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天”是一首诗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解读和预设

2016-02-15祝贵耀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小节预设大海

□祝贵耀

“春天”是一首诗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解读和预设

□祝贵耀

选编进教材的儿童诗有的是童话诗,有的是寓言诗,有的是科学诗,还有的是故事诗……无论是哪一类儿童诗,都反映着儿童的生活和情感,都是儿童生活的诗意存在。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认为:“儿童本位、儿童中心、儿童视角、儿童情结,这些都是铸就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一首优秀的儿童诗也一定是从儿童视野出发,以儿童的语言勾画出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和心灵世界,跳动和张扬着儿童精神。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而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四次叩问,一次次触痛儿童柔软的内心,这是儿童对战争的控诉与抗议。其实残酷的战争摧毁的岂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还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无孔不入,它摧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于是,诗人在最后一个小节发出了内心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读读诗尾这个省略号吧,有人说从中还读出了诗人希望给孩子们一场快乐的球赛,一顿幸福的晚餐,一个温暖的家……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但此时此刻,诗人希望与祈盼的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课桌原本就是平稳的,教室原本就是洁白的,可如今这成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祈盼,那是多么揪心,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读,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读准4个生字,读通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角色对读”“台阶图示阅读”“师生改编读”“模仿练笔”,体会诗歌表达的方式与表达的情感。

3.通过质疑与拓展朗读,感悟“春天”的特殊含义。

围绕以上目标,我预设的教学板块如下:

第一板块:课前聊读,走进“春天”

1.提问:看到“春天”一词,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2.阅读几首关于“春天”的童诗。(《春天》《春天被卖光了》)

(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儿童对于春天有一份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喜爱。课始,让儿童与“春天”对话,唤起流淌在他们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欢歌笑语、追逐嬉闹……在这份暖暖的积蓄之下,再推荐儿童读两首关于“春天”的童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金波先生的《春天》,感受童诗里“连环扣”的乐趣;以猜猜题目的方式读金子美铃的《春天被卖光了》,感受童诗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块:课始预学,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1.出示课文题目:《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请学生读题。自由朗读。指名分小节朗读。

2.交流讨论: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意图:踩着“春天”的步伐,走进一首题目带着“春天”的诗歌,开启“春天”之旅。)

第三板块:课中探学,读出感情、读会形式

1.品读诗歌第1~4小节。

(1)分组听写词语。

A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组:战舰、水雷、坦克、大炮、导弹、地雷。

(2)同桌对读,发现这两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诗歌表达的特点。(板书:对比)

(3)比较,画出“这究竟是为什么”,结合男女生对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板贴:这究竟是为什么;板书:反复)

(4)依着“词语卡片台阶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及第2~4小节,体会不同朗读方式下情感表达的不同。

如“上楼”的台阶:

(5)追问想象:战争摧毁的岂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还有……请学生模仿练笔。

(预设意图:诗歌教学始于“读”,也成于“读”。两组词语对读,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与四起的硝烟形成的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体验对战争的恐惧;四次角色对读,学生感受到四次追问形成的非同寻常的反复,在反复中体验对和平的渴望。“台阶图”式的导读,通过“上楼”“下楼”“忐忑楼”的朗读,让原本抽象的朗读指导变得可视、可思,继而在朗读中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语文思维。)

2.品读诗歌第5小节。

(1)引言朗读。请学生齐读第5小节。

(2)聚焦词语。师:如果聚焦一个词语,你会把目光定格在哪儿?(请学生圈词并说说理由,学生板书词语)

(3)师生合作朗读第5小节。

(预设意图:在学生交流写作内容之后,教师蓄势而引:战争摧毁了原本美丽、宁静的家园,战争夺走了原本自由、快乐的童年。据统计,从1990~2003年,在这短短的13年间,就有200万儿童因战争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平均每天有400多个孩子因战争离我们而去。让我们走进诗歌,听听这一刻我们共同的心声……于是在这五分钟的教学板块中,学生从朗读到定格词语,再到朗读,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阅读体验,最后在教师引领下回环诵读,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呼唤。)

第四板块:课末拓学,读懂“春天”

1.回读题目,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读懂“春天”的含义。

2.拓展阅读《春日》,感受这个“春天”的梦。

(预设意图:春天是什么?在儿童的阅读经验里,春天是杨柳依依,春天是百花争艳,春天是莺歌燕舞……但这首诗歌里的“春天”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来自诗歌的阅读冲突,课堂上教师四次追问——那蔚蓝色的大海一定是春天吗?那金黄色的沙漠一定是春天吗?那蓝得发黑的夜空一定是春天吗?那绿茵茵的草地大概也不止属于春天吧——再次诱发学生和诗歌前一部分的阅读产生心灵的共振,读进诗人的内心深处,读到一颗纯真的暖暖的童心,一种朴素的“春天”意象在儿童心中发芽。这个时候,配上《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的音乐,再轻轻地读读金子美铃的《春日》,对孩子们说——你们就是老师的春天!)

(浙江省嘉善县实验小学 314100)

猜你喜欢

小节预设大海
大海捞金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令人兴奋的大海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承德清音会16首乐曲段落分析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