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2016-02-15王丽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个性化课文阅读教学

◆王丽萍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王丽萍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

阅读是信息的输入,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时期是语文学习的肇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技巧的最佳时机。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个性化阅读进行分析。

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创造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谈何容易。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在读得准确上下功夫。每学一篇课文前,我都要求学生读熟课文,课堂上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指名抽查读,检查学生读的准不准确,流不流利,做到不丢字、不多字、不重复、不颠倒、语速适中,停顿合理、不唱读,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学生做到了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停顿适中,不唱读。

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满生命的灵性,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老师要多方面地激活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激活学生对文本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阅读对象。范读、领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其他环节同样重要。因此,在学每篇课文前,我都要给学生范读课文,范读时声情并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使学生从我的阅读中感悟出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起到引领的作用。遇到长句子,我就一遍一遍地领读,学生在反复跟读中找到语感,增强了课文的理解。朗读教学中的范读引导,这种方法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老师的范读或录音的导引,使学生有了参照,就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应该怎样读最好,这要比用语言引导效果更直观具体。

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多元的阅读方式。采取多元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语文阅读的广阔海洋中,让“个性化阅读”变得“活”起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应侧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给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使学生在朗读时有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读。在读中感悟。例如,教学《长城与运河》一文中,我先提出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找出具体的语句读读,体会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些特点?学生用心读,认真思考体会,自然会说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句子,教师要适当的指导停顿,缓解难度,对于句子中出现的生涩难懂的关键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查字典帮助理解,让学生理解了意思以后再放到整句话中联系上下文来朗读。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争论的故事》一文,争论大雁怎么吃的问题上,先让学生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说一说“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讨论,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意思。知道了词义,学生就知道应该读出不服气的语气了。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主动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好评价的对象,评价的内容并予以恰当的评价。对于那些回答不太理想的同学说:“你很爱动脑思考,请再想一想?看谁是火眼金睛,再回答得准确一些?”对于回答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你真会思考,回答得好极了!”“你理解得很到位,理解能力真强!”等等。这样的评价,让差生得以鼓励,增强了信心,对优等生给予高度的赞扬。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朗读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地运用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评价。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就是张扬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形式上创新。如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角色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分角色读。这样课堂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如学习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文,老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大意,查找资料,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找出相应的视频观看,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用舞蹈,课本剧的形式一边朗诵一边表现诗的情境。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这种学习方法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适用,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很重要,并且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查阅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美,语言的美。这样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没有一点自己的品味、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以及空间。

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重要。层次要清晰,问题要“精准”“巧妙”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问题设计的成败关系着教学目标的成败。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的体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重难点,又何谈如何解决问题呢?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教师要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问题既要“精确”,“巧妙”又要难易适中,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太难。问题的设计难易要恰到好处,有一定难度,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可以通过探究得以解决,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我先让同学自由读文,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而又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学生读了课文很快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我趁热打铁接着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从而引出“海底景色奇异”“海底物产丰富”,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景色奇异”,哪个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围绕着这两个中心词,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两方面内容的?“这样从中心句入手,抓住中心词,问题自然、清晰、环环紧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大胆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是做枯燥无味的分析,而是能够根据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学生积极思考,整体感悟、潜心探究,通过对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对课文中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进行联想与沟通。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十分必要,能很好地服务教学,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了思维,增加了教学的密度。但是,我们是不是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呢?也不是。要根据文本的需要,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灵活运用,不需要时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听录音,小黑板、卡片、学生学具等的合理运用,同样能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采取读写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的情感。如教学《雪儿》一文,文中的我要把雪儿放飞,雪儿即将展翅高飞了,我问学生:“此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讨论,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他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说写练习,雪儿与作者之间依依不舍的真挚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学生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主题不攻自破了。优化了课堂教学,升华了情感,从而把全面扎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地落到实处。

[1]李秀英.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

[2]汪静东.点燃阅读激情,焕发语文课堂异彩[J].课外语文,2015,(06).

猜你喜欢

个性化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