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要减量

2016-02-16

中国农资 2016年39期
关键词:麦种苯醚秋播

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要减量

近年来,受气候异常、耕作栽培方式调整以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在部分地区发生种类增加、程度加重趋势明显。实施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促进小麦全苗壮苗,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举措。

种子药剂处理技术:一是正确开展种子药剂处理。纹枯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区:可选用6%戊唑醇FS 5 mL,加水20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选用30%苯醚甲环唑FS 15mL,加水150 m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选用4.8%苯醚·咯菌腈FS 0.5-1.5 g加水200 mL拌麦种10 kg;或选择萎锈灵·福美双等药剂拌种。

全蚀病发生区:可选用12.5%硅噻菌胺SC 20-30 mL对水50-75 mL,拌麦种10 kg,然后堆闷10-12h,晾干后播种;或选用30 g/L苯醚甲环唑FS按药种比1:167-200拌种(包衣)。

小麦根腐病发生区:可选用2.5%咯菌腈FS 3.75-5 g拌麦种100 kg;或选择15%多·福按药种比1:60-80种子包衣。

地下害虫发生区:要坚持药剂拌种与毒土法、毒饵法结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可选用60%吡虫啉 FS 20 mL,对水 150-200mL,包衣10 kg麦种。

种(土)传病害与地下害虫混发区:可选用27%苯醚·咯·噻虫FS 20 mL兑水250 mL拌麦种10 kg,或用31.9%戊唑·吡虫啉FS 40 mL对水200 mL拌麦种10 kg,或选用2.3%吡虫·咯·苯甲FS 25 mL对水75 mL拌麦种10 kg;或选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或包衣,可选用40%辛硫磷EC 50 g或60%吡虫啉FS 20 mL加6%戊唑醇FS 5mL;对水200 mL拌麦种10 kg,实现病虫兼治。

二是确保种子处理安全高效。要严格掌握种子处理剂使用的药量、浓度,不得随意增减药量和浓度,尤其要注意含戊唑醇种衣剂的用量和浓度,严禁超量、超范围使用,防止药害事件发生。要确保种子处理剂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提高拌种效果;要大力示范推广专用器械拌种,提高种子处理质量;要现拌现用,当日播完。未在当地试验示范的种子处理药剂不得示范推广,不得使用不合格种衣剂,确保用药安全和作物出苗安全。

开展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将防治关口前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的关键措施之一。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明白纸、手机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广泛开展秋播种子药剂处理的意义和做好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秋播作物种子药剂处理技术,让基层干群和农民群众主动投入到秋播拌种(包衣)工作中来,提高种子药剂处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的需要,加强防控物资的需求调度,确保防控物资不脱销、不断档。

二是加大技术指导。在秋播种子处理关键时期,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尤其是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重、技术普及率较低的地区,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开展秋播作物种子药剂处理,减少白种下田。要加强对专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安全用药指导,确保用药安全,保障种子处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要通过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培训会等形式,“面对面”“手把手”普及种子处理技术,千方百计提高技术到位率,努力提升种子处理水平。

三是加强示范区建设。种子药剂处理技术是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大种子处理新药剂、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积极筛选出适合本地使用的产品和技术。要层层建立秋播种子处理示范区,示范推广种子处理新药剂、展示安全高效的防控技术,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促进大面积工作平衡开展,力争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威胁较大的地区,纹枯病和地下害虫重发区秋播种子药剂处理覆盖率较上年提高十个百分点,制种田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实现全覆盖。

(来源:江苏植保网)

猜你喜欢

麦种苯醚秋播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落麦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辽北地区秋播大葱栽培技术
秋播大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The Personality of Mumbi in A Grain of Whe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 Feminist Criticism
枣阳 党组织服务秋播生产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拔节期追氮对春播和秋播糯玉米淀粉胶凝和回生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