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描写、叙述句之“趣”
2016-02-15陈继民
陈继民
细品描写、叙述句之“趣”
陈继民
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小说、一般记叙文等,绝大多数是情理俱佳之作,这些作品中的描写、叙述句充满浓郁的趣味,阅读时要细细品味,从具体形象中体会人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情趣。情,有思念之柔情、慷慨之豪情、婉讽之谐情、愤怒之激情……这些情在文章中各具特点。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已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全段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始终……呻吟”用两个“死掉了”表示对牺牲者的哀痛并揭露敌人的凶残,用“这是真的”“为证”“为证”“呻吟”,肯定中充满悲痛和愤怒。第二句“当三个……伟大啊!”是对死难者的高度赞扬。“从容地转辗”说明面对敌人屠刀的无所畏惧,“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又是对反动政府对比性的揭露:枪弹是文明人发明的,而政府的行为却恰恰是不文明而且凶残之极的。感叹句“这是怎样的……伟大啊!”表示对烈士们的精神的极大肯定。“伟大”前用“惊心动魄”充分说明“伟大”的程度。第三句是深刻的讽刺,将所谓的“伟绩”“武功”和“几缕血痕”放在一起,揭露了“中国军人”“八国联军”屠戮革命者的本质。第二、三句是两个对比句,这一对比使善良伟大者更