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反思
2016-02-15◆张燕
◆张 燕
(山西省大同市第七中学)
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反思
◆张 燕
(山西省大同市第七中学)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创新的应用效果却受到一些问题的束缚。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使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落到实处,是需要我们思考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课程理念 创新 反思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创新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切身感受到一些问题的束缚。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使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落到实处,是需要我们思考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
1.过度追求问题情境的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密切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为了创设而创设,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牵强附会甚至凭空捏造,使得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主题内容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偏向于去理解情境中创设的所谓“问题”,反而顾此失彼。
2.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形式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存在只重形式、忽视效果的问题。众所周知,数学是严谨而注重逻辑性的,而且初中数学教学对象又是一群心智不太成熟的“大孩子”,因此如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多媒体手段使用的针对性和效率性,势必会造成“上课热热闹闹,下课不知所云”的情形。
3.个体差异视角下学习困难学生边缘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数学课堂教学应面向所有学生,因材施教,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身所需的发展。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两难境地,使得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多的停留在口号上。同时,由于教师精力、时间有限,导致教师将更多的课堂资源分配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被逐渐地边缘化。
二、对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思考
1.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认识不彻底
一方面,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并不重要,进而缺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责任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就生搬硬套,新瓶装旧酒,忽略了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能力不足。教师要在了解众多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因时、因课制宜,才能使课堂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PPT课件为主。但由于部分教师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欠缺,使得PPT课件成为教学内容集中罗列展示的工具。整屏或大段内容的整体展示,不但使学生缺乏必需的反应和思考的时间,而且也使得学生对数学基础公式的推导、问题计算的严密推理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学生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适应
由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谈不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以至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有些学生并不喜欢在学习中付出太多努力的思考,仍然习惯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老师怎么讲,我就怎么学;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而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无论采取启发式、讨论式,还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都需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投入更多努力,因而使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效果受到制约。
三、相关建议
1.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应着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情境,紧贴中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第一,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针对中学生十分崇拜偶像的青春期心理,诱导学生提出和偶像相关的一些问题,如身高、体重等,然后将其设计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既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的排斥心理,又使学生学会了数字型应用题的解答。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的问题情境不宜复杂,应少而精。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着眼于数学本质的挖掘,着力于凸显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必定要求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精准而高效的。
2.分清主次,科学合理使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
随着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课堂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高效的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挑战。以PPT教学手段为例,其具有清晰表达文字图像、有效描述动态变化的优势。但同时,PPT课堂教学手段也有一些缺陷,如难于在同一页面中连贯表达前“因”后“果”。所以,PPT课堂教学手段更适合用于对动态内容的直观演示,比方说用于速度或增长程度的对比分析,却不适用于问题推导过程的演示。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已注意以学生掌握知识为主,教学手段为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手段。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意识到,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势必要循序渐进。在问答、总结等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科学使用的基础上,结合现时中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使用讨论、实验等新手段,逐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积极掌握并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学”。
3.尊重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差异,注重技巧。不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自卑心理,进而才能因势利导,做到人人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说明人有多种智能,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扬其所长。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活泼好动的学生可使其演示追及类型的行程问题;美术特长的学生可使其绘制所学知识的树状图;善于思辨的学生可使其进行概念或定理的总结。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自然会进入一个想学——愿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同时,考虑到现时中学升学压力的现实情况,还可以在进行成绩测试时编制两或三套试卷,教师事先告知学生难度的差异,由学生自主选择试卷类型。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人人用力,方能人人发展。
四、结语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究其根本,是一种程序的创新、手段的创新。而不论其如何创新,都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根本”的基本理念。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适时适宜的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创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课堂,才能使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在实处。
[1]彭长根.数学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09).
[2]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的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3]张燕.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浅探[J].中国基础教育导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