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2016-02-15杨志强
◆杨志强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杨志强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特点是:第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到学会学习。第二,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时空。第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我评价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课堂教学 启发讨论 预习指导 复习巩固
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集中心理过程。”一语道破了预习的重要性。从“预习”一词的词义来看,“预先”决定了预习的尝试性、创造性;“自学”则决定了预习的能动性。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结合生字注音,查出不懂词语的意义,并在文中找出人物、事件,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先后顺序,互相联系,与人物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想好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创造质疑机会,应在发问的氛围;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问题变得“少而精”,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挑疑,不断打开学生思路,使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二、启发讨论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先从检查预习情况开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让学生带着在预习中你知道的是什么?想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在同学中有的说:“从预习中我知道课文内容一定是围绕着鲁迅先生这个任务来写的。”“为什么呢?”师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对此本人进行启发:它表明了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关系,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这篇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
1.在反复诵读中自然释疑。比较浅显的问题,怎样释疑呢?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或者在老师引导下得出答案。如《画杨桃》这课的几个问题:杨桃是个什么样子?这次画画,作者看到的杨桃又是设么样子?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前两个问题读书后能解答,而后一个问题则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了。
2.在集体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教《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时,在学生充分感知内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互相质疑“对学钓鱼的儿童有什么看法”。有的说:这个孩子天真活泼,做事专心;有的说:这个孩子虽然天真活泼,但不懂礼貌,做事专心,可有些自私。老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与大家共同讨论。其理由是:(1)根据诗意和文中的插图,那位过路人拱手作揖,十分诚恳有礼貌地向他问路,可他却摆摆手不理人家,这是不礼貌的行为。(2)他为了能早点钓到鱼,在别人有困难有求于他的时候,他却连指一指路这样举手之劳的小事都不肯去做,这说明他很自私。“书到用时方恨少,辩论常使思路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记精讲、少讲,这样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执己见的空间,可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小组讨论时,老师巡视全班,并有意识地进行“蹲点”对于重点、难点的启发讨论,教师也不要包办,要尽可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诱下,参与分析,让学生自行纠错、质疑、答疑、表述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自学兴趣和自觉性。
三、复习巩固
上海著名教师钱梦龙说过:“训练不单是指学生完成一定书面或口头练习,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必要的练习,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为能力真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翠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有序观察,理解词语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习比喻句等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在学习理解玩“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这句话,让学生围绕“大公鸡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说一段话,看谁说得最好。通过学生的口头训练,学生逐步巩固了本课有关“鲜艳”一词教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到此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就要按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就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把预习指导、启发讨论、复习巩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和训练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学会学习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