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名胜楹联走进语文课堂

2016-02-15赵艺阳

中学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名胜下联上联

赵艺阳



让名胜楹联走进语文课堂

赵艺阳

每一个名胜古迹都会有不少语言精练,属对工稳,韵味优美,意境深远,书法最精美的古今楹联。这些楹联熔文学、书法、雕刻等综合艺术于一炉,独具特色魅力。这些楹联,不但起到了深化名胜的内涵,还起到了让游者加深对名胜的理解,增添对名胜的游兴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如果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观赏名胜古迹,陶冶情操的时候,能留心观察、悉心收藏这些精美的楹联,并恰当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将会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起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引进楹联,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这个先导和内驱力,学习的信心就会充足,热情就会高涨。因此,语文教师的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把名胜楹联巧妙地引入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教授沈括的《采草药》和《雁荡山》时,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是说明文,不如文学作品那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在简介作者和交代背景之前,可以先将江苏镇江“梦溪园”的一副楹联借助PPT打在屏幕上:

沈醉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有了这幅对联,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对联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其原因有三:一是它用顶格把作者的名字嵌进去了,也把他的代表作(书名)嵌进去了,有趣;二是授课的方式别致、新鲜;三是它概括性强,上联论作者常“周游列国”,实地考察;下联论作者饱览诗书,博学多才。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可以及时地介绍沈括一生的重要贡献,并帮助学生解开《梦溪笔谈》为什么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这个谜。沈括晚年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梦溪园,把生平见闻和精研科学的心得写成《梦溪笔谈》。全书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共30卷,是一部以笔记体写成的学术著作。

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因此老师几乎不要用费多大的力气,就让学生掌握这两篇说明文的重要内容、说明方法、语言特色等,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引进名胜楹联,可以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受到家庭、年龄、个性、气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发展的水平也不一致。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帮助学生“扬长补短”。我们如果能够有机地把名胜楹联引进到语文教学中去,就可以起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作用。

比如教授罗哲文的《万里长城的结构》时,为增强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引进“山海关”“孟姜女庙”里的两副楹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忘也,千秋片石铭贞

上联以“筑怨”一词,辛辣地嘲讽了封建暴君秦始皇;下联以“铭贞”一语,深情地赞扬了孟姜女对丈夫的一片忠贞之情。

然而,今人陶钝却一反旧联的格调:

万里长城屹立,秦皇功过存山证

千秋故事流传,姜女有无问海潮

显而易见,上联歌颂秦始后的丰功伟绩;下联对孟女持怀疑的态度,否认故事的真实性。

学生欣赏了这两副楹联,思维的阀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大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长城历史价值的理解。可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而为之、且持之以恒,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引进名胜楹联,可以更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把名胜楹联提供给学生,这不但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拿峻青的《雄关赋》来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我在教授时,除了简略地介绍“我国九大名关”以外,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山海关,并且巧妙地把称颂“山海关”的几副楹联展示,让学生结合文本去感悟《雄关赋》的主题。

国防要隘呼天堑

寰宇称雄是此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四、引进名胜楹,可以更进一步升华文本的主旨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引进一些旅游时搜集的名胜楹联,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当教授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时,我引进了郭嵩焘为湖南汨罗屈子祠撰的一副楹联:

衰郢失孤忠,三百篇中,独宗风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

上联引用屈原的《衰郢》篇,表现了他热爱祖国的耿耿忠心,为诗经别开生面;下联则化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楚城》绝句:“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的诗意,表达了“昔贤已杳,滩声依旧”的兴亡之感。

五、引进名胜楹联,可以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我们把名胜楹联巧妙地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不但会让语文课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对联的文化陶冶。特别是对近几年在高考中出现的有关对联的试题,学生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如,全国普通高考语文试题中就有一道以对联为题的: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副对联说的是: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

上联,“何处招魂”既体现了对屈原的怀念又暗指屈原代表作《招魂》;“香草”代表写作手法,这里借指屈原或具有其品格与才华的人。“三户地”指楚国,是屈原至死不渝而热爱着的祖国。《史记·项羽本纪》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下联,“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所以,该题的答案是:C、屈原。

又如,2004年福建高考语文第23题: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示例: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如果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就把名胜楹联引进教学中,那学生肯定不会感到突兀了。

由此可见,我们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把名胜楹联引进教学中去,将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它将大大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一中。

猜你喜欢

名胜下联上联
主位
牛年春联集锦
下期主题 和莫奈一起画名胜风景
小试身手
火山那么美我想去看看
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