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思考和练习”

2016-03-10刘艳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练习题编者导学

◆刘艳荣

(大庆石化一小)

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思考和练习”

◆刘艳荣

(大庆石化一小)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准确体会编者意图,正确处理好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充分发挥“导教、导学、导练”的功能,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使教师上起课来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了高效与时效的课堂。

“思考和练习” “导教”功能 “导学”功能

“思考和练习”是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者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安排在新课后面的习题。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体现课程标准和编者的意图,具有“导教”功能;能揭示知识的重难点,具有“导学”功能;向学生提供了训练的途径,具有“导练”功能。因此,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思考和练习”,能让教学富有时效性和高效性。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处理思考和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三导”功能呢?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思考和练习”在教材中的地位,克服“思考练习无地位,课后训练不到位”的现象。

一、发挥“导教”功能,构建教学思路

“思考和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所以,我们再备课时,必须对课后的练习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研究答案,解决“是多少”

(1)引导理解和巩固发芽率的意义和求发芽率的方法,详细讲解例题,巩固本节课本节课新知。

(2)改变题的条件,出示以下三道题:①五年一班种了80棵树,活了76棵,求成活率。②五年一班同学种了80棵树,死了4棵,求成活率。③五年一班种了一些树,活了76棵,死了4棵,求成活率。通过这三道题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拓宽知识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求百分率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研究编者的意图,解决“为什么”

编者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要训练学生什么能力,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前必须搞清楚的,从上面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不难看出,编者除了要训练学生准确理解百分率的意义和解题方法之外,更注重训练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时,一定要努力去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

3.备解题方法,解决“怎么求”的问题

老师在掌握了练习题的答案、解题思路和作者的出题意图之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指导学生能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且帮助和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便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完求成活率之后,进一步引导提问:要想求植树的成活率,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通过层层剖析、步步深入,促使学生主动思维,深入思考,从而掌握方法,思维的条理性得到训练。

二、发挥“导学”功能,注重能力的培养

“思考和练习”是编者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有一定的目的性。体现了对学生某一种能力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老师从多方面地去认识和研究它,让它发挥功效,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认为老师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释疑解惑”,通过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练习。

2.引导“学习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该落实在扎扎实实的课堂训练中,善于从常见的知识中抽象出带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成活率之后,再加深一些难度,拓宽一些知识,让学生求出勤率、出油率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学到的求成活率的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与扩展,经过思考与讨论,理解出勤率、出油率的意义,进而找到解决这些生活问题的方法。由“讲解——学生做题”变为“讲解——学生做题——质疑——拓展——评价”,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发挥导练功能,提供训练的途径

“思考与练习”是教材编者意图的体现,每一节课的习题,编者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梯度,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带※的拔高和开拓思维的题(以前的思考题)三种类型,以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三类的练习题一般不做共同要求,只提供给有能力的同学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做到:

1.领会意图,把握好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老师要认真研究三种类型图的训练要求,把握好不同类型题的训练重难点,基本练习是要求所有的同学必须掌握会做的,提高题中上等的学生能理解,会做,带※的题只是提供给部分尖子生,这样使练习的训练有所侧重。从而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训练有方。

2.明确要求,保证课堂训练到位

在训练时,必须达到标准。使训练有度,克服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教师在讲完新课时随意在黑板上出几道练习题,来打发剩余的时间,这样是不可以的,一定要遵循编者的意图,结合教材的练习梯度来进行练习,当然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地变换一下练习的前后顺序,或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适当的练习,都是可以的,但是增加的练习题必须有目的性,安排在适当的层次上。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有一定的训练达标度,作为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好训练的分寸,确保练习到位,达到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能准确体会编者意图,正确处理好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充分发挥“导教、导学、导练”的功能,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使教师上起课来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了高效与时效的课堂。

猜你喜欢

练习题编者导学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编者语
编者语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