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新趋势:激励积极语用

2016-02-15潘涌

中学语文 2016年28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文体

潘涌

高考作文新趋势:激励积极语用

潘涌

一、是否引导积极语用:高考作文改革的焦点

表达为本的积极语用新理念,在修改前后的高中语文课标中都获得了彰显。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语文新课标一致强调“表达为本”的积极语用新理念。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积极语用新理念深入人心、广为弘扬,尤其是在高考作文题型的改革中得到鲜明的体现,从而对考生的写作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新课标鼓励每一位考生敢于充分表达,即基于独立思考、心灵感悟而以理性表达、自主评论和审美抒写等形式来严谨缜密、逻辑清晰或生动感人地展开应试写作行为——这无疑是近年来高考写作中的一种值得充分肯定的新趋势。

消极语用的高考写作,考生往往根据“命题”或者“命意”的要求,套用预设作文的模型或者按照作文“潜规则”而作出过度泛化的“公共表达”,以求凭借“入套”应试标准而获得理想的作文评分。而积极语用的高考写作,考生能够超越狭隘的“命题”或者“命意”而作出相对自主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以一己的思想立场和心灵感悟来作出独立评论、理性判断,从而深刻彰显出写作主体的语用活力和审美个性。作为一种书面的表达行为,区别应试写作的语用行为是消极还是积极,其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卷面作文题型是否能够自觉地引领考生释放思想的活力和表达的个性。

因此,高考作文题型是否引导考生积极语用,这是判断高考作文改革力度和进度的重要标志。2016年的高考作文试卷,承接着近年来的大趋势而在“去命题化”“创新文体”“表达多元”等方面推进改革的深度,使高考写作继续进行着重大的价值转型。

二、“去命题化”:为积极语用开放思维空间

“去命题化”包括硬性的“去命题”和软性的“去命意”。命题→半命题→去命题:这是高考作文题型改革的一大特点。统计表明,近年来自拟题目、自选立意、自定文体的“自主作文”已经蔚为风气,每年约占总数的70%以上且连续呈现出上升的势头:2009年 12/16、2010年 14/18、2011年 13/17、2012年 14/17、2013年15/18、2014年 17/18、2015年 16/ 16、2016年10/10(分母是全国高考作文题总数,分子是全国高考作文撤去命题或者命意的作文数。2016年是三份全国卷,另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六省市自命题,其中北京卷是二选一,故总数是十份)。这些数据向社会各界释放出了一种空前强烈的信号:高考作文正在加速走出保守、闭锁的消极语用之命题框格,让普天之下的学子实现“人”“文”归一、“心”“声”融合这种积极语用的写作佳境,完全顺应着重思想、重表达这种高考改革的积极趋势。

这类“去命题”甚至“去命意”的作文题型,布设了开放性的材料或材料+话题,从而给考生留足了充分的自主思维空间。它们鼓励考生尽可能释放自己积累的人生经验和基本哲学思辨,在对社会、人生和文化诸多重要问题的深刻考量中,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立场出发而抒写自己独特的看法、展开独立自足的逻辑论证。

2016地方卷高考作文题型示例。

1.上海市“评价他人的生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浙江省“虚拟与现实”: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3.江苏省“话长话短”: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也有人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无话的时候也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4.天津市“我的青春阅读”: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5.山东省“我的行囊”: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点评:以上所举地方卷作文题型,都是开放度很高的话题材料,题目自定,既无硬性的命题,也少软性的命意。北京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二选一,虽然预设了题目,但是话题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换言之,虽有题材的限制,但更有立意的自主和抒写的自由。

正是近年来持续推进的这种“去命题”与“去命意”的大趋势,为众多考生突破思想束缚、自主积极表达敞开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话题及其背景性材料的多元开放的特质,天然决定着考生的思维流向、思维深度和思维创意,为其内心思考(内语用)洞开了风光无限的大世界。

三、“文体创新”:为积极语用敞开表达天地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同时致力于写作文体的深刻创新。如果以“去命题”和“去命意”为指归的多元流向话题,为积极语用开放了思维空间;那么,文体创新则为考生们的积极语用敞开了表达的天地。

语用行为,虽然包含从输入到输出、从心灵到感官的全部语用,但是,建立在深度思考基础上的输出性语用即感官的表达行为,是语用的重中之重。高考写作,是展示考生们表达品质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平台。从传统记叙文、写景文、抒情文到近年来逐渐兴盛的评论文之文体转换,给考生发挥才智、拓展积极语用新天地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思维自由体操的外显,纵横思想、凸显智慧的评论文,确实比传统平面再现、客观叙述、格调甜俗的“文艺体”,更容易传递思想表现力,比缺乏缜密思辨、逻辑理性贫弱、思想标准化、论证程式化的议论文,更容易展示考生个性化的思想观念。

