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联体研究、建设与实践须把握好几个关键要点

2016-02-16

卫生软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联体卫生院医疗机构

刘 岩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情报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2)

医联体研究、建设与实践须把握好几个关键要点

刘 岩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医学情报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2)

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近年来渐成“热词”,全国各地几乎都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有人认为这是大医院在跑马圈地,对基层医疗机构是一种伤害,其“虹吸作用”阻碍了正常的双向转诊通道,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重建。翻阅已公开发表的逾千篇研究医联体文献发现,绝大多数文献认为“医联体”能够发挥大型医院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促进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与服务升级,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愚之见,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看人的作用在其中如何作为。无论是医联体研究,还是医联体实践,有几个关键要点必须把握住。

首先,是不是医联体,关键要看有没有基层医疗机构。过去见过某些超大城市医院跨省域联合市、县医院组建医联体,也有省会城市大型医院联合N多市、县医院组建医联体,其体内唯独少了乡镇卫生院。这样的医联体,不可能“保基本”,更不是“强基层”,是实实在在的“跑马圈地”。相比于此,我非常认同本刊专发“滕-山医联体”构建的“1-1-6”模式,它把带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列为了工作重点,旨在通过分级诊疗及有效的协同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句话,医联体的构建必须有乡镇卫生院这种最基层的医疗机构参与并确能从中受益,才能算对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起积极正向作用的真正医联体。

其次,医联体的研究要注重模式和机制的可操作性,注重成效的可测量性。既往研究医联体的文献很多,但泛论多、实践多、体会多,谈具体操作和方法的少,对成效的量化测评报告少。“滕-山医联体”这组文章虽略显稚嫩,不尽完美,但她出自基层,堪称是县域范围内医联体建设的范例,其对模式内涵的解读是直白的,运作机制的要素是可操作的,其具体实践做法更是对构建模式、内涵界定、运行机制做了诠释,用翔实的数据和现场的调研资料清晰地标示出了医联体建设与发展的成效。可以说,这是一组具有可借鉴意义的研究报告。

第三,医联体建设与发展要始终围绕“看好病、服好务”这两个核心点进行。滕州市是鲁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山亭区是枣庄市经济最不发达的一个贫困山区,滕州-山亭两地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在推进深水区医改、试水“医联体”的过程中,一直是围绕着“看好病、服好务”这两个核心点进行的。“看好病”即是提升诊疗技术能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服好务”就是让普通居民得到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的健康保障。用更专业的话语表述,就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人群的覆盖。

第四,医联体不是解决“分级诊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灵丹妙药。医联体虽然形式和模式不一,但组建目的基本一致,都以实现医联体共同利益为目标。医联体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医联体一建,就都能发挥大型三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促进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提升的。“滕-山医联体”的研究报告告诉我们,虽然医联体已经产生了对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提升的带动作用,“双向转诊”的“下转”通道也已经打开,但“上转”强于“下转”的现象依旧严峻存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目标决非一建医联体就可实现的,居民医保政策、基本药物政策、人事管理政策、信息技术影响,都制约和影响着医联体建设发展终极目的的实现。

“滕-山医联体”有效运行3年之际,来自县域基层的同志们推出了这组研究报告,阅后甚感欣喜。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比,论文中瑕疵难免,但抛砖可以引玉,璞玉当更有价值。特撰短文为基层佳作点赞,期待医联体的建设与发展达成理想目标,更期待未来群众在医治小病、康复、保健时的首选将是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

2016-02-03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6.001

R197

A

1003-2800(2016)06-0003-02

•本期关注:医疗联合体•

专题述评:

猜你喜欢

联体卫生院医疗机构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