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发展对策研究
2016-02-16王立松谢立军
王立松++谢立军
摘 要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工作,场馆的建设风格要充分体现文化氛围,要展现出学校的办学特点;针对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树立师生先进的体育价值观,规范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风貌;针对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优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制度,强化课余体育活动制度,重视体育竞赛体制的建设,加强学校运动团队规范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现状;应对措施
1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对策
1.1 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发和利用
与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社会各行业的职工比赛,开办业余体育培训班,举办本地区的大型运动会等等。节假日时间开放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房等,并提供有偿服务。
1.2 体育物质设施的建设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大多雷同。体育场馆是体育意识文化的主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场馆的设计布局要体现出文化底蕴,要体现出学校的特色,把体育场馆建设成学校标志性建筑,并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
2 高职院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对策
2.1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中建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的体育评价机制,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所有学生得到体育“育体”、“育人”、“育心”的体验,从而建立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的运动理念。
2.2 增强大学生的体育精神风貌
2.2.1 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这句口号已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它简洁明了地向人们揭示了终身体育理念的价值。
2.2.2 通过培养教育,使师生具有优秀的体育道德质量
结合各种运动项目,如在团体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个人竞赛中培养拼搏精神,增强意志力,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倡导比赛中公平竞争、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体育道德。
2.2.3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文化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运动动机意识。学校体育根本的职能是给学生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教师传授体育知识不应局限于动作要领的讲解,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道其所以然。
2.2.4 通过奥林匹克精神培育校园体育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要求人们不得违背社会公德和体育道德,以此道德规范原则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观念和公德意识,对学生将来职业道德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3 北京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策
3.1 优化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是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要协调统一的工作,尤其是体育活动牵扯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协调上上下下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2 强化课余体育活动管理制度
3.2.1 高职院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制度建设
北京市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积极推动全民健身的同时,扩大北京高职院校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北京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并取得良好效应,并引起高职院校体育联盟的关注。
3.2.2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节制度建设
据现在来看在高职院校用体育节代替传统运动会会让学校体育产生大的变化,使得学校体育的实施更具科学性。每年的学校田径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头戏,但略显单调,若以体育文化节为开端,以运动会为重点,辅以丰富多彩的趣味休闲文艺体育活动,势必极大提高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3 重视体育赛事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在各类社会实践中建立的社会规范构成了所谓的制度文化。校园体育赛事有助于大学生竞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团队合作习惯的培养。学校制定竞赛制度要提倡“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和“更快、更高、更强”的拼搏精神。
3.2.4 加强学校运动队管理制度
体育运动成绩是展示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窗口。从近三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参加各级体育赛事情况看,各高职院校对参加赛事和取得好成绩愈来愈重视,运动队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加强学校运动队的管理是出成绩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应建立专门的运动队管理组织,用以协调学校管理层和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联系,做到关系和谐统一、工作步调一致,保持各项政策的长期性、合理性,加大政策倾斜,解除一线教练员、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放下包袱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3.2.5 建立“学校管理、协会承办、企业开发”的体育产业模式
北京市在体育产业建设上,高职院校的优势丧失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外部企业拥有的是全国相对最为雄厚的资金力量,在京企业多为相对机构健全,拥有创新意识强的高科技企业,因此企业的体育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北京市的上述优良社会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事业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充分建立起校企联合的产业模式,这样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总之,现阶段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开发利用和文化底蕴建设,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增强体育精神风貌,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校园体育检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以人为本,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改变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永波,勾晓秋,试论体育文化的传播闭[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18(04):11-13.
[2]吴兆红,巩启光,陈玉忠.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 2008(09):15-16.
[3]李丽.高校体育文化建构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7(05):35-36.
作者单位
1.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北京市 100176
2.北京市159中 北京市 1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