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2016-02-15李海宏
◆李海宏
(大庆铁人小学)
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李海宏
(大庆铁人小学)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表述,是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但是,在小学阶段,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仍然要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成长。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一、在丰富、感人的音乐活动中塑造健全人格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各种与人文素养有关的内容,已经作为音乐课程教材的人文资源,融会到音乐课程单元设计的人文主题中去。小学音乐课程,不是单纯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通过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感人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社会情感,促进其健全人格发展,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音乐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固然要了解和学习各种音乐,但是其宗旨却不是将音乐作为职业化的技能来对待,而是通过音乐使人的精神、人的品格在音乐的情感状态和心灵世界中得到展现、得到提升。
二、在愉悦的状态中学习
注重学习的愉悦性,这种教学观念,也是体现了一种人文性。这是因为,音乐学习中的愉悦快乐,是人类音乐活动最具本质意义、也是最为健康的一种情感状态。在儿童身上的体现,是直接与其内心的纯真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状态中产生的微笑和快乐,是生活中能够使所有人动容的微笑和快乐。
愉悦的学习状态,在音乐学习上同样重要的意义,是使学生能够在具游戏倾向的教学活动中,全身心地投人到音乐的表演和创作中去,由此在音乐表演和创作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在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单一性知识技能学习的“逼迫”,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认知和习得,也是相互促进,自然生成,会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功效。
音乐学习的愉悦情态,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激起有关。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贴近其本能的一种原动力,也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还有益于个性、特长的培养。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兴趣的调动,可以激励起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使其音乐思维处于发散状态,更为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三、开展对话式、启发式、探究式学习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感性、体验入手,再上升到理性的归纳或概念的抽象。特别是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上,就更应该注重从感性入手。用对话的方式,能使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相互激发,产生新的发现与理解。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是对话式教学方法的自然延伸。在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起来。这方面,音乐课程同其他新课程是一样的,均需着眼于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均需通过各种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的思想翅膀。
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中,音乐如何表现生活,反映情感,都以其可感可知的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启发,对学生的音乐思维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也可通过比喻、对比、设问等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音乐,启发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和技能来进行音乐的表现和创作。正是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才得到确立。
四、在带有游戏倾向的活动中学习音乐
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不少教学内容,可以在带有游戏倾向的音乐活动中展开。音乐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结合,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讲,原本就与人的音乐行为融合一体。特别是在群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这种倾向更明显。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组织或随机的趣味性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并且,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自由、快乐和投人,达到无拘束、无功利的审美境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具有游戏倾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音乐,即使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这种教学活动,通过一定的设计,也有利于将学生引入到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去,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
五、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小学阶段,其音乐兴趣、爱好的形成,是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某一方面音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教师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的热情。与此相关,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一是着眼于学生多种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只要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音乐能力发展的,都要以质性评价的方式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二是将学生和教师都视为评价的主体,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参与、协商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中,共同造就音乐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对音乐长久的兴趣,以各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