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的实现

2016-02-15朱健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素养语文课堂

◆朱健峰

(长春宽城区天光小学)

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的实现

◆朱健峰

(长春宽城区天光小学)

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理念的日益更新,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时成为了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工具。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而日益多样化,其中,视觉素养的培育能够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就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实现方式进行研究,首先点明了提高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并针对具体教学策略,如提高视觉表达能力,启发激发创造的潜能以及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希望为学生营造有效的语文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的发展。

视觉素养 小学语文 重要性 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视觉素养的方法,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意义重大。何为视觉素养,是指教师运用视觉化的因素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并且教师在视觉资源的支持下,实现学生的图文融合能力提升,将该种方式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还能够推动教学改革。

一、视觉素养的含义

“视觉素养”,从理论上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视觉素养”,即20 世纪60 年代戴伯斯提出来的,他认为视觉素养是人们通过观看,再整合其他感觉经验而发展出来的一组视觉能力的素质;而狭义的“视觉素养”指的是理解(阅读)和运用(书写)图像来思维和学习的能力。对于未成年的小学生们来说,视觉素养教育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他们的认知感受,提高他们对视觉素养材料的感知、分析和表达能力,能够对视觉素养材料进行初步的简单再创造,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兴趣,对其今后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性

(一)图文互补,开发学生智力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文”带来的知识,却忽略了“图”带来的形象感受。“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用直观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从而限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而视觉素养能够促进读者阅读时想象力的提升。较高的视觉素养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脑海中勾勒出人物画面,这就达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视觉素养教学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维,充分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教学,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发掘学生的智力潜力。

(二)以双重编码理论促进语文教学

用视觉素养教学的模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够实现学生脑部的表象系统和语文学习的高效结合,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能使教学质量提升一个很高的档次。两种学习系统的并行,就构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双重编码教学系统。要想很好的将双重编码进行真正的运用到实践教学中,首先要提高学生们的视觉教学素质,而视觉教学素质的提高根本办法就是做好视觉素养的培养工作。

(三)激发未成年人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和对某一事物保持的专注度不够,需要通过兴趣的激发来引导他们学习,而小学语文的视觉素养教育,能够发挥这种特殊的功能。语文科目本身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特色,决定了语文的教学是不能简单的通过知识灌输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纯粹的灌输方式也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小学生的发展潜质是不容置疑的,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待开发,潜在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需要教育手法的创新来激活学生的大脑细胞,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通过视觉素养教育这种创新的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创设特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在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和识记,这远比强制性的灌输效果要强的多。

三、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一)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小学生通过已经学会的知识,学会新知识的自学发掘能力。课堂上使用了视觉素养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通过文字知识感受想象出与其相关画面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将大脑中所表现出的画面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大脑对这些画面进行解码和使用,输出的是解码之后的画面,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方式把大脑中的画面展现给老师和同学们。

(二)激发创造潜能,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进行视觉素养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详细的讲解课本中知识点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创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开发,提高想象力和创新力。针对课堂的不同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提前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发挥出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无线联想。课堂上让学生表达出联想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的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无限创作潜能,这就达到了视觉素养教学的目标。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使教学效率达到最佳

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要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其作为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工具,能够充分的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出来,并完美的表达自己。教学过程中如果扩大多媒体设施的使用范围,能够有效的减小教学难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四)开发视觉感知能力

由于现代电子设备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学生们很少拿笔写字,从而诱发了学生写错字、不会写字的状况愈发严重。目前,教育的从业者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有了针对这种现象的解决办法,通过把视觉素养的教学材料用到教学中,比如深入讲解汉字的组成部分、特点以及演化过程,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设备将所要讲解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五)通过视觉元素进行课堂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视觉元素完美表现在课堂上,慢慢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非常形象和直观的幻灯片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当学生们看到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形图像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无形的勾画出所学的教学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视觉素养培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来促进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逐渐趋向于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基于视觉素养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视觉素养教育模式是一项具有广泛性、创新性以及重要性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视觉素养教育模式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又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等特点,教师要多注意提供学生表达自我和创造自我的机会。总之,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逐渐提高教学质量。

[1]于家静.小学语文的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2]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江亚丽.小学语文“立体式”词语教学模式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殷宝媛.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邓红.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培养的研究和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素养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