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意蕴

2016-02-16

中学语文 2016年15期
关键词:汉元帝马致远王昭君

宋 军



浅析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意蕴

宋军

马致远的《汉宫秋》,集中了历代史书记载、笔记小说、文人诗篇的成果,又做了新的发展。从中我们是不难看出马致远的创作意图,即从“历史”中寻找镶嵌自己情感、意念的框架,致力于寻找沟通自己情感与“史实”之间的连接点,从而对“史实”进行了大胆的选择和改造,以“借古喻今”,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一、家国衰败的痛楚

《汉宫秋》创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8年),当时的中原各族人民,不仅目睹了蒙古铁骑南下的这场战争,而且深受这场战争给自己带来的“亡国”之痛,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遭遇与昭君的遭遇联系起来。譬如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北去,就有“俯头北去明妃泪”的悲恸。马致远作为一位汉族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情绪和民族意识较重,有感于蒙古铁骑的野蛮掠夺、屠杀和当时残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在内心时时升腾起潜在的民族意识。因此在激昂的民族情绪的感染下,借昭君的故事抒发昭自己对“故国”的怀念,曲笔描绘出一幅真实而又复杂的时代悲惨衰微的画卷,反映了其强烈的民族意识。不可否认,在《汉宫秋》中马致远的“爱国精神”与其狭隘的忠君思想是统一的。所以,他在剧中既批判了汉元帝不理朝政、任用奸佞,从而招致外患的不满,同时又十分同情汉元帝的遭遇。在马致远的笔下,汉元帝是一个多情、善良的帝王,把一片“爱国”热肠寄托在庸弱的君王身上,表现了自己“亡国余孽”的悲凉人生感受。

二、怀才不遇的哀感

马致远青少年时代饱习儒业,“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为的是在新的朝代登上仕途,以期赏识重用。但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他仅作过像江浙省务提举这样的一类闲官,仕进无途,抱负难展。面对现实,马致远深感仕途发展无望,因此他有大量的作品反映仕途的坎坷,壮志难酬的感慨。在这样的处境中,他牢骚满腹,怒不可遏。但是,他的牢骚又不敢直接针对当时的元蒙统治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元代的法律规定:“诸乱制词曲为讽议者统死”。所以,他采用了历代知识分子习惯采用的方法,借古讽今,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在杂剧《汉宫秋》中,通过咏叹昭君的青春美丽和红颜薄命,生死异地的不幸遭遇,寄托了自己才华横溢,而无法“兼济天下”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天涯沦落之感,借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自己心头的哀感,是很自然的。

三、异族侵凌的悲恨

在《汉宫秋》中,作者着意点染了匈奴的强大,这是对十三世纪中国历史的真实描绘。金宣宗时,成吉思汗兵围中都,金王朝被迫以歧国公主和亲;元世祖时,伯颜丞相率兵包围临安,向南宋王朝强索了大批宫女。至于元灭夏、金、宋时,后妃嫔女、王室宗女被奸淫蹂躏,被掠卖为奴为妾者更多。那一般老百姓的妻女被蒙古军队掠抢污辱者,更不计其数。因此,一些有正义感的文人把昭君出塞的故事渲染上更凄凉悲壮的气氛,以泄胸中悲愤,它不仅符合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唱出了中原各族人民的心声。

生活在元初的马致远,倍尝民族压迫之苦,所以从民族意识出发,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以隐晦和间接的方式,哀悼灭亡了的中原王朝,对元蒙统治者民族压迫和屠杀表达不满,我们不妨看一下《汉宫秋》第四折中咏唱孤雁的一支【白鹤子】曲:“多管是春秋高,筋力短;莫不是食水少,骨毛轻?待去后,愁江南网罗宽:待向前,怕塞北雕弓硬。”这正是“国破”家亡之后,中原人民流落无依的生活写照,作者借用王昭君这只北飞的孤雁,抒发内心激情,倾泻中原各族人民受异族侵凌的悲恨,以极悲怨的格调唱出了人民的哀痛,描绘了一幅真实又复杂的时代悲惨衰微的画卷。

四、对中原死节之臣的颂扬

在马致远《汉宫秋》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她集中了中国古代妇女的高贵品质,美丽、聪明、善良、勇敢,又深明大义,在民族危亡关头,她能毅然决然地牺牲个人的一切,慷慨赴国难,同时又能保持高尚的人格,决不屈膝以色事敌,有着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政治原则。

《汉宫秋》之所以不同于以前一切昭君题材的文学作品,第一次把昭君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到为大义而抗争死节的处理,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他通过塑造这样一个崇高的悲剧人物形象,表明了对故国的思念和热爱,在对元蒙贵族黑暗统治的不满的同时,表明了对中原死节之臣的歌颂。

在当时中原各族人民奋起反抗元蒙军队南侵的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民族大义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南宋丞相文天祥正是他们的典范,“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被俘后仍宁死不屈,充分表现了一个汉族士大夫高尚的民族气节,《汉宫秋》中的昭君形象,正是当时千万个死节之臣的形象体现。

五、对卖主求荣之辈的无情鞭挞

《汉宫秋》里的毛延寿,“百般巧诈,一味谄谀”,是一个被皇帝宠信的奸佞贪鄙的近臣。但是作家把画工毛延寿变为中大夫毛延寿,主要不在揭发他的贪污舞弊,而是谴责他的献图叛国。

马致远还借汉元帝之口,对以尚书令五鹿充宗为首的文武大臣,作了沉痛而尖锐的斥骂:“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递流。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像这样的曲子,《汉宫秋》第二折、第三折共有九支之多。通过对当时卖国求荣或贪生怕死的文臣武将丑恶面貌的揭露,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怯懦、妥协、不敢抵抗外侮的臣僚的严厉指责,显然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六、对忠贞不渝爱情的歌颂

《汉宫秋》不仅是一场个人悲剧、政治悲剧,而且也是一场爱情悲剧。在剧中,马致远把王昭君处理成对汉元帝有爱情的妃子,同时也肯定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剧中通过汉元帝灞桥送别和在深宫中怀念昭君,表现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依恋和怀念。在马致远笔下,汉元帝是一个多情善感的帝王。特别是在第四折中,作者先让汉元帝做了一个梦,梦见王昭君从匈奴逃回汉宫,但他还未来得及与王昭君细诉衷肠,即被长空大雁的叫声所惊醒。于是他徘徊于殿前,对着大雁,淋漓尽致地倾诉了自己极度苦闷忧伤的感情。在对汉元帝对王昭君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的同时,更加深了戏剧的悲剧气氛和现实意义。

总之,《汉宫秋》激昂地表达了马致远对统治者的悲愤和抗议,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倾注了他对社会和人民命运的关心,是一部优秀的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剧作。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汉元帝马致远王昭君
《天净沙·秋思》新编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回天乏术的傀儡皇帝
明妃王昭君
马致远及其神仙道化剧创作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怎样劝人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马致远:听他端坐瘦马自吟自话
马致远神仙道化剧之宗教精神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