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2016-02-15张红

新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红肿静脉炎红花

张红

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浙江 金华 3210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张红

金华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浙江 金华 3210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化疗并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8例。中西医组以50%硫酸镁联合复方红花酊交替湿敷,西医组以50%硫酸镁湿敷,2组均连续用药1周。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临床症状、静脉管壁硬度和弹性恢复的情况,并比较治疗后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的缓解时间,判断治疗1周后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组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治疗1周后,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缩短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的缓解时间,有效地保护血管,且方法安全、简单。

静脉炎;化疗性;中西医结合疗法;复方红花酊;50%硫酸镁

化学疗法(以下简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但因大多数化疗药对血管壁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加之反复的穿刺可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化疗性静脉炎,造成患者局部疼痛不适,从而中断化疗给药途径,影响疗效。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方面尚无特效的药物与方法,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具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本科化疗并发生化疗性静脉炎的患者,共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8例。中西医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4~87岁,平均(67.1±7.6)岁;静脉炎分级:Ⅰ级29例,Ⅱ级12例和Ⅲ级7例;部位:手背28例,前臂20例。西医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36~89岁,平均(67.6±7.1)岁;静脉炎分级:Ⅰ级31例,Ⅱ级11例,Ⅲ级6例;部位:手背30例,前臂18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静脉炎分级和病变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制定的静脉炎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及分级[1],且表现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或有硬结;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血栓性静脉炎者;皮肤破溃及感染者。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医组 予以50%硫酸镁联合复方红花酊交替湿敷,用无菌纱布浸取药物(先用50%硫酸镁,后用复方红花酊),在静脉炎部位沿静脉走向持续湿敷,并以胶布固定,每次60 min,每天2次。

2.2 西医组 予以单纯50%硫酸镁湿敷,具体用法及用药时间同中西医组。

2组均连续用药1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评估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临床症状、静脉管壁硬度和弹性恢复的情况,并比较治疗后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的缓解时间,判断治疗1周后的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2]显效: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静脉管壁硬度和弹性基本正常,静脉穿刺顺利。有效: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静脉管壁明显变软和弹性基本恢复,可行静脉穿刺。无效: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等症状仍未消失,静脉管壁硬度和弹性改善不明显。

4.2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见表1。中西医组局部组织疼痛和红肿缓解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1周后,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西医组的总有效率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

表1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

表1 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d

与西医组比较,①P<0.05

组别中西医组西医组n 4 8 4 8疼痛缓解时间2 . 7 2 ± 0 . 4 0①3 . 1 7 ± 0 . 6 1红肿缓解时间4 . 9 3 ± 1 . 0 7①6 . 2 5 ± 1 . 2 3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20%~25%,原因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多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细胞毒作用明显,其强酸、强碱的特性可干扰血管内膜细胞的代谢和机能,加上化疗需多疗程反复用药,长期输液或静脉注射可刺激血管壁、损伤静脉血管内膜,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表现为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或硬结,严重时引起皮肤溃疡、坏死,最终导致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及血管塌陷[3~4]。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硫酸镁、肝素钠盐水外涂等进行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疗效不确切[5]。

化疗性静脉炎属中医学脉痹、恶脉等范畴,其病机为药石攻伐致血脉受伤,血瘀气滞,邪毒内蕴伤及肌肤[6],治疗当以祛热解毒、化瘀通脉与消肿止痛为主。复方红花酊的主要成分为红花、大黄、三七、蜈蚣、酒精、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其中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大黄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三七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酒精挥发散热,起冷敷作用,利多卡因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炎症吸收。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上述药物成分合用,共奏消肿祛瘀、活血通脉、消炎止痛之功效[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组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的缓解时间均短于西医组,治疗1周后,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缩短局部组织红肿和疼痛的缓解时间,有效地保护血管,且方法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1]王敏.化疗性静脉炎的分级及护理[J].中外医疗,2009,22(10):279.

[2]罗会俊,朱淑芳,王小毛.多磺酸粘多糖联合中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9 (10):143-144.

[3]王建华,孟果,梁敏.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及防护[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3040-3041.

[4]叶赞,张娜,张兰凤.国内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的临床证据及评价[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8):1-4.

[5]石镁虹,刘珉甬.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预防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354-1356.

[6]周秀敏,朱丽杰,张秀梅,等.中医药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8-340.

[7]罗飞燕,徐小梅,李健鸿.复方红花酊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 (5):762-763.

[8]王绮琼,罗飞燕.复方红花酊治疗化疗性静脉炎16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4):438.

(责任编辑:吴凌)

R543.6

A

0256-7415(2016)01-0198-02

10.13457/j.cnki.jncm.2016.01.090

2015-08-15

张红(1979-),女,护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红肿静脉炎红花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