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路径探索与思考
2016-02-15徐瑛
徐 瑛
(贵州教师教育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5)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1]。当前,这种现象在农村教师培训中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培训质量,理当成为教师培训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农村教师培训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保持教师参训热情、助长教师教学智慧,激发教师发展内驱为重点,并以此积极探索有效的培训路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路径特殊性分析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属于教师专业发展范畴。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国内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如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2];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等。由此,我们可以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主动或被动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渐进历程,它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成长。
由于农村教师所处地域和身份的特殊性,其专业发展不仅受到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人口以及自然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资源匮乏和自身条件不足的制约,同时,他们既缺少有效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又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的技术支持,尤其缺少专家面对面的专业引领,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举步维艰,收效甚微。鉴于农村教师的实际,我们认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加强培训,而如何选择适合农村教师的培训路径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所在。所谓“培训路径”就是为实施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行动,实现培训目标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培训路径的效度直接影响着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中存在的矛盾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明确要求,“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状况来看,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首先农村教师培训项目设计没有做到培训的普遍性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要求”[4]。农村教师培训中还存在诸多突出的矛盾:
1.培训目标期待与实现路径的矛盾
教师培训都期待着提高参训者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尤其希望帮助他们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师德师风等方面有更大的提升。这往往只是培训者的主观目标期待,由于部分培训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深入了解和有效研究,尤其对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等不清楚,致使一些培训脱离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据我们就培训工作的相关调研显示,有25%的教师认为当前的培训目标不明确,68%的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54%的教师认为当前培训方法单一。可见,不是所有的培训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2.集中培训课程统一性与教师参训需求差异性的矛盾
“传统的教师培训理念将教师看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强调统一的内容和标准,过于注重培训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教师的个体差异”[5]。当前的教师培训大多是“自上而下”带有行政命令式的培训。各地为了完成上级的相关指令和任务,主要采取一次性统一集中培训方式,尤其在县、乡级较为普遍。在这种“大一统”的培训中,常常有不同专业、学段、学科的教师在一起接受相同课程的培训,而完全忽视了教师专业学习是“由内而外”的个体需求的本质差异。显然,用统一的课程来满足有差异的需求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3.集中培训范围的局限性与农村教师培训机会需求广泛性的矛盾
目前,虽然各级教师集中培训都在大力开展,但因名额有限,导致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如贵州相关教师培训统计,至2014年底,县级以上集中培训的覆盖面仅达到50%左右,当时还有50%的教师(主要是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得不到有效培训。同时,国家级培训和省、市级组织的高级研修项目的名额往往更少,且对参训对象的条件都有严格要求,符合条件的教师也较少,对于广大农村教师来说能参与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4.远程培训学习的松散性与教师专业学习需要系统性的矛盾
远程培训是教师参训最便捷的形式,它似乎从覆盖面上解决了培训人数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便监管,学习松散,过程不实,学习效果不佳。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参加远程培训主要是为了获得培训学时,还出现有的教师因时间关系会请人代学或挂网不学等现象,学习随意性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但这种形式难以达到这个目的。
5.教师培训效果的回归性与培训要求持续性的矛盾
教师不仅需要参加培训提升,更需要得到持续的专业支持和帮助。而当前培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就是缺少高质量、持续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引领。由于培训没有建立完善的后续跟踪指导机制,很多培训只是完成培训过程,转化不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久而久之,参训教师又回到了训前的原点。
三、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路径
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质量与持续发展的层面去考虑如何促进教师的整体提升,应更多注重教师培训的精细化和系统化。因此,农村教师培训必须树立“以师为本”的理念,应立足于本土,“倡导‘从集体培训到个体培训,从集中培训到学校本地化培训’”[6],应根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的培训路径,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培训既要统一,又要有特殊,既要整体发展,又要多元化,既要专家引领,又要团队合作。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以下培训路径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培训成效。
1.以乡镇为中心,送培下乡,实行教师培训整乡推动
“教师培训整乡推动”是指教师培训区域以乡镇为单位,以乡镇全体教师为对象,以促进整个乡镇所有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的培训。鉴于农村教师自身基础相对薄弱,且外出培训机会较少,我们采取以省级培训为主导,依托县级培训机构,以送培下乡的方式,让培训阵地前移,使培训惠及乡镇每一位教师,实现整乡推动。在此过程中,我们把培训内容分为更新观念、提升素养、提高技能、拓展知识等几大板块,每个板块又以专题形式分类设计,分层实施,分步推进,持续跟进,旨在让乡镇教师通过较为系统的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2.以骨干教师为重点,因地制宜,培养和打造本土培训导师
