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016-02-16陈志宏秦桂秀郭玉丽

卫生软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格化职业倦怠学历

陈志宏,秦桂秀,郭玉丽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河北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陈志宏,秦桂秀,郭玉丽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的]调查分析医疗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现状。[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问卷对18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利用SPSS 8.0做数据分析。[结果]94.08%的被调查者表现出情绪衰竭的现象,有95.16%的被调查者有不同程度的去人格化现象,有83.87%的被调查者在工作中的个人成就感比较低。护士的职业倦怠的程度比较明显;年龄在41~50周岁的医务人员的去人格化现象严重,表现出比较严重的情感疏离;在医务人员群体中,个人成就感最低的人群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但是,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中情绪衰竭最严重的是本科学历以下的医务人员,去人格化在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中的表现比其他学历的更严重。[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十分严重,需要各方高度重视。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

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的个人心理反应,是个人对工作上连续不断的各种压力的消极应对,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是它的三个维度[1]。由于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每天要与各种各样的病人及家属打交道,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人际交往能力。不但要挽救病人的生命,更要安抚病人的情绪,因此对医务人员的个人素养要求比较高。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但“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医患纠纷的主要根源。医务人员不但要承担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工作压力还要承受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严峻的医疗环境和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使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务人员的工作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其高风险、高责任、高要求、高负荷以及过多情感付出的职业特征,医务人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选取河北省某三甲医院作为抽样目标,采用国际上最常用的马斯洛职业倦怠量表对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自愿的原则,选取河北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合格率为93%。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问卷第一部分为一般人口学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学历、婚姻状况等。第二部分为职业倦怠量表,采用国际上通用的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简称MBI-HSS)进行调查。该量表由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三个部分构成,总共有22道题。情绪衰竭维度由9道题组成,去人格化维度有5道题,个人成就感维度包含8道题。评估采用7级评分,被试者在情绪衰竭上的得分高于27则表明情绪衰竭程度较高,低于16则表明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低;被试者在去人格化上的得分高于13则表明其去人性化程度比较严重,低于6则表明去人格化的程度比较低;被试者在个人成就感上高于 39 则表明其成就感比较强,低于31则表明其个人成就感比较低[3]。

1.2.2 统计学分析

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并且对人口学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其中性别差异利用单样本t检验,其他人口学因素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186名调查对象中,男性77人,占41.5%;女性109人,占58.5%。年龄在21~30岁的有52人,占28%;31~40岁的65人,占34.7%;41~50岁的有44人,占23.7%;50岁以上的有25人,占13.6%。本科以下学历的50人,占26.88%;本科学历41人,占22.05%;硕士学历70人,占37.63%;博士学历25人,占13.44%。已婚150人,占80.65%;未婚35人,占18.81%;离异1人,占0.54%。

2.2 被调查对象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有 94.08%的医务人员表现出中到重度的情绪衰竭现象;95.16%的医务人员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去人格化;有83.87%的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得分低于31分,说明被调查的大部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个人成就感比较低,见表1。

表1 职业倦怠调查的总体结果(n=186)

2.3 性别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计算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问卷各个维度上的平均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上的区别,结果显示:性别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没有影响,结果见表 2。

2.4 不同工作岗位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统计问卷过程中发现被调查者行政科室和其他科室人员较少,对职业倦怠情况影响较小,因此只需要分别计算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在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平均分,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很明显的差异(P<0.01),结果见表3。

表2 不同性别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比较±s)

表3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对比±s)

2.5 年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调查了21~30岁、31~40岁、41~50岁及50岁以上4个年龄段在三个维度的得分,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在41~50岁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去人格化最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年龄段的医务人员情感疏离较为严重,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平均分对比±s)

2.6 学历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医务人员在学历水平上涉及到本科以下、本科、硕士和博士4个层次。分别计算不同学历人员在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各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博士学历的医务人员能获得较高的个人成就感;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最低;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去人格化最严重;本科以下医务人员在情绪衰竭维度表现最严重,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平均分对比±s)

3 讨论

3.1 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得分都比较高,尤其是情绪衰竭维度的平均分超过了国外研究标准中的严重水平,出现情绪衰竭现象的医务人员高达94.08%。有55.92%的医务人员甚至出现重度情绪衰竭,说明大部分医务人员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和生理状况被过度消耗。去人格化调查的是医务人员的人际交往维度,该医院有95.16%的医务人员有去人格化现象,较高的去人格化得分意味着医务人员将会对病人表现出消极、冷漠、疏离的反应。个人成就感是自我评价维度,有83.87%的医务人员得分低于最低下限,说明该部分医务人员的个人成就感比较低,会对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出比较消极且负面的评价。该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十分严重,通过与部分调查对象的沟通交流,发现工作量过大可能是导致医务人员产生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的最主要原因。

