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16-02-15陈威妮刘志龙段素静陈丹
陈威妮,刘志龙,段素静,陈丹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珠海 519020
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陈威妮,刘志龙,段素静,陈丹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珠海 519020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2组均采用弥可保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Toronto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治疗组速度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应。无脱落病例。结论:当归四逆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能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当归四逆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DPN发生,调查发现,6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1],最常见为远端对称性感觉多发神经病变,严重者可致残、致死。本病属中医学痹证、消渴筋痹的范畴,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通草等组成。其功能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主治四肢逆冷,肢体痹痛等证候。从症状来看,与DPN常出现的肢冷、麻木、疼痛相似。本研究通过对60例DPN患者进行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DPN 3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DPN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3—2014年在本院治疗的DPN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40±8.22)岁;糖尿病史(8.67±3.23)年,DPN病史(2.25±1.27)年;空腹血糖(10.17±2.05)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5± 0.93。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40± 7.04)岁;糖尿病史(8.83±2.64)年,DPN病史(2.42±1.20)年;空腹血糖(9.59±1.72)mmol/L,HbA1c%8.95±1.12。2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2009年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DPN诊断标准[2]: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血虚寒凝,脉络瘀阻证:主症:肢体麻木如蚁行;肢体时痛,多呈刺痛;四肢不温。次症:口唇淡暗,肌肤甲错,倦怠乏力。舌脉: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细或弱而涩。主症2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常规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甲钴胺(弥可保)每次500 μg,每天3次,口服,疗程4周。
2.2 治疗组 在此基础上,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处方:当归、桂枝、大枣各15 g,白芍12 g,通草10 g,细辛、甘草各5 g。每天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疗程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Toronto临床神经病变(TCSS)评分[3]及中医症状评分。TCSS评分系统分为症状分、反射分、感觉使用分3方面,其中症状分包括足部疼痛、发麻、针刺感、无力、共济失调、上肢症状,出现一项记1分,无则记0分;反射分包括膝反射、踝反射,每一侧反射消失记2分,减退记1分,正常为0分;感觉试验分包括针刺觉、温度觉、轻触觉、震动觉、位置觉,每出现一项异常记1分,无异常记0分。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主要相关症状,肢体麻木、疼痛、针刺感、乏力、四肢不温等症状,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记录0分、2分、4分、6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7.0软件处理系统,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比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内分泌学》[4]关于DPN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MNCV和SNCV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深浅感觉较前敏感;肢体麻木,疼痛症状减轻,MNCV和SNCV较前增加5 m/s以下。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深浅感觉及肌电图无变化。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2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3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见表2。2组治疗4周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治疗组速度增加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m/s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mm/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43.16±2.34 49.19±2.21①②42.72±2.26 46.94±2.23①腓总神经41.3±1.88 51.44±2.94①②41.42±1.93 45.75±3.12①正中神经39.35±1.97 48.47±2.74①②39.66±2.07 44.80±2.00①腓总神经42.09±1.76 51.35±3.09①②42.49±2.24 45.86±7.73①M NCV SNCV
4.4 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见表3。2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4。2组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比较() 分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7.80±1.90 7.93±1.91治疗后4.33±1.97①②5.37±1.67①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
表4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8.40±3.54 8.47±3.47治疗后3.67±2.29①②5.13±2.71①
4.6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2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脱落病例。
5 讨论
DPN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但普遍认为与糖代谢紊乱状态下糖基化产物的沉积、多元醇旁路的激活、局部微血管受损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导致周围神经水肿、坏死,影响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可用于评价DNP的严重程度及可能存在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与神经电生理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5]。本研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DNP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情况,探讨当归四逆汤对DPN患者总体疗效、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为防治DPN提供更好的临床依据。DPN患者阴津亏损、血失濡润而成瘀,导致气血不畅、脉络痹阻、筋脉失养,病情迁延日久,血虚寒凝、脉络瘀阻。当归四逆汤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通草通行血脉,起养血散寒、温通经络之功。本观察结果表明,当归四逆汤不仅对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肢麻、疼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还能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总体疗效。且在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10):721-723.
[3]Bril V,Perkins BA.Validation of the 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 for diabetic polyneuropathy[J].Diabetes Care,2002,25(11):2048-2052.
[4]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2.
[5]刘凤,毛季萍,颜湘,等.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12):1137-1141.
(责任编辑:骆欢欢)
R587.2
A
0256-7415(2016)01-0058-03
10.13457/j.cnki.jncm.2016.01.027
2015-06-04
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0131048)
陈威妮(1984-),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刘志龙,E-mail:zhuhaizhil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