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练 以练促练 由境生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练”的优化设计

2016-02-15沈勤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语言

□沈勤琴

以学定练 以练促练 由境生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练”的优化设计

□沈勤琴

“练”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优化练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生本”理念,做到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优化“练”的设计,首先要尊重学情,以学定练。可以循文设路,用“练”推动文本习得;寻点展路,用“练”促动言语习得;顺情延路,用“练”牵动情感习得。其次要以练促练,丰富功能。可以通过文本转换,丰富言语实践;范式导航,培养学生能力;内容组块,激活学生思维。第三要由境生练,还学于生。可以通过结合文境、链接文境、跳出文境等方式实现。“练”是趣味化的活动,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翻转课堂,还学于生。

练习 优化 学理 组块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将它与书面作业联系在一起,是单一指向学习结果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练习忽视实践,缺乏实质性的较高级别的思维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没有真正经历语言实践。比如辨字组词,学生积累一两个相关的词语即可应对,长年累月这样训练,只能让学生语言枯竭、思维停滞……这样的“练”显然有背于现代教育理论,有背于人的身心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练”既是过程,又是目标。作为过程,要充分赋予“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积极投身于实践的全过程;作为目标,则应重视“练”的效果。因此,教学中,优化练的设计非常重要。“练”的内涵如此丰富,指向如此多元,我们该如何构建语文课中的“练”呢?

一、以学定练,遵循学理

“学理”,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包括学习动力原理、学习过程原理等。遵循学理,摸准起点,设计合适的练,就能水到渠成。

(一)循文设路,用“练”推动文本习得

有的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内容集中。我们遵循作者的思路设计练习,学生便能自主、轻松地习得文本。

如《母鸡》一文语言亲切自然,结构上采用对比的方式,内容清晰,浅显易懂。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心理,创设有梯度的练。层次一:“夸母鸡”,教师示范引领,帮助学生学会梳理内容,找关键词并转换语言;层次二:“数落母鸡”,让学生用上前一练习方法自主尝试;层次三:“对比着夸夸母鸡”,综合前两练习的知识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这样的练是基于学生能力设计的。从“操作—强化”理论看,三个练习的能力指向口语表达,聚焦“用上关键词、典型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他语文能力也蕴含其中。从逻辑看,从学会方法到尝试运用,接着发现写法,再度提升表达,“说”的训练融合了内容解读、学法指导、写法运用。由易到难,前一“练”成了后一“练”的起点,学生就在“练”中发展能力。

(二)寻点展路,用“练”促进言语习得

一位教师在教学《桥》一课时,以“拟人”为“点”设计了“练”的活动。

选择一句,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山洪咆哮着。像野马。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雨突然大了。像倒。②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像一座山。

在学生练习后,教师利用这个点,展开导学:(1)交流句子,强化“拟人”要点:把物当人写。(2)感受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形象、生动,感受人物形象。(3)替换原句,发现短句的作用,并发现全文语言风格。(4)再次比较:写山洪的句子为什么不用短句?(5)总结:写作时,不仅要用上修辞,还要选择合理的句式。(6)拓展:用上修辞,结合想象,写下面的场景:①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②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个片段,教师抓住“拟人”这个点,通过两个层次的练,引导学生读懂了短句的作用,读出老汉的形象,学会了表达。这一“练”,集中在一个点上,学生习得了语言,读懂了内容,感受了环境,活化了形象。

(三)顺情延路,用“练”牵动情感习得

以“练”为主的语文课堂,有时为了凸显练,会回避情感的习得。其实,学语文的最终指向应是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情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可以通过“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受到浸润。

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可以抓住作者的情感,设计三个层次的练。层次一:小组合作,描述“和平之花”,感受幸福与快乐;层次二: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上“虽然……但是……”写话,感受失去父亲后的悲痛心情;层次三:找对比图片,再次用上“虽然……但是……”写话,感受战区孩子的痛苦。

战争离孩子很遥远,体会丧失“和平之花”的悲痛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通过第一层次的练,学生联系了生活,感受了自己的幸福;然后在关联词的帮助下,重组文本,发现了情感上的对比,感受了雷利的悲痛;最后学生再次对比发现,拓展写话,情感再一次提升。推动情感出发不是只有读一种形式,通过合适的“练”,不断地为学生铺路,情感同样可以激发。

二、以练促练,丰富功能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努力让学生在习得内容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锤炼意志,让学生有丰富的、多元的收获。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尝试“以练促练”的方法。

(一)文本转换,言语实践

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重要。教学中,可通过将两种文本转换,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如有位教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将连续性的文本转换成非连续性文本(如下表)。

