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法的铜仁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评价

2016-02-15高宇琼郭春喜张福星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2期
关键词:植物景观铜仁市层次分析法

高宇琼 郭春喜 张福星

摘 要:目的:通过评价铜仁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及确定影响道路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铜仁乃至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的道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以铜仁市主要交通干道和街区中具有代表性的12条道路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择10个道路植物景观主要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模型,对铜仁市主干道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83.3%的道路植物景观评价在Ⅲ级以上,说明铜仁市道路植物景观整体效果较好。

关键词: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层次分析法(AHP);铜仁市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95-03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市的形象有重要的作用[1]。城市道路分割和连接着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担负交通的主要设施,同时城市道路空间组织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和表现窗口[2-4]。在城市道路景观中,植物是主要元素,其景觀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地系统质量[5]。植物景观评价主要是指景观的视觉美学,最早始于美国[6]。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SBE)、语义分析法(SD)、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描述因子法等理论及方法对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7-9]。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铜仁市主干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铜仁乃至西南地区中小型城市道路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对铜仁市主要道路景观进行了调查,以环东路、环北路、东太大道、锦江南路、锦江北路、梵净山大道、清水大道、南长城路、金鳞大道、滨江大道、市府路、共青路12条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主干道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AHP模型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铜仁市道路景观,从园林美学、生态学、绿化效果出发,参照道路景观常用的评价因素[10-12],结合铜仁市道路植物景观的特点,构建铜仁市区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见表1。

2.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2.2.1 建立判断矩阵 根据上一步确定的模型层次,构造判断矩阵,从而建立出A-B、B1-C1-3、B2-C4-7、B3-C8-104个矩阵。判断矩阵的值采用1~9标度方法,按照其重要性赋值。

2.2.2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首先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经归一化后,其相应的特征向量ω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ω。

2.2.3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会影响后续计算的进行。因此,需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C.R值。当C.R<0.100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分配合理,可进行后续分析。否则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11]。

2.3 评价标准及过程 邀请本地区园林行业专家15名,组织实地评价道路景观,按照评价标准在调查表上打分。评价标准参照其他景观评价研究成果[11-13],结合铜仁市园林发展自身情况及特点,对每个评价因子按照86~100分、71~85、60~70分、59分以下分为4级评价标准,进行打分。

2.4 景观综合评价 在评价铜仁市道路景观时,采用景观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B为景观综合评价指数;Xi 为权重;Fi为评分值

其次:利用上式中得到的B,计算道路植物景观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式中:M′为道路植物景观质量分数,B′为理想道路植物景观评价指数(标准状态下的得分值100)。

最后,利用所求得的M 作为道路植物景观分级的依据,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级法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得到所调查道路植物景觀等级[14]。

2.5 数据处理 采用yaahp软件和Micsoft Excel 2013统计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仁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及观赏性分析 通过对铜仁市的12条城市主要道路绿化植物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铜仁市道路绿化主要植物有32种,分属于24科28属。乔木12种,以香樟、桂花为主;灌木10种,以红花檵木、小叶女贞、毛杜鹃为主;草/地被/花类11种。行道树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较少。从观赏角度来说,划分为观花、观叶、观形、观干四种类型。结果表明:观花类共11种,其中乔木类占36.4%,灌木类占27.2%,草/地被/花类占36.4%;观叶类共14种,其中乔木类占21.4%,灌木类占50%,草/地被/花类占28.6%;观形类共6种,其中乔木类占50%,草/地被/花类占75%;观干类1种,为乔木。

3.2 权重及排序结果 根据所构建的矩阵,赋值后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矩阵A-B、B1-(C1-C3)、B2-(C4-C7)、B3-(C8-C10)的一致性比率分别为0.017 6、0.051 6、0.093 9、0.027 9,都小于0.100 0,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权重分配合理。总层级排序结果见表2。植物的观赏特性(C1)、植物景观与生境的和谐性(C3)、景观空间的构成合理性(C8)、植物造型丰富及合理性(C9)是铜仁市道理植物景观中主要因素,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21 88、0.137 8、0.157 0、0.186 2,说明植物在城市道路景观造景中,除了美化环境,还有组织道路空间的功能。

3.3 铜仁市主干道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结果 12条道路的植物景观质量分数,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被调查的12条道路的植物景观质量分数分布在50~80,其中,滨江大道的植物景观质量分数最高,为72.13%,说明其植物景观最好。而环东路的植物景观质量分数最低,为56.56%,说明其植物景观最差。分值在70%以上为Ⅰ级(优),3条道路。分值在65%~69%为Ⅱ级(良),共3条。分值在60%~64%为Ⅲ级(一般),共4条道路。分值0%~59%以上为Ⅳ级(差),共2条道路。

4 讨论与结论

研究发现,铜仁市绿化植物种类数量相对较少,如行道树基本为“市树”桂花,虽凸显城市特色,但也造成了道路景观千篇一律的感觉,而紫薇作为重要的观花植物,并未被有效的利用。此外,道路配置的行道树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缺少落叶、针叶树种,缺少冬季欣赏枝条美。因此,应适当调整常绿树与落叶树、针叶树与阔叶树的比例,加强观赏植物的种类,从整体上提高植物造景效果,各条道路可选用不同的行道树及绿化植物,形成“一道一景”。

在植物景观空间层次方面,旧城区的道路多只有高层植物景观,中层、低层植物景观较差,导致景观空间层次感差,影响绿地整体性,道路生态效益差。因此,应尽量采用多种生活型混搭方式,最好采用“乔-灌-草”结构,营造自然式景观,在保证交通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绿化空间。

参考文献

[1]马丽.天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11.

[2]任琪,李峻峰.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生态化设计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25-128.

[3]范蠡,闫红伟,李想,等.沈阳浑南大道道路景观状况评价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49-352.

[4]杨贤均,邓云叶,陈立军.城市道路景观综合评价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1):186-188,201.

[5]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4):394-397.

[6]张哲,潘会堂.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962-967.

[7]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 法和SBE 法研究广州公园植物景观单元[J].中国园林,2009,25(4):78-81.

[8]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20(10):54-58.

[9]郑洲翔,陈锡沐,翁殊斐,等.运用BIB-LCJ 审美评判法评价棕榈科植物景观[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1):46-48.

[10]李文敏.植物景观评价研究——以湖北九宫山风景区为例[J].风景科学,1995(2):24-28.

[11]邵鋒,宁惠娟,包志毅,等.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111-114.

[12]苏晓娜,袁菊红,韩晓昉,等.低碳城市南昌主干道路植物景观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4):311-316.

[13]王彩霞,何平,王保忠,等.株洲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数量化分析[J].中南林学院學报,2004,24(2):101-103,11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植物景观铜仁市层次分析法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江苏宜兴根大生态酒店生态景观设计
绿城“秀丽春江”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分析
浅析当代道路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