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及对策——以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为例

2016-02-17张梦玺陈宇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

文/张梦玺、陈宇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



当代中国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及对策——以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为例

文/张梦玺、陈宇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中村”逐渐成为改造土地、治安等问题的重点,对其进行改造十分必要。本文以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为例,通过对城中村中居民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得到一些当代中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总结出对解决陈寨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问题;对策

“城中村”,又称“都市里的村庄”,在农村村落城市化的进程过程中,其由于发展落后,居民生活水平低下,从而游离于城市管理之外的“被遗忘的灰色地带”。与大多数城中村特点相似,郑州城中村具有以下特点:管理无序、结构混乱、设施缺失,从而造成道路肮脏、垃圾遍野、各种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1],环境卫生、治安计生等问题突出,居民生活质量差,而且对城市的整体面貌造成恶劣影响,也是我国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案例,其改造不仅能够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城市的重要保障。

1、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改造现状及实践

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北环路文化路的陈寨,是郑州体量最大的城中村,人数最多的郑漂聚集地,人称中原“小香港”。其容纳了近10万的郑漂在此租房生存,承载着南来北往近15万外来人口。正因体量大、拆迁艰巨,陈寨地块有多家开发商共同开发改造。

2014年3月,郑州市政府公布2014年度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涉及城建、交通、生态廊道、城中村改造、市场外迁等方面。陈寨改造将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分期拆迁改造。陈寨已纳入郑州市政府城中村改造“攻坚村”。10月28日,陈寨城中村改造的一期项目(项目西起渠东路、东至高皇路、南到国基路、北抵宏达路,占地约2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30亿元。)启动拆迁。按照规划拆迁完成后,将先建12.8万平方米的安置住房,3年后交付使用。

2、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改造的问题

对于陈寨城中村改造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的调查,作者采取在网站、贴吧及现场发放郑州市陈寨城中村居民对城中村改造意象调查表(共12个问题),以及村民走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针对问卷所反映的问题,汇总以下几个方面。

2.1调研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改造前面临的问题

2.1.1人口社会问题突出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陈寨城中村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均有分布,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年龄段在16—40岁的人群占总调查人群的63%,其次为年龄段在16—25岁的人群,其余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也皆有分布。从事各个职业的人群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足以反映出了该城中村中人员构成的复杂程度。所以在拆迁安置中,不能只考虑到原住村民的安置补偿,更要涉及到在外职工的安置补偿,使得拆迁补偿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

2.1.2建筑物质量差且盲目加高

城中村中最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一多选问题的汇总结果分析,36%的被调查者表示,建筑及室内空间不舒适是其对该城中村很不满意的原因。经现场调研发现,由于陈寨的城市规划滞后,导致其内部建筑密度太大。城中村的建筑密度普遍高于70%,甚至达到90%,形成“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等危险场景。由于城中村建设无序,建筑质量差面积大,所以造成拆迁补偿费用高且没有完善的拆迁安置办法。

2.1.3城市资源严重浪费

在实地调研中,作者认为该城中村存在着严重的用地管理混乱、严重浪费城市资源的问题。通过走访,发现陈寨的居住用地与周边工业用地及商业用地相互交织,用地管理与建设相当混乱,违章建筑也相当集中,住宅也多是以独门独户的传统家庭模式建造而成,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2调研郑州金水区陈寨城中村改造后面临的问题

2.2.1村民方面面临的问题:

2.2.1.1外来人口居住问题

在陈寨城中村中外来人口占到绝大多数的比例,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城中村改造,外来人口如何安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外地打工就业人员虽然给集体和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其也是导致违章建筑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甚至部分村民将租金作为自己应得的利益,所以在无形中提高了被拆迁户的心理预期补偿要求,征地拆迁难上加难。

2.2.1.2新市民的就业问题

如何解决城中村的村民失去土地或出租屋以后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生活问题成为了城中村改造的又一重要难题。并且在改造后的村民就业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物业保安、管理员、保洁员等工作仅有年轻的村民能够获得,大部分村民需要自己解决就业问题[3]。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重心都放在全面拆除和改造上,忽视其综合整治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2.2.2政府方面面临的问题:

调查走访中发现,居民对于认为政府部门在城中村改造中扮演的最主要的职责这一问题,44%选择的是安排者,可见居民对政府部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观点所持的想法多为消极。所以笔者在调查中专门走访了政府部门,发现其面临了以下主要问题:

2.2.3管理及法律制度问题:

首先城中村改造建设中没有相对独立的权利机构,也没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去约束和保障城中村的改造。其次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出现的拆迁及补偿,村民临拆抢建现象等也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政策,导致城中村改造面临很大问题。

2.2.4开发商方面面临的问题:

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如何调节政府、开发商和业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平衡处理好改造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居民之间的利益问题。从郑州市整体的改造情况来看,政府一直处于利益的主导地位。陈寨村改造面积较大,需要拆建的建筑密集,改造资金较大,开发商方面也较为困难,需要城中村当地自行组织资金力量来推动土地流转和经济发展。

3、对解决陈寨城中村改造问题的对策思考

3.1 提高思想认识

不论是居民、开发商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首先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通过让自己作为城市的主人、融入到现代城市文明来提高自身的城市意识。作为政府部门,要重点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民生问题,达到既改善人居环境,又创造更多就业和条件机会的目的。而作为公民,也应该要有责任意识,积极配合城中村的改造工作,齐心协力完成改造。

3.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1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居住和新市民再就业问题

除了解决好村民的居住问题外,城中村改造中,应该更多关注外来低收入人口的居住问题,解决其住房问题。而对那些由于城中村改造而丧失收入来源的郑州新市民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改造中对村民进行再就业培训[5],增加其再上岗就业的机会,并且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经济的发展等方式解决原村民的再就业问题,改善其生活条件。因此,实现村集体经济能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强力巩固城中村的改造成果,促进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2.2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6]。根据陈寨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养老、医疗与低保制度等保障项目,同城市接轨。同事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投入体制,从政府及社会方面获得主要资金,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解决资金问题,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完善规划编制规划

完善规划编制规划,合理规划城中村的土地用途,在土地合理使用和分配问题上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合理布局分配土地,因地制宜开发,并且辅以配套建设,将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中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加强规划。

3.4完善管理及相关法律规范

可以考虑出台完整的城中村改造法律法规,增加房子拆迁和相应补偿的相关标准,解决改造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运用法律的约束效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城中村集体经济使用与分配的运行机制[7]。

3.5处理违法建筑

违法建筑的拆除不仅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强行拆除,并且需要加强监督管理,避免出现新的违法建筑。制定出违法建筑的拆除及补偿方式,制定确实可行的补偿标准,保证居民的自身利益以及城市的公共资源和利益,确保城中村改造切实可行,降低改造成本,加快改造进度。

结语:

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产物,城中村不仅体现了我国国情,而且是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产物。中国的城中村不论在改造前还是改造后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需要在改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通过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完善,总结出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切实对策,从而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的,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斌,于卓伟.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商业时代,2010,(19).

[2]安传皓.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

[3]张波.城中村改造的社会问题[J].科技信息,2013,(24).

[4]耿靖涵.郑州市“城中村”与城市协调发展问题调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2013.

[5]徐谨.城中村改造,村民户何去何从[N].华商报,2003.

[6]李钊.“城中村”改造途径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1,(3).

[7]刘吉,张沛.“城中村”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猜你喜欢

城中村改造问题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