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问题
——以一节篮球模块教学课为例

2016-02-15宋伦忠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拍球运球学时

◆宋伦忠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问题
——以一节篮球模块教学课为例

◆宋伦忠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

借鉴日本佐佐木在1960年发表的“身体形成论”作为教学行动的依托,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讨论,把发现、对照、确认、创造这四个环节融入到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来组织教材,注重在追求一个认识形成中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注重学生的认识在集体中的直接碰撞,使学生在集体中确认自己认识的同时,形成尊重别人、听取别人意见、互教互学等意识,并形成良好的集体人际关系。

学生 自己 发现 认识

篮球是小学、初中、高中都会涉及的重要教材,但“为什么让学生学习篮球”在各个学段的学习过程中却并不明确。在篮球教学中往往是只重视篮球的运动方式和方法的系统性,而没有注意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去考虑教育的系统性。我们是否应该清楚地知道学生们在学习篮球时,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和如何进行培养。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认识过程是:①发现(发生这样的事情);②对照(为什么是这样?如何做就成这样了);③确认(原来如此,这是关键);④创造(就这样去做)。本次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这四个环节安排在教学里,试图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和认识篮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如何解决问题。

一、单元计划的安排

本单元计划安排5个学时,大致学习内容如下:第1学时:传球;第2学时:传球;第3学时:运球;第4学时:投篮;第5学时:传球游戏。

二、课堂实录第3学时(运球)课的记录(1)(高一篮球模块1班)

高一年级学生,来自全市不同的初级中学,有城市的、有农村的;有在初中学校具备篮球运动技术基础的,也有没有什么篮球基础的等等。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模块教学,由此新形成的高一篮球模块教学班,由6个班级同时上课,由于是按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主报名组成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没有篮球基础的同学真不少,也就形成了高一年级的3个篮球模块教学班级。下面是我们实践教学中发现的学习状况:(1)手和球生硬相碰;(2)拍球时忙忙乱乱;(3)拍球用力过度,球反弹过高而慌乱;(4)球反弹过高,而身体直起,等等,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观察后,将学生召集起来,让大家各人谈谈自己对运球要点的发现。

张擏宇:运球跑时,将球向前斜拍比较容易。

晁先宇:一拼命,就容易碰到球而摔倒。

仇明轩:拍球时,如果在小腿附近就容易碰到脚。

卢佳希:球着地时,如果手的节奏与球不一致,球就会脱手。

王怀震:拍球的斜前方时,球容易回来或球跟着人跑。

对照的学习:针对晁先宇的“一拼命,就容易碰到球而摔倒”的发现进行讨论。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

井祥玉:一拼命,球再拍得低,人就冲到前面去了。

王遵善:一快跑,球与手就对不上了。

教师:那么,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们:不能慌;球拍得要稳、拍的幅度大些;注意看着球跑。

教师:对,用手一下一下稳稳地拍,大家再尝试尝试。

针对卢佳希球的“球着地时,如果手的节奏与球不一致,球就会脱手”的发现,教师问:那么又会怎样呢?

冯士景:不一致,身体就跑到前面去了。

陈小龙:膝盖就把球碰跑了。

王伟:身体在先,球再后。

教师:那么,为什么手和球对不上呢?

王伟:开始时还对的上的,途中就乱了。我想可能是没有一下一下稳稳拍球的缘故。

陈小龙:不能稳住劲,所以就乱了。

教师:我们在学习跳远起跳时,是不是讨论过人和踏跳板谁支配谁的问题?

学生们:对了,是说过。

教师:那时我们是如何考虑人和物的关系的?

同学们:人应该自由的去掌握物体。

教师:那我们现在怎么样呢?

同学们:被球推着跑,跟着球跑、被球牵着鼻子跑……

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人应该去掌握球,不能跟着球跑,我们应该加紧练习……

三、第3学时(运球)课的记录(1)(高一篮球模块2班)

吴汶杰:拍球是,不能把胳膊伸直拍,而腋下加紧,肘弯曲着拍比较容易。

郑忆文:向前运球时,拍得低些,就比较容易。

教师:为什么?

阮港:主要是不适应,手把球推跑了。

教师:为什么球拍的高呢?

杨相德:用力过大。

林宇哲:球的气太足。

教师:为什么球拍高了,身体就得向后?

学生:球高过手,于是身体向后撤,球落下时就好拍了。

李进:在腰部附近拍球容易,而且有利于向前。

教师:那为什么?

方磊:太高就得抬手,太低又得弯腰而且也容易碰脚。

教师:为什么?

张书豪:球拍得慢腾腾的容易被抢走。

武传金:拍球向前时,球向斜前拍,节奏好掌握。

教师:大家认为武金传的发现怎么样啊?

同学们:挺重要的,就得像那样运球。

四、课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怎样做就会形成这样的道理。这种由下至上的认识形成是会牢牢地记在同学们心理的。

而那种只教会学生技术形式的教法,即便是掌握了技术,也不能认为是完善的。通过学生们的篮球学习,让每个人的发现在大家的确认(对照)下,朝着“应该如何去做”,即创造的方向发展,就是我们组织体育教育的根本思路。

五、结论

上面这节课的过程,讨论了“身体形成论”的实践思想,结论如下:

1.追求认识和技术发展、身体现场的高层次统一。通过上面实例可以看出,体育学习中的认识上升到“身体的解放”“人和物的向后支配关系”等高度,以追求学生对“身体”的全面理解。

2.注重学生的认识在集体中的直接碰撞,使学生们在集体中确认自己认识的同时,形成尊重别人、听取别人意见、互教互学等意识,并形成良好的集体人际关系。

3.注重在追求一个认识形成中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如在篮球中利用跳远课中的相关道理,使学生全面地形成对身体的认识。

4.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问题来组织教材。避免传统意义的“按照动作的技术结构(顺序),用分解的方法一部分一部分地教”,主张按照学生们头脑中认识现状去组织教材、教法,从而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完整地认识运动规律和掌握技术。这就回应了开头我们提出的“中小学生都学篮球,但却不研究为什么学,结果只教篮球的运动形式”的质疑或疑问。

5.本次课只是讨论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从发现问题到得知应该怎样做的教学过程,没有将整个单元、整节课展示出来。因此,这种“身体形成论”的其他一些特点没有展示出来,但是,我们通过这种实践可以理解人们所说的“真正的神态形成”为何意,也可以大概地知道,学生们在试图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教学手段去达到目的。

猜你喜欢

拍球运球学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完形填空一则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我最喜欢的课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拍球真好玩
拍球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