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2016-02-16王银婷

中学语文 2016年36期
关键词:塑造成工匠课程体系

王银婷

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王银婷

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模式被当做重中之重进行了全面刷新,“翻转课堂”“MOOC(慕课)”“微课”,“创客教育”蜂拥而至,学生主演的课堂热闹一时。于繁华之中定睛回望,处于应试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型期的一线教师到底该怎么做?

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有句名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这句话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共享,教育教学必须走创新之路。否则我们可能很快就被时间风干成历史的标签,最终只能“out”出局。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到底该如何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呢?

笔者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要有创新之魂。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面向未来核心素养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主动地驾驭综合化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合理地引导课堂教学的方向。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在深圳柴火空间为创客运动添柴加火。在教育领域内,由一线教师推动的创新教育已然得到了教育政策层面的呼应。所以,我们提升自己综合性创新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未来的课程体系体征。

未来的课程将更趋于综合化。我们老师需要纵向整合学科目标,横向打通学科边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跨学科学习。拿语文老师来说吧,我们除了弄精我们的专业知识外,心理学、逻辑学、音乐、绘画等等,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学习、探究。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理解能力之时,老师同样需要培养,并提升自己的这些能力。比如学习《宇宙的边疆》一课时,地理知识、天文知识、物理知识等如果同时具备,那我们可能会更清楚地与卡尔·萨根交流,学生如果知识兼容,那么他们的探究欲望、探究能力恐怕会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又比如面对一道作文题,我们可能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的情商,还需要培养其财商等。跨学科学习就是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更适应社会发展,学而有所用,学而有多用。

其次,一线教师应该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扬“工匠精神”。

我们所有教师应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我们要像工匠一样对待工作,视工作如生命:认真、负责、用心、追求品质。我们要像工匠一样注重细节,持续专注地工作,保持不倦的工作热情,我们要象工匠面对自己的作品一样对待自己的课程和学生,内心充满喜欢,对他们进行精雕细刻,用执著将自己塑造成为教学的多面手,塑造成理念新、知识结构新、信息素养强、教师素养高的学习型教师,塑造成能反思、善科研的研究性教师,塑造成善交流、易团结、好配合的合作型教师,塑造成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意志品质坚强、性格灵动的创新型教师。

再次,一线教师应该拥有健康之根、中国之情。

我们一线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有一颗笃定、富足的心灵。我们不要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诠释我们的事业,我们要有“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情怀,让师生彼此的智慧启迪对方,让师生彼此的执着勉励你我。身心健康的老师不愁带不出意志坚定、志存高远的学生。师生都有健康之根,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会到处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

另外,我们还得有一腔赤诚的中国情。换句话说,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今天的创新教育事业,必须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我们要笃定自己的信仰,这样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在面对传统与创新相融的时候才不会犹疑,师生爱国,团结创新,那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了。

最后,每个教师都得铸造一颗永不停歇的创新之魂。

今天,云时代的知识存储、输出,早已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因此,我们时刻都要有创新意识,你这一秒钟不学习,下一秒可能就out了,教师这个行业尤为明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有着旺盛求知欲的学生,他们每天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激活自身的每一个具有求知欲、探索欲的细胞,全面扫描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知识需要与科技和艺术的互进。我们面临的是传统与创新相融的艰难阶段,一方面应试教育问我们要高考成绩,另一方面社会问我们要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唯有先脱了鞋,走下河,试过水位,辨过方向,然后才能振臂邀请学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塑造成工匠课程体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闻花语
工匠神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绳子灯彼此玩耍
工匠赞
玉兔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