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钾肥价格为何“连连低”
2016-02-16中国农资徐骞
□《中国农资》记者 徐骞
国内钾肥价格为何“连连低”
□《中国农资》记者徐骞
走进新常态——中国钾肥2016系列报道二
2015年中国化肥总量自给率达118%。其中钾肥自给率达68%,氮肥和磷肥均过剩突出。从全球看,未来5年过剩矛盾将日益突出。2015-2019年全球化肥消费预期增长率8.7%,而产能将增长16%,过剩高达3300万吨。
中国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让我们成为世界钾肥价格洼地。但随着近些年,全球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各供应商激烈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国际供应商由前几年“限产保价模式”改为“数量优先模式”,除约旦外,各主要供应商已在中国销售给多个贸易渠道和终端,并均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此外,中国海外找钾的努力也取得新突破,境外钾肥基地产量2014年开始反哺国内市场。这对日益依赖国际市场化解过剩压力的中国化肥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受外界经济压力影响,国内供大于求形式日趋严峻,国内化肥行业压力将更大。一是人民币总体贬值;二是农产品价低、种植面积减少引起需求下降;三是氯化钾港口库存远高于一般水平;四是国产钾肥60%以上自给率保持稳定。市场缺乏信心、无法预测到底、化肥需求下降,价格继续下行已成必然。
2015年,氯化钾进口942.86万吨,创新历史纪录,年底库存600多万吨,其中港存总量超300万吨,是同期水平两倍之巨。市场预期,2006-2015年,国内钾肥产量、进口量将呈上升趋势,供应量快速增长,而需求量无明显增幅,供大于求形势严峻。
国内生产商认为,2016年国内钾肥产量将达900万吨,结转2015年600万吨库存量,国内供应量将达1500万吨,不含进口钾肥,已供应过剩。若不考虑物流等因素,国内供应量即可满足一年需求。如不控制进口量,仍按往年谈判进口,国内供应量将严重过剩,势必打破国内企业供需链条,导致无序竞争,甚至出现恶性循环竞争。2016年钾肥行情若想好转,在控制进口量基础上应以消化现有社会库存为主。
反观国内硫酸钾行业,2015年国内资源型硫酸钾生产企业减少1家,产能同比增长30万吨,主要来源是冷湖滨地钾肥和中信国安;产量同比增长13.3万吨;价格平均下滑800元/吨。国内钾肥行业专家亓昭英表示:“2015年国内加工型硫酸钾企业生存状况艰难。由于资源型和加工型产能装置产能持续放大,造成供求失衡,价格从2015年初3350元/吨,下降到年底2450元/吨,再到目前2250元/吨。硫酸钾独立行情终结,市场持续低迷,加工型硫酸走入亏损门槛。
2015年国内硫酸钾生产企业总体平均开工率是57.8%,2014年是66%。开工率降低原因是经过近2年持续高利润后,新投入的产能过大,许多新装置投产后就停产,中小型规模企业停产逐步增多,而停工半年以上装置再恢复生产困难很大。
亓昭英认为,2013和2014年硫酸钾走出了一个独立且上升的市场行情,这使得加工型硫酸钾装置在2015年有了较大发展,造成2015年硫酸钾市场供求失衡,价格大幅度下降。但未来,随着种植结构变化,经济类作物对硫基复合肥用量增加,硫酸钾消费量持续增长可能性会较大。同时,国际市场对硫酸钾有较大需求,硫酸钾出口关税如果松动,加工型硫酸钾可在出口市场上拓展。对于中小型曼海姆硫酸钾企业来说,创新现有产品,利用市场条件向多元素专用复混肥方向发展,可能是最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