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估

2016-02-16周天寒广东深圳518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足迹土地绿色

文/ 周天寒 广东深圳 518000

以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估

文/ 周天寒 广东深圳 518000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对两种不同发展方向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引出了与现在国际上主流评估工具不同的另一类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并介绍了以基于生态足迹分析为代表的第二类绿色建筑评估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此种生态分析方法应用于绿色建筑评估的优势和可行性。

绿色建筑评估;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分析

一、引言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可持续发展开始提上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议程,人们开始意识到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的建筑产业也必须坚持走持续发展之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在此次会议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充,成为一个兼顾环境关注和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实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建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在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1.在生态足迹基础上对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

1996年哥伦比亚大学规划系教授M・Wackernagel和William・E・Rees共同写下著作:《我们的生态足迹—减轻人类对地球的冲击》。在这本书中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法。

生态足迹法是对可持续发展度量的方法,是关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生态足迹是其典型代表。生态足迹这一概念的形象化比较强,对人类影响地球环境的情况进行了反映,这种机制属于可持续性的。如果地球上的土地面积不足以承载工厂和城市时,其平衡性就会遭到破坏。如果土地上的很多建筑物缺乏立足的土地,那么就无法承载人类文明。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建立在一定原理基础之上的,主要对地区和国家资源和能源消费跟踪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转化,使这些土地面积能够满足物质流的需要。一般来说,生态足迹的面积指的就是生物生产的土地面积,并比较生物生产土地和不同国家的区域范围,做出准确的判断,保证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开展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消费活动,增强消费活动的安全性。

2.关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概念

通过生态足迹法将统一度量基础向自然资本进行提供,形成“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生产,指的是在外界环境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对生命过程进行吸收,在此过程中,必须转化能量和物质,再不断积累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本会产生自然收入,其原因是生态生产。自然资本有产生自然收入的能力,这个能力的衡量标准是生态生产力。有越大的生态生产力,就有越强的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力。

自然资本联系地球表面,自然资本可以通过生态生产性土地代替,这就是生态足迹分析法。生态生产性土地指的是生态生产能力较强的水体和土体,这种替换的好处较多,对自然资本的统计进行了简化。相对于复杂的自然资本项目,更容易建立等价关系,对于自然资本总量的计算时非常方便的。实际上,在生态生产土地概念的基础上产生生态足迹分析法。按照不同生产力,可以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划分,即可耕地、牧草地、化石能源地、森林、建成地和海洋等。其中牧草地和可耕地被称为生物生产土地,化石能源地和森林被称为能源用地,主要保证能源的供给和对废弃物的吸收。

因为这六类土地的生物生产力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对生态足迹的计算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不同土地面积结果前要乘均衡因子,转化为生物生产土地均衡面积,这样可以比较和合计不同土地面积的计算结果,以转化成生物生产均衡面积。这样,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可以进行直观地比较了。

3.以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估的优势

(1)统一、易懂、可比较的绿色建筑评估指标

确立一个定量化的可持续性目标,我们“需要有明确的指标表示可持续性目标是否已经达成、可以表征整个系统、具有定量化参数、非专业人士也可以理解、参数可以长期有效(十年以上)”。

(2)体现公平性原则

保证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重要内容之一。

生态足迹分析中的产出因子则是已经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产出差异,所以生态足迹分析得出的评估结果是公平的,不分区域的。

(3)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评估指标

第一类评估方法在先天评估逻辑上的不足使得其并不能对于建筑进行整体和系统性的有效评估。例如:LEED体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金属建筑的规模是10000m2,其环境表现比一栋1000m2的银质建筑要更胜一筹。也就是说建筑规模如果是10倍,其环境影响比小规模建筑要高。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使用的是各个因素相加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生态标杆,无论建筑面积大小,其环境影响程度是一目了然的。

(4)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人工生态环境(建筑和城市)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人工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它是依存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第一类评估方法缺乏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它将建筑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环境内评估其自身的环境表现。而由于缺乏与自然环境的联系,绿色建筑的设计决策者有可能需要采用大量的主动式技术以达到更高的评估等级,这就意味着前期建造阶段的更大资源消耗。

相对于人工生态环境,通过生态足迹分析可以对微观设计策略的生态价值进行评估,同时也能评估宏观环境有差异的生态承载力水平,定量化联系环境和生态,用以评估建筑在整体生态系统中的表现,而非使得绿色建筑设计决策者一味追求高技术的环境控制设备,忽略其在整体生态环境中的影响。

4.以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

(1)对地区生态压力,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子水平进行确定

生态足迹研究者整体评价宏观区域的生态环境。基于生态生产性的土地概念。生态足迹研究者要通过一系列指标的建立,对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情况和供需情况进行计量

(2)将生态目标确立为绿色建筑

在确定了宏观区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应用生态足迹指标度量常规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占用程度,以确定绿色建筑的生态目标:有些常规绿色建筑实现生态足迹,社会总体生态目标消减量和生态足迹的消减量保持平衡,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

(3)绿色建筑生态特征不同,产生不同的生态足迹评估方法

在节能策略基础上评估生态足迹;

在节水策略基础上评估生态足迹;

在节材策略基础上评估生态足迹;

在节地与环保策略基础上评估生态足迹。

结语:

生态足迹分析法将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概念引入其中,统一描述各种自然资源。同时通过生产力系数和等价因子的引入,增强了各国各地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可比性和可加性,使得生态足迹分析的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对不同地区、国家中建筑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比较可以分纵向和横向进行,也可以根据建造方案的不同,对生态足迹进行计算。

在生态足迹分析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生态足迹分析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它注重人类发展影响环境系统,而不关心经济、社会、技术方面的可持续性;生态足迹分析其计算结果,只是对环境受经济决策的影响进行反映,对其他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持忽视态度。有可能高估区域状况。生态足迹分析法在静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生态足迹计算时,假设技术和人口等因素不发生变化。

第一类采用建筑环境代码来评估建筑的环境表现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偏向

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第二类方法的代表是生态足迹分析,注重环境系统受人类发展影响及其可持续性,并不考虑人类对现有消费模式的满意程度。对于第一类方法的不足和缺陷,第二类方法可以予以补足和修正,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上互为补充,互通有无。

[1]田蕾.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的重量及面积观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冬梅.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的生态足迹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周 天 寒(43040719870120304X),1987 年1月20日,出生地:湖南衡阳,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足迹土地绿色
绿色低碳
我爱这土地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成长足迹
红色足迹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足迹
分土地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