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2-15李文明
李文明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文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创新能力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是可以培养的。高中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鉴于此,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想象、实践生活。
一、兴趣:创新的基本要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开放课堂是培养学生兴趣、形成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景,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如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散文时,通过照片、绘画作品、简笔勾勒等方式还原写景内容,然后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强烈的画面感来把握景物特征和作者写景的方式,也可以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完成关于景物与情理关系的探究。这种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育研究告诉我们,关注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并构建主体性教育策略,已经成为当代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例如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识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为学生开辟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教师要明确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还要注意在学生活动中的个别指导作用。如在学习《鸿门宴》时,通过学生自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让学生熟悉故事的情节,充分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也在形象的对比中对项羽的性格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达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二、想象:创新的思维基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笔者以为最有效的想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完成:
1.置身情境
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笔者在讲授《再别康桥》时,引导学生置身诗境,边读边想,边想边画,边画边悟,学生在读、想、画、悟中感受到了诗歌轻快的节奏、柔和的旋律、精美的画面和灵动的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质疑问难
布鲁纳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和氛围,变学生答题为集体研讨后自行解决,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如笔者讲授《相信未来》时,学生大多质疑前三节中比喻意象的内涵,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建议学生结合创作背景去探讨作者赋予“蜘蛛网”“灰烬的余烟”“炉台”“美丽的雪花”“孩子的笔体”等意象的深刻意蕴。一时间,课堂成了探讨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场所,学生因质疑而探讨、钻研并在交流中得到了提升,最终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3.逆向发散
在阅读作品时,我们主张不但要正向思考,而且要反向思考。如阅读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对玛蒂尔德的解读就可以从正向与逆向两个方面去思考。可以说玛蒂尔德很虚荣、追求享乐;也可以看到的可贵品质:坚强、纯真、质朴、讲信用、吃苦耐劳等。人物形象的矛盾与复杂,构成了艺术典型。我们如果用固定的思维思考问题,那就只能看到一成不变的东西,假若在顺思之后,再作一番逆向思考,那就会领悟到意想不到的内容。
三、实践生活:创新的精神源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最终形成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生活,将“学以致用”“用而促学”的倡导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教师应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把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开辟学生智能活动空间,让学生自由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交友,向劳动人民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造储存,给学生创造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教师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生活的拓展过程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创造,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创新才能的重要阵地。其长处是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因此,创新能力的许多成果都是第二课堂中取得的。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此,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日记、演课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拓宽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