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016-02-16孛鹏海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所学情境生活

◆孛鹏海

(甘肃省通渭县什川乡新庄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孛鹏海

(甘肃省通渭县什川乡新庄小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小学数学教研的必然趋势。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难将教材中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能力 认识 重视 思考 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更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认识应用意识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知识,而学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数学,而不懂得去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先创设情境:某某班要举行元旦联欢晚会,要把教室的黑板打扮一下,在它四周镶上花边,可是不知道要买多少花边,买多了浪费,买少了又不够,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学生就可以知道,只要先求出黑板的周长就可以知道要买多长的花边了。接着,师生一起探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以及公式,最后算出黑板的周长。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说,有了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许多长方形物体表面的周长,如书本、课桌面、门框以及教室等,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存在与我们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这样设计:首先通过图片出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画面里有猴子、孔雀、大熊猫、长颈鹿、狮子等动物若干只,要求学生数出各种动物的只数,由于动物种类多,只数也多,学生们数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时让学生讨论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分小组数,每小组只数一种动物,最后得出了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统计是很有用的。

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如一个租车问题:“某班70名同学要去某景区旅游,他们找到了两种进行对比,其中大车坐32人,费用为640元;小车坐19人,费用为399,问选择哪一家旅行社会比较合算?”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选出了哪个种方案比较便宜,那么今后再遇到这种问题时,就可以当一当家庭数学小专家了,为父母节约开支,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

二、让学生重视应用意识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他们不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多少干平方米,但问他们这一数据可以算吗?第二天他们都算了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老师可以先跟学生讨论”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到房间的形状,还要测量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测量,怎样计算,等等。通过这样一个实践,让学生拥有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成功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估算知识的运用时,我就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题目:小明的妈妈每月收入是2842元,爸爸的每月收入是3475元,估算一下,爸爸和妈妈的每月共收入大约是多少元?”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认为,2800+3400=6200,42+75大于100,因此他们每月的总收入要比6300元多一些;也有的学生这样计算,因为2842小于2900,3475小于3500,所以爸爸和妈妈的月收入要比6400元少;还有的学生这样想,爸爸和妈妈的月收入比(2800+3400)元大,比(2900+3500)元少,因此,他们的月收入在6300元和6400元之间。学生想的方法完全是正确的,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

四、加强课外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等分圆周学完了,让学生制作五角星图案;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总之,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用教材,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他们喜欢和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题材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探究,留有更多的空间去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用中学,学中用。

猜你喜欢

所学情境生活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非所学
非所学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