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
2016-02-16徐加美
◆徐加美
(黑龙江省大庆市拥军第一小学)
谈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
◆徐加美
(黑龙江省大庆市拥军第一小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模式是教师做主角,学生做配角,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数学活动 教学状态 参与教学
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与学是学习行为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就是为了“学”。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主体,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式的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的体验学习。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认识钟表的时候,我让学生认识钟面的结构,区分时针和分针,接着提问学生:“你们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吗?”会!“你们都会了!那我可要考考你们。”然后,直接出示六个钟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立即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是5时、8时、4时、10时、7时、12时。在积累感性材料基础上,我进一步激励学生去探讨:“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就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那你们用什么巧办法一下看出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呢?开动脑筋想想,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成员一起讨论。”通过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看时间的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所以说,我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就是亲近学生、贴近实际,引导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让他们感受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来。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在为学生营造了自主的空间,确立了主体的地位后,应该让学生由“我要学”到“我学会”,最后过渡到“我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通过11-9=2这一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构建了“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学生轻车熟路,很快就能计算出得数。另外,在教学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的这部分内容时。实际上是算一百或一百零几,一千或一千零几,就某一位来说,既会出现十几或十减几的情况,又会出现9减几的情况,也就是说,各位上的数变化情况更加复杂。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难点。怎么突破这一难点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使之参与学习,积极思维。因而在导入新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突出新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举一反三,得到成功的喜悦,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和培养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另外,利用小组合作,开展小组竞赛,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等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去探索,成为数学活动的主角。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疑问转向思考,这样做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索知识规律,从而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多动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加深理解,促进“发现”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低年级教学的应用题,数量关系简单,便以实物演示,这就可使教中从具体的、生动的实数关系出发,而避免从抽象的概念出发。
我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倍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先让儿童操作学具: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怎样摆,第二行摆了几个(已教过“倍”的概念),然后说,如果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要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口编一道应用题,这样就引入了例题。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课桌上的物品名称,通过课本的封面、边观察风景图、黑板、手帕、桌面等实物图,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在已有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以获得鲜明感性认识,对比摆出长方形、正方形相对边小棒的长短,感知边的长短;通过这些直观手段,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反映。
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增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习潜力,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