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2016-02-17周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教学内容

◆周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

◆周莹

论述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在校大学生法治思想现状与原因,提出构建具有特色的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具有实效的法治思想教育方法体系,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依法治国;大学生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2.0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等会议中多次讲话提到“法治”“依法治国”等相关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在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确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中央全会。“法治”不仅是在国家层面要求依法治国,他的另一层含义是“公民恪守已颁布的法律”[1]。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法治思想的形成直接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能否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2],这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要求。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舆论开放性程度的不断增高,当代大学生不断受到不同思潮的冲击,这使得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空前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后续力量,其法治思想的状态会影响乃至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法治教育是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教育不仅是增强法治观念的需要,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灵魂、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法律对人们行为具有较强的评价作用,且由于法律是全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国家赋予它一体遵循的权威作用,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产生相应的强制性后果,因此其评价标准具有确定性、公正性、权威性和稳定性。法律此特点有助于促使人们认识到前车之鉴的必然后果,因此比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加明显。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很强,但不具备良好的分析鉴别能力。通过法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鉴别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遵纪守法意识。

加强法治思想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 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们普遍认可法律的最高权威。具备良好的守法精神,这必须以良好的法治思想作为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于公民法律意识。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他们的法治意识的形成,将直接影响我国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思想教育,培养其正确的政治观。

2 在校大学生法治思想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有目共睹的进步,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积极守法意识等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依然比较淡薄。2015年3月对贵州商学院在校大学生法治思想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的法治思想现状如下。

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律基本知识欠缺 从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商学院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相当浅薄。目前对非法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实现的。该课程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制度、法治建设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但是该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为法治的基本理论,加之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理论课,他们对本门课程也不够重视,许多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学习的目的只是为应付考试。因此,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只能模糊地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与要求,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数学生对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都只知皮毛,一知半解,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法律盲点。

作者:周莹,贵州商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550014)。

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部分学生法治意识淡薄 法治意识的培养要通过法律知识的积累和实践应用来实现。法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对于法律基本知识的储备明显不足。而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学习,使得大学生的法治思想仍处于启蒙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出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部分学生仍存在法律无用或法律不如权力有用的思想。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法律的指引作用未能得到良好体现 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遇到问题、纠纷应该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权利。但在现实中,有的学生不能采取正确的法律方式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私力救济的方式,有的甚至采用一些过激的乃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不良的违法犯罪后果。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一环。

3 构建具有特色的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法治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承担。该课程总学时约48课时,仅两章的内容涉及法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建议在高校中增设法律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具体法律知识的讲解,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确定上体现特色性 教学内容应本着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相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手段,要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法律2035件,行政法规7684件,部门规章19万余件。因此,法律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可能完全受制于法学的理论体系,而是与该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科自身体系与人才培养需要之间的统一。同时,专业不同对于法律课程中的具体内容的需求就会不同,不同专业的知识体系对法律课程的地位亦有着不同的设计,分配的教学时数也就不同。为实现课程与各培养目标之间的兼顾,法律课程应分专业、分学时选择教学内容。

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上突出新颖性 内容组织的新颖性包括两个方面:教材内容的新颖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教材内容的新颖依靠选择或编写最新教材来实现。各学校应根据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状况,编写具有院校特色的自编教材,对部分专业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职业资格证考试用书作为教材。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主要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最新立法等日常教研途径来实现。基于我国目前新法律层出不穷、旧法规经常修订的情况,在教研活动中应及时提请任课教师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和颁布状况适时修订教学内容。

法律课程内容讲授上保证实效性 如前所述,教学内容的组织直接与学生培养目标挂钩,因此,大纲设计、具体教学内容组织都要与相关专业所需的知识相适应。在课程内容组织上,尤其在基础理论的教学安排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本着“多用多学,少用少学”的原则,不片面追求法学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注重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 构建具有实效的法治思想教育的方法体系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培养法律意识为目标 高校法治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的。但该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法治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使得法律内容的庞杂性与课时的有限性、知识的系统性与讲授的片面性的矛盾凸现出来。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人人守法,人人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因此,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即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思想为基本目标,而不以传统的知识点讲授为目标,努力让大学生认识到法律最主要的精神,从而树立法治的意识观念。

优化教学方法,以培养法律思维能力与法律实践能力为目标 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而代之以案例教学,观看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相关视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希望能介绍与生活或专业相关的法律规定,并能与专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这表明学生普遍喜欢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希望教学内容能生动化、实用化,而不希望照本宣科。

因此应当在教学手段上多做文章,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与法律实践能力。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郎代尔曾经说过:“有效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3]也即由教师选择突出时代性、典型性的生动有趣的案例,结合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课后阅读或进行相关慕课的学习,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观看具体视频案例,给予学生直观感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拓展教学时空,以养成学生守法习惯为目标 调查表明,89%的学生的法律知识来源于课堂教学之外,来源于网络、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介。因此,法治思想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以培养学生日常行为的守法习惯为目标。

1)建立校园文化,完善校纪校规,创建良好的法治教育大环境。培养大学生法治思想应当从各个环节和全过程抓,学校应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要将法律和校纪校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遵纪守法应当成为判断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核心评价依据之一。同时应将其思想政治状态与行为有机结合,并作为各项评优活动和入团、入党等的重要条件。

2)创新实践教育环节,积极拓展法治第二课堂活动。课堂的法治教育相对较抽象,法治思想的提升需要法律实践的积累,要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之外,采用模拟法庭、旁听审案、参观监狱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法、在情境中体验法、在现实中懂法和用法,使得学生从意识中的守法升华到守法习惯的养成。

3)注重心理教育中的法治思想教育内容。当代大学生的诸多违法犯罪问题,其原因与心理问题有关。部分大学生无法接受大学所带来的人际关系、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的变化,易产生自卑、自负等心理,易产生冲动、激情的行为。因此,学校应更多地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中增加法律工作人员,或在咨询中增加法律咨询项目。通过多途径、全方位地帮助大学生克服困难,矫正不健康的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的产生。

大学生的法治思想状态对其个人的成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息息相关。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法治思想教育,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同时发挥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与氛围,共同开展好法治教育工作。■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1-01(1).

[3]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89.

G642.0

A

1671-489X(2016)12-0073-03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教学内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