时间地点划燃火柴 产生幻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结局

然后,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层次的“练”。

层次一:利用信息,说主要内容,概括表达;层次二:抓一次幻想复述,生动表达;层次三:发现重复,改写第四次划燃火柴的情境,比较、了解“跳出重复”。

从以上教学中可以发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多次转换,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丰富表达,发现创作技巧。原本平面的“练”通过三个“练”的推进,功能变得丰富。

(二)范式导航,能力先驱

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设计一些前置性的练还学于生,激活思维,发现起点。但是,前置性的“练”也要考虑学生的起点,要在尊重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练”。如何使前置的练既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能发现学习“盲区”,为教学指明方向?我们可以给学生做一定的范式引领,帮助学生自学。

如特级教师盛新凤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采用了做批注的练习形式。这是常见的训练内容。但以往我们看到的基本是这样的:读这段话,做做批注。至于做什么?怎么做?不明了。长时间训练后,学生还是不得其解。而盛新凤老师设计的这个练的指向就非常明确: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居里夫人略显疲倦的原因。并在提供的练习材料中画出句子,指明批注的位置,还做了示范:工作量大。学生通过独立研读,得出了另外四个原因:过程复杂、环境差、很危险、时间长。

这种练,是基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练。给学生范式引领,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学生自然地就打开了那扇门,收获了不曾拥有的知识与能力。

(三)内容组块,思维先导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维的训练不能脱离语言的外壳。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抓住思维含量高的语段、句群进行思维训练,学生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练思维,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练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们往往只关注音、形、意的习得。如果能够将内容进行整合、组块,词语教学便能展现其风采。在教学《槐乡的孩子》,笔者就抓住两组词语展开教学:槐乡、槐树、槐米、花苞;云雀还没有歌唱黎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月落柳梢。笔者摒弃了读一读、说一说的教法,采用了“找规律猜词(猜一猜“槐米”后面的词是什么)”“联系生活拓展”“给词语排序”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构词的规律、词语的特点。同时借助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寻找“槐米就是花苞”的依据,顺势学习复杂语段;还借助时间词,梳理内容。显然,词语组块学习,为学生赢得了广阔的空间。辅之以趣味化的练,学生的思维在这两组词语的引领下,越来越开阔,越来越深入。

三、由境生练,还学于生

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在自然、无痕中习得知识,掌握能力。因此,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

(一)结合文境创设练

有的文本情节性强。设计“练”的时候,可以将情境不断还原,让学生充分享受角色体验的乐趣,自然地提高能力,习得知识。

如教学《两小儿辩日》,可以从两小儿争辩的语言中发现辩论的技巧:有依据,有条理,有气势。在文境中找到“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的点,让学生用上辩论的技巧,结合孔子的生平资料,与两小儿辩一辩:吾以孔子多知也……学生的角色立刻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者,而是自然地融入“辩”的氛围中,成为故事的参与者。角色发生转变后,学习的兴趣提升。既内化了技巧,同时又深化了对孔子形象的认识。

(二)链接文境创设练

编进教材的文本常常会有一些删减或调整,有的背后还有重要的背景资料,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学这样的文本,可以寻找与文境契合的相似点进行拓展,并在拓展的情境中设计“练”。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一课的背景是印第安人放弃自己居住的土地,以低廉的价格转让给美国白人。而印第安人却有着骁勇善战、无惧死亡的性格特征。在这两个有冲突的资料中,我们能解读出印第安人放弃土地的理由:更好地保护土地,从而更深地理解他们对土地的情感。利用这冲突,我们还可以链接一个新的情境,让学生练写演讲稿:西雅图在自己的人民强烈要求坚守土地,誓死抗争的时候,他会发表怎样的演讲?通过这一链接,学生自然想到了西雅图所采用的反复、排比等演讲技巧,自然地运用了跟祖先紧密联系的山川河流等素材,重组教材,转换角度,提升语言能力。

此外,文学作品中留白也往往是“练”的关键处。抓住空白点,创设富有情趣的练,课境不但不会离开文境,还能推动课境。

(三)跳出文境创设练

有的文本,看似平铺直叙,没有集中的语言点,也没有典型的训练点,教学这样的文本教师要学会跳出文境创设练,引导学生习得更重要的语文能力。

如教学《乌塔》一课,盛新凤老师设计的“练”便是跳出文境组建的:说得简洁,对得自然,驳得有理。这三种练是以三种口语形式构建的,借助三个板块,学生不断获取文本信息,锻炼口语能力,在“说”的训练中,活化了人物形象,学会了思维技巧,习得了表达技巧,还内化了语言。

像这样富有情趣的练,凸显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断地经历有效的语言实践,提升思维,用“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潮.语文学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言是刀
情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