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的路径研究

2016-02-16李亚妮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英习语外语教学

◆李 敏 李亚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的路径研究

◆李 敏1李亚妮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础阶段英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的具体做法,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基础阶段英语教学 概念隐喻 隐喻能力

一、隐喻能力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能力包含了语言能力及交际能力两个层面。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理想的语言操用者关于其母语的知识。然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发现对语言系统的知识的掌握并不等同于对语言运用技能的掌握。为此,Widdowson(1978)提出了语言技能(linguisticskill)和交际技能(communicative skill)两个概念。他指出交际能力包含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排斥语言系统知识的传授,它强调的是在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参与构建语篇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够提高学习者参与构建语篇的能力呢?Danesi(1993)指出构建语篇超越了语言范畴,只能从认知领域来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是隐喻性的。隐喻能力的发展与认知机制的完善程度呈正相关。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目标语言系统隐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目标语认知思维方式的建立。事实上,隐喻能力对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为众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所了解。是人们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本族语使用者语言能力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喻化表达。严世清(2001)认为隐喻性认知机制的互动属性和文化属性表明隐喻能力的培养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可见,培养隐喻能力已经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基础阶段外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分析隐喻性表达,使学生了解隐喻式思维的普遍性

要建立较强的隐喻意识,学习者必须首先认识到隐喻,作为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工具,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日常语言中。语言的隐喻性不仅体现为修辞性的语言,还反映了人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例如,吃的本意为:“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有关“吃”的表达,除了“吃饭”,学生可能会找到:“吃亏”“吃苦”“吃老本”“吃不消”“吃官司”“吃豹子胆”“吃里扒外”等一系列包含了与上述本意不符的“吃”的表达,这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这诸多关于“吃”的隐喻性表达正是人们将“吃”这一简单具体,易于理解的概念映射到了抽象,复杂甚至未知的概念上去的结果,语言的隐喻性使人们不必通过无穷尽地增加词汇去表达新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事物。最后,教师尤其要强调隐喻性是普遍存在与人类语言系统的,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认清并善于利用这一点。

(二)将隐喻式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词汇教学

据笔者考察,大部分教师的词汇教学都以教授词汇的指示意义为目标,很少涉及其内涵意义和隐喻意义。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词汇量的增长,也无法使他们形成英语语言系统的意象图示。笔者认为,隐喻的含义可以扩大到泛指一般的比喻。当词汇意义以隐喻思维呈现时,这多重含义之间必然会具有某种联系或者相似性。他们的意义不在同一域中,但却具有映射关系。挖掘并凸显这种映射关系应当成为词汇教学的重点。如在教授bridge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出2个例句:(1)Her glasses left marks on the bridge of her nose.(2)It is unlikely that the two sides will be able to bridge their differences.然后与同学们一同分析bridge的本义在其中的涵义。对语言隐喻性的理解会帮助学生快速猜出(1)脊、梁,(2)弥合、消除等2种含义。最后,尝试让学生分别运用2种含义造句。对词汇意义隐喻性的理解结合词汇隐喻意义实际运用的做法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词义概念,而且,对词义概念的记忆由于词义间的隐喻关系而占据较少的认知资源,便于记忆,且随着语用实践的积累极其容易由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如果教师能以培养英式隐喻思维这一导向展开词汇教学,学生的词汇记忆量将会大大减少,词汇记忆效果会显著提高,最重要的是这种对词汇意义隐喻式的理解,能够使学习者在写作中的措辞及表达变得流利、自然、地道。

(三)注重文化导入,明确汉英隐喻表达的差异

隐喻是社会文化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概念。这在我国外语学习实践中的则体现为母语对目标语在隐喻机制上的负迁移,即汉英语言隐喻概念的不重合。这是学习者的英语表达不够流利、准确和地道的重要原因。汉英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习俗以及历史典故等方面。作为一个岛国,英国的渔业和航海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英语习语中就大量出现了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如“like a fish out of water”“all at sea”“spend money like water”。中国乃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斩草除根”“瓜熟蒂落”等与农产品相关的习语居多。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和道教是中国两大宗教,“醍醐灌顶”“五体投地”“借花献佛”“顶礼膜拜”等习语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说法。在英美国家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thorn in the flesh”“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Job's patience”等喻化的表达方式对于不了解基督教的人来说是费解的。另外,习俗差异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方面,比如,狗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因此有“走狗”“狗腿子”“痛打落水狗”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狗被视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此,英语谚语中会有“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习语。如果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将这些常用的隐喻表达差异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习者对汉英隐喻表达差异的理解,注重英式隐喻思维在词汇学习、篇章理解及写作中的运用,促进语言图示系统的构建,那么英语学习将是有趣且有效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自从概念隐喻理论被纳入到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以来,便立刻展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本文仅从提高隐喻意识、隐喻思维与词汇教学、文化与汉英隐喻差异等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深层次的研究。

[1]王寅,李宏.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140-141.

[2]严世清.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1,(2):60-61.

[3]Gardner,H. & Winner,E.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 Critical Inquiry, Special Issue on Metaphor,1978,(1):130-132.

[4]Lakoff,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Widdowson,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汉英习语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