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02-15◆魏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想象力创设情境

◆魏 楠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魏 楠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小学)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怎样才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深入探究的课题。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发学生求异思维等方面,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论述。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对于一个人创新思维的培养,从小抓起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还处于认知的初步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善加利用这个机会,精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达成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探究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民主、平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想学生能够自动自觉的进行学习,就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的放松心情,尽情的畅所欲言,放飞想象力,从而达到启发他们创新潜质的效果。其次,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欣赏个体差异。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观点,改变以往要求统一性的思维模式,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独有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例如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由于他们缺乏自信、缺少成就关,所以在课堂上很少主动的举手发言。这就需要教师创造一些机会,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并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以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的语言、欣赏的态度,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在思想上没有束缚、克服恐惧心理,并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探究问题的强烈渴望。在这种创造型的教育环境下,有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激发学习潜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利用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激发他们质疑的兴趣,在质疑中提问。采用问题情境模式,由教师把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融入到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先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通过讲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和适当的指点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的展开创新思维活动。与此同时,更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质疑问难,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创造性的提出、分析、解答问题,不仅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二)创设交流情境,合作互补短长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学生搭建互相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之上的集体合作,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在讲解课堂重点难点的时候,如果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则能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形成新的、更为丰富的思维理念。

(三)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向多向思维拓展

曾有人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是最好的时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对课文内容展开无尽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具有独创性,激励他们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思维创作。例如,在对《狼和小羊》一文结尾进行教学时,很多同学都会感叹可怜的小羊被可恶的大灰狼吃掉了。教师可以在这时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突破原有的定向思维,重新想象一下当时发生的情景,有没有可能会发生其它种情况或结局,启发他们展开多向思维,找寻不同的答案。学生此时会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有的说有一个猎人来了,在狼扑到小羊之前,开枪打死了狼;有的说小羊躲闪的及时,狼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等奇思妙想。想象,让学生融入到了文中描写的情景当中,而又有所突破,使思维超越局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种自然。可以说,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由他的想象力所决定的。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尤为注意捕捉和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拓宽思路、放飞想象力。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特别重要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把握各种有利契机,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改进教学过程,发展想象力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学图片或实物等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从而促进想象力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和学生在情感和心灵上引起共鸣,这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视频图片、配合朗读的方式,音乐、图片、语言三者融合来呈现课文的内容,能够很好的渲染、烘托出情景交融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感官上得到享受之余,心灵上也受到触动,从而引发丰富的想象。

(二)改善教学方法,发展想象力

一方面,在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在学生对某个图画或事物等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观察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对象的特点,进一步展开具体合理的想象。另一方面,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本里面包含着许多能够引发想象力的素材,如《称象》一课,在学生对课文有了足够认识后,教师肯定了曹冲称象的做法,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学生就会踊跃发言,提出像用土、水装船,用人上船等想法,并从中学会通过多种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课本,巧妙的设计出具有想象性的写作训练,如题为《假如我是某某某》,让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军人、作家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渴望,还能拓宽思维领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处不在。在平时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用鼓励的语言、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强心,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放飞想象,拓展多向思维,激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1]于敬华.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2]刘仁林.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26).

[3]黄春玲.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14,(07).

[4]何爱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J].新课程导学,2013,(31).

猜你喜欢

想象力创设情境
看见你的想象力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打开新的想象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