
校园主入口与地形结合形成较大的广场空间,既有效缓解了场地四周城市道路较少,人员集散困难的问题,也是展现学校风貌的极好平台。行政办公楼面对城市道路,自然成为校园入口的主要形象。
东西方向“台地空间”序列由操场,看台,国旗台,教学区庭院和食堂多功能厅组成。通过形式丰富的踏步和空中连廊实现各个空间的连接和转换,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山地建筑空间。
3)交通组织
以“架空连廊”作为主要的步行通道,组织有序的步行系统,既保证人车的适当分流,又为创造校园步行系统的空间景观提供条件,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环境空间。机动车道布置在建筑群外围,不影响内部的宁静。
1.2教学办公区
在新型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办公区的不仅是学校的主要功能用房所在,更是校园信息交流和社会交流的场所。因此,在保证教学功能用房良好的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富有人文情怀和独具山地特色的校园空间。
三大庭院:
在教学办公区和食堂多功能厅之间,通过“风雨廊“、“教学楼”、以及东侧“食堂台地的堡坎”的围合,形成三个“内聚性”的庭院:“集贤庭”、“进阶庭”、“退思庭”。透过连廊,教学楼之间的庭院景观隐约于楼层之间,寄情山水,书香十足。三个庭院均面向西侧的运动场地,因此景观视线极佳。
杨小玲,女,重庆江北区五里店, 1979年9月, 重庆市设计院第二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