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6-02-15董显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董显锋

(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董显锋

(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期望,更与当前农村教育的发展不相适应。“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分层教学 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家庭和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初中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农村,这一点尤为突出。“分层教学”是一种比较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得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背景

(一)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的提出历史悠久,自17世纪中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就阐述了“班级授课制”。这种“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口号,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知识范围,开始从原来的贵族教育逐渐平民化。很明显,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教师在一个教室同时教授几十个学生,按年龄编排班级,教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着相同的学科,然后又以相同的测试接受统一评价,从而区分出成绩好与差的学生。这种方式有其利,也必有其弊。班级授课的优点是看到了学生的共性,缺点是顾不了学生的个性。到了19世纪末期,有专家学者倡导“按学力、成绩分班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此来纠正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但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时,这种教学形式遭到各种非议:不够民主、容易造成对“低能儿童”的歧视。随着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各国意识到科技落后产生的危险,加速进行尖端人才的培养,使得对上世纪的“分组教学”又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

(二)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为什么不能“贤人三千”呢?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的结果。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宋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因材施教”(《二程遗书·卷十九》)。这项教学原则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在各类《教育学》论著中在论述教学原则时都一致将因材施教作为一项非常重要教学原则,成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涵义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二、分层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对学习缺乏应有的耐性,如果教师仍然按照统一的标准实施教学,将难以有效推进现有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而形成不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另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优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导致这些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能够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好,能够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外,实施分层教学也能够促进教师不断的探索,研究一些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一)分层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探索分层教学,首先就要确定学生的差异。根据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我们通常把学生的差异划分为可变性差异和不变性差异。可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变性差异是指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学科特长方面、兴趣爱好等这些方面存在的差异。相对于可变性差异来说,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可改变的,这些差异就成为学生的优势性差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特性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尽可能的做到学有所长。

(二)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原则

对“分层”教学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是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实施分层教学,要正确处理学生、教师及家长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解释和说明使他们意识到:实施分层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划分层次。

(三)分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要有一种民主、合作、平等的和谐关系,彻底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填鸭式、一刀切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允许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融入到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教学的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激励是从学生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学生创新的动机和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更多的成功;评价激励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寻找学生成功和进步,重点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进步和成功,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要有适当的宽容。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别进行不同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分层要灵活机动,随时调整(可以半年一次或是两个月一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把学生调换到适合的层次,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采用相同的课标与教材实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同一个班级教学时,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把学生分为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具体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记忆不得提升。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又要兼顾学生掌握的效果,适时的开展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具体做法包括:(1)讲课内容和方法的分层;(2)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分层;(3)教学问题的分层;(4)课堂练习设计的分层;(5)作业设计的分层;(6)评价制度的分层。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重点是要做到“困材施教,分层提高,让优生得到拓展,让差生得到转化,逐步实现全面提升”。实施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所以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进步。

[1]周国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

[2]刘学文.利用分层次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剑南文学,2012,(02).

[3]马林彦.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考与尝试.成功,2013,(16).

[4]成太.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教育,2011,(03).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分层差异
相似与差异
有趣的分层现象
找句子差异
雨林的分层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有趣的分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