2016年的高考作文同样继续着近年来的文体改革与创新。除了北京卷的二选一《神奇的书签》明示写“记叙文”之外,其它所有的作文题型都没有文体上的特别限制。首先,普遍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更主要的是,这些多元、开放的话题,本身内在地、逻辑地规定了考生自主思考、独立判断、缜密论证,因此,等于前提性地规定好了以“评”和“论”为文体特征;换言之,传统惯称的“议论文”已经悄然成为高考写作的主要文体角色——而且很大程度上已经蜕化为谈天说地、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评论文”。

之所以自觉区别“评论文”与“议论文”之异,是因为今日之“评论文”与往昔之“议论文”毕竟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区别。自觉清醒地把握这种区别,对于深入认识 “评论文”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议论文”往往是或明确或内在地限定考生的思想观点,要求其恪守一贯“正确”的价值立场、“高尚”的思想情趣,按照提出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升华观点这种逻辑论证过程来展开全文,从思维路径到技术路线都明显带有“套路化”倾向,因此,对于考生积极语用的能力发展,显然束缚多于松绑。

而“评论文”写作,迥然有异。题目本身预设了一段开放的话题或者材料,其中思维空间开阔,考生可以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辨而表达一己的个性思考。2016年地方卷的作文题型,更是鲜明地具有这种特色。上海市“评价他人的生活”、浙江省“虚拟与现实”、江苏省“话长话短”、天津市“我的青春阅读”、山东省“我的行囊”等话题,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青年特色和前卫视野,而且现实感强烈,很适宜优秀考生基于思维积累和实践感悟而个性化地展开以表达为核心的积极语用。

四、表达为本:积极语用的哲学元命题

积极语用是高考写作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的一种新观念和新趋势,而“表达为本”则是这种新教育的哲学元命题。这里,所谓“表达为本”,实质是关涉语用的本源价值或语用的本体功能。与其说“人是语言的动物”,不如说“人是语用的动物”;与其说“人是语用的动物”,不如说“人是表达的动物”。除了独立自主的表达,人再也没有更好地凸显自身存在价值的方法或途径。

20世纪以降,人类哲学研究的中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语用问题已经上升为哲学研究的中心,所谓“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turn)乃至“语用学转向”(pragmaticturn)即是。这一由德国语言哲学家卡尔·威廉·冯·洪堡特所开启、历经索绪尔 、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乔姆斯基等哲人之思的学术长旅,贯穿着一条鲜明的学理探索的主题线:人类日益深刻地关注着自身的言语现实和语用行为,持续深入地将研究中心置于作为存在主体的言语生成、表达和创造之上,共时态的静态语言观逐渐进化到历时态的动态语用观,而全部语言之“用”则聚焦在思维主体置身于特定时代、生活场景和具体语境中的独立和自主表达。人类所有富于意义的精神活动就是形式各异的语言表达活动——高考作文当不例外。这样,从语用哲学到母语教育理论之间就可以辟出一条敞明的逻辑通道,当代哲学中心转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术增长点即 “语用思维”就获得了教育层面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包括高考作文在内的语文教育,其目的当然要引导学生表达力的养成。

正因为“人是表达的动物”,故需要通过高考写作等途径来彰显考生精神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写作测评与写作教育同样需要彰显这种哲学元命题的价值意蕴。新世纪以来的高考作文改革实践,使我们坚信:对写作教育深具风向标意义的高考作文,尤其要自觉、清晰地鼓励考生弘扬“我写我思”“人文合一”这种价值导向。通过去除单一机械、狭隘封闭的“命题形式”、设置多元开放的话题材料,通过释放考生个人思辨、彰显理性价值的“评论文”及其缜密的论证表达方法,明确引领考生最大化地实现一己思想价值——这就是 “人是表达的动物”这个语言哲学命题在高考作文中所应收到的一种积极语用效应。

鉴于高考作文对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发生着直接、广泛和显著的影响,因此,及时提炼并弘扬高考作文所凸显出来的促进考生积极语用的价值导向,无疑将会对语文教育改革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而积极语用新观念、新思维的深远传播,则能够有效释放青少年学生的表达欲望,养成其表达习惯、提升其表达品质、优化其表达能力,为成长中的新公民夯实一生发展的母语基本功,最后汇合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期发展。因此,正在逐渐走向积极语用新境界的高考作文,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具奠基作用。

[作者通联: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文体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高考作文两关注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解读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