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创设艺术
2016-02-16◆高晶
◆高 晶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姜家店学校小学部)
简析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创设艺术
◆高 晶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姜家店学校小学部)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以来各学科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也发挥出重要作用。采用情境教学法展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教学效率,还能帮助音乐教学实现其人文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音乐 情境教学 人文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高于理性,兴趣高于意志的阶段。在此时期的音乐教学,主要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蒙,人文性高于艺术性。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通过音乐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对美的感悟等。
一、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通过音乐语言为学生种下发现美的种子。在教学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姿态面对音乐课程,发自内心的接受音乐,并自觉的走进音乐课堂。和谐融洽的音乐氛围,还能够给予学生表达的勇气,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为轻松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音乐课程本身就是通过音乐语言抒发情感、讲述故事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限制着他们的世界简单干脆,音乐课堂选择的歌曲也多是欢快明朗的,需要和谐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释放自己的天性,融入到音乐中。
二、巧妙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巧妙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构建,是情境教学中常见的方式。音乐的魅力是运用音乐语言,讲述故事或抒发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运用优美的语言将音乐所蕴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能够使学生透过丰富、抽象的音乐语言,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走进、体味音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积累较为匮乏,因此,在运用语言创设教学情景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到语言的优美性,还要关注到语言的通俗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运用语言创建情境中运用最多的是童话语言和通俗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自身语言的表现力,如夸张的语言、描述的语言等,使学生能够被吸引,而不是站在教师成年人的角度进行讲解,否则再精彩的语言都是没用的,语言流畅、节奏明确,就是语言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声、光、电、影的效果,增强课堂的画面感,创造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运用图画、运用语言、运用教具等形式都可以成为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好能将诸多形式综合起来,是进行情境构建的重要工具。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入情境,化静为动,吸引学生关注到课堂中,带领学生进入到音乐描述的世界。
小学阶段,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对事物的理解局限于直观的理解,缺乏抽象的想象,教师恰好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这种直观、可见的世界。多媒体技术既可以真实的反应现实,又可以为学生萦造出超脱现实的教学体验,进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身技能,然后就是要准确理解音乐作品,能将作品中描述出来的景象,以一种带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事实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但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从自身艺术修养进行提升,培养自身对美的感悟能力,才能将音乐中传递出的美传递给学生。
四、通过竞争情境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适当运用竞争、游戏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参与意识。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好奇心强,荣誉感强,教师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增进课堂的师生交流。实际上,音乐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学科,在教学中,多一些师生间的互动,能够使课堂变得更为丰富。
笔者在一次教学中,目标是要教学生识认一些乐器,本来计划将乐器带入课堂直接教学,后来转念,就将课堂设计成为一个竞赛环节,在每场竞赛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者小组,就能够到讲台前领取一个手铃、三角铁等乐器,然后带领本组学生,随着教师给出的旋律进行拍打等接下来的活动。这样一个简单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更使得课堂变得热闹,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障碍”,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五、结论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在各学科运用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除了本身适应新课标要求外,更多的是教师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与规划、技术的支持保障以及独特的想象力。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构思,看似语言、图画等的架构,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教师的设计以及对课程的把握,由此推知,实现课堂教学的发展,仍然需要教师在基本功上做出努力。
[1]孙慧艳.试论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创设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61.
[2]谢静波.音乐情境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05,(03):42.
[3]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