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2016-02-15刘燕
刘 燕
对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思考
刘燕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了。计算机和网络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适时地应用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来。毋庸置疑,多媒体应用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内容非常丰富,具有多种优势。它图文并茂、操作便捷、动画性强、信息量大。如此丰富的手段,是不是在课堂上一股脑的全派上用场,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一、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感悟语言美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语文的媒体是语言。语文本来是语言文学,是靠嘴巴来描述的。通过我们的嘴对事物进行形象描绘,借以激起学生的情感。这才叫语言,才叫文学。如果全部用了多媒体,那语言的功能何在?可是时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很少有老师还愿意再去声情并茂地读课文,用语言对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作生动的描述了,直接用多媒体音频、视频播放。这样一来,课堂是很形象,很生动,学生一看也能明白。有专家指出:语文课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品味,要把一堂课上得像语文课。可我们现实中绝大多数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很弱,语言干瘪,文字贫乏,甚至说的话,写的作文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一句话写通顺都很难。
二、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过程
“想象是创造之母”,想象能力越强,人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该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堂语文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望,并通过学生反复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再精美的语言也要经过老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因此,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语文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在语言给人带来的而无限遐想;蕴藏在作者与读者瞬间的心灵碰撞。如果运用多媒体,它会把最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绪无法放飞。一位画家说:“有墨的地方是画,无墨的地方也是画”;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非常喜欢“虚室生白”四个字是。正是由于“留白”,画作才有了意境,人心才空旷和通透。齐白石画虾不画水,欣赏者觉得虾在水中,其原因是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人的想象力远不是一两张图片,或者几首歌曲所能取代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思想,有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而多媒体是物,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无法在感情上进行沟通,更不能由学生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而因材施教。没有与学生接触,一味地传授知识、提供大量信息忽略品德修养和性格塑造。另外,教师也只顾忙着操作,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到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情感交流教学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四、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引入课堂之后,的确方便了很多,“键盘敲一敲,鼠标点一点”,我们要用的信息就会呼之即来,唤之即去。所以很多老师长期以来就养成了不愿写教案的习惯,不愿去探讨课文,去摸索教学规律的习惯,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一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切忌求全。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可信息时代,网上大把的资源有的是,这种对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要求和有真情投入的事,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去干了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类作为智慧的生物,是具有两面性的。而多媒体作为人类的意识创造物,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当我们在享受他的高超与美妙的时候,必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关键是我们人类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与理智去识别与消除这些对我们人类不利的因素,而只推崇与发扬他的正能量。
如何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呢?首先,应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要精选信息,建立资源库。面对众多的资源库,教师应该有选择,有借鉴,有创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第二是教学方式的优化。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文学体裁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复习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可制作专题训练课件,利用闯关的形式,从字音、字形到词语、句子等,逐级提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赏析文章,则用交互式课件,师生互动,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自读课可采用显示教学内容的课件,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等,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手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第三是师生交互的优化。教师应成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人员,即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自如地控制教学过程,不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又便于学生参与,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状况决定学习内容,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充分学习和高效学习。
★作者单位:甘肃环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