该医院属于三级甲等医院,平均年接待门诊患者70万余人次,住院患者4万余人次,床位使用率常常超过100%,相对于实际收治的病人数,医务人员的配置十分不足。除了繁重的临床工作任务外,很多医务人员还要承担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沉重的工作负担和科研教学压力,导致医务人员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现象的产生。医务人员的个人成就感偏低可能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由于医务人员肩负着治病救人的职责,因此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望,甚至有些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生是万能的,能治愈一切病痛。在当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医疗风险由于缺乏制度化的分散机制而高度集中到医务人员身上,“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存在也使医疗行业及医务人员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4]。

此次的调查结果比李超平等[5]调查的职业倦怠率要高,李超平等调查表明,42.1%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现象,28.3%有人格改变,48.6%的个人成就感很低[6]。进一步表明了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工作岗位、学历、年龄是医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2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

不同岗位中在临床岗位的医务人员个人成就感最高,而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最低,这与我国长期以来重医轻护的现象有关。临床医生承担着对每一个病人的诊断、治疗、告知等工作,当患者在自己的医治之下恢复健康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个人成就感是其他岗位的医务人员所不能体会的。护士没有诊断权和处方权,只是来执行医生下达的医嘱,她们的工作被传统地定义为伺候人的工作。社会的误解,工作量的加大,护理要求的提高[7],导致护士们身心疲惫,长期处于低自尊的状态,这使得护士在工作岗位上很难获得个人成就感。护士和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比临床岗位的医生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更严重,他们每天做着繁琐并且重复的检查,枯燥而又单调,有时还不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因此会有严重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

3.3 不同学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

博士学历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程度最轻,他们的个人成就感最为明显,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程度表现的最弱。这说明医务人员学历越高越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的专业技能,他们能够轻松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上都更具有优势,有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去人格化表现最重,可能是因为省级三甲医院每年接受的医学临床专业的毕业生以硕士及以上学历为主,因为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自我认同感,在实际工作中,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不但要承担临床工作,还要承受着自尊及被人尊重的矛盾。本科以下医务人员在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维度表现最重。医院是一个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低学历在医院只能从事更基础的、配合性质的工作,工作量大、繁琐[8],从而出现严重的情绪衰竭现象。

3.4 不同年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不同

该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在41~50岁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最为严重。这是由于这部分医务人员入职较久,长期处于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对周而复始的工作逐渐产生了厌烦心理,所以产生了职业倦怠。该结果与国外文献[1]中关于年龄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结果有所不同。国外研究结果认为年轻人的工作倦怠高于四五十岁的人。这可能与我国的医疗环境有关,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比国外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到疲倦。

4 结论

医护人员的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甚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9]。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十分严重,需要得到管理层足够的重视。管理层尤其要重视护士、低学历、高年龄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针对该院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最主要的是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由于临床医疗工作者遭受心理困扰超过他们在其他卫生行业的同事[10],应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来预防和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其次,要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避免其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导致倦怠。除了管理层的合理干预外,还需要医务人员个体不断的充电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个人的职业信念[11]。

[1] 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397-422.

[2]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3] 李超平,时 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4] 熊楠楠,蒋水芳,杜 萍,等.浅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1,24(4):84-86.

[5] 李超平,时 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6] 张庆玲,刘明华,褚玲玲,等.军队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旬刊,2012,26(9):2329-2330.

[7] 陈 宏,王 燕.护士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72-2473.

[8] 瞿 伟,谷珊珊.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1):1100-1103.

[9] 王 阳,杨小湜,吴 辉,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68-2171.

[10] WEST C P,HUSCHKA M M,NOVOTNY P J,et al.Association of perceived medical errors with resident distress and empathy: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6,296(9):1071-1078.

[11] 刘梦明,王 忠,秦江梅,等.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及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5,29(11):728-730.

(本文编辑:邹 钰)

A survey of medical staff job burnout in a top three hospital in Hebei

CHEN Zhi-hong,QIN Gui-xiu,GUO Yu-li

(HumanisticandSocialScienceAcademy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21,China)

Objective To take a knowledge on medical staffs job burnout status in Hebei. Methods 186 medical staff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 Survey(MBI-HSS),and then using SPSS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There were 94.08% of the respondents showed emotional exhaustion,95.16% of the respond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de-personification,and 83.87% of respondents was in lowe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t work. Job burnout of nurses was obviously. The medical staffs whose age between 41 and 50 years old were more de-personification,showed serious emotional distance. The medical staffs of bachelor’s degrees hadve the lowest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The medical staffs of master’s degrees hade the most serious de-personification in staff burnout. The staffs who under the bachelor’s degrees are most serious in emotional exhaustion. Conclusions Job burnout degree of this hospital’s staffs are very serious,and it needs to cause the attention of managers.

medical staffs,job burnout,status

2016-01-05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6.015

陈志宏(1991-),女,河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命伦理学与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秦桂秀(1963-),女,广西人,教授,主要从事生命伦理学与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R197

A

1003-2800(2016)06-0057-04

猜你喜欢

人格化职业倦怠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浅析纳兰词中自然意象的人格化构建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知识无力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