师资匮乏是当前农村教师培训的最大难点。“在农村学校中,缺乏既有教学经验又有科研意识的学科带头人,很难进行‘自我造血’的功能,对培训机构而言,最缺乏的是既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非常了解农村教育现状与问题的培训者。因此,无论是校本培训,还是校外培训,都无法真正提高培训的有效性”[7]。为使农村教师培训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最便捷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和打造本土培训导师。我们在乡镇全员培训过程中,遴选部分业务能力强且具有二级培训和指导能力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培训,使其尽快发展成为乡镇导师。由于导师置身本土,他们能清楚了解和把握当地学校、教师的现状,并能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进程中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指导。导师的成长扩大了乡镇培训者队伍,实现了本土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形成了教师培训的裂变效应。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培训“来时激动、说起心动、回去不动”的现象,能使培训真正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3.以课堂为抓手,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现场诊断和指导
培训的作用在于促进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任何培训只有走进教师,贴近实际,引发其用心思考、体验和感悟,才能随之促进其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为了让培训更能贴近农村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定期组织省级专家团队,深入农村学校,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诊断和指导,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专家面对面地探讨和交流,从而得到理论和实践的提高。同时,在省级专家的引领下,本土导师也对一线教师进行持续跟踪的支持和指导。他们走进课堂,重点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落实,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表达是否清楚,评价是否及时和恰当,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等。并以教师教学中反映的问题为中心,设计并实施专题培训或研讨活动,引领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成长。这种在实践基础上的专家现场指导和互动交流的培训形式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他们普遍认为收效很大。
4.以教师为主体,组建微团队,实现全员提升
团队学习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对重构教师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智慧、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我们在乡镇采取组建微团队的方式,将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师3—5人组成一个微型团队,由1名导师引领。因导师是本土的原因,更能了解一线教师的需求,且微团队人员较少,需求差异也相对较小,便于导师根据团队的共性需求和成员的个性需求,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路径,从而提高培训成效。同时,通过导师引领,团队合作,能有效帮助团队成员正确地自我诊断和分析,科学地拟定专业发展计划,进一步增强自我学习提升的内驱力。因每位教师都编入了一个微团队,人人得到参与和提高,从而也避免了培训机会不均的现象。微团队对内形成“学、帮、补”的有效机制(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微团队之间也形成了“学、比、超”的良好竞争风气,真正实现了教师培训的全员提升。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整乡推动、导师引领、现场指导、微团队建设的教师培训路径能有效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其特点是依靠团队、依托导师、联系实际、置身本土、全员提升。这些路径相对于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培训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使乡土导师迅速成长,培训者队伍迅速扩大;二是能使农村教师培训始终处于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三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结合的这种最佳培训方式,能使培训更快转变为教育教学行为。
四、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思考
几年来,我们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培训路径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学校地域广、分布散,要将这一模式推而广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机构
以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引领,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依托,在乡镇建立教师培训学习服务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或为当地教师提供学习支持和服务。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有前沿性,又要突出本土性,致力于改变农村教师培训不能迅速转变为课堂教学行为的现象,使培训成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农村教师得到持续不断的专业支持。
2.提高乡镇导师培训水平
乡镇导师是农村教师培训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农村教师培训的效果。导师作为培训者,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感知力。要达到这一要求绝非一蹴而就,只有通过不断对乡镇导师培训—实践—再培训,才能打造出真正能带动农村地区教师整体发展的本土专家,才能使农村教师培训不断推向深入,实现整体发展。
3.拓宽农村教师培训信息沟通反馈渠道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农村教师培训反馈机制,积极拓宽培训信息反馈渠道,要在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QQ群、微信群、专线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广泛征集培训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教师的培训需求,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和方案,使培训更加贴近农村学校和教师实际,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
总之,农村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培训效果事关基础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当前,农村教师培训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和反思,致力寻找更加适合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路径,努力使培训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EB/OL].(2013-05-06)[2015-01-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201305/151910.html.
[2]朱玉东.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3]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
[4]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体系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1(6):1-8.
[5]张志越.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38-41.
[6]孙兴华,马云鹏.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检视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5(5):105-112.
[7]万恒.如何帮助农村教师走出“教学孤岛”[J].教师教育研究,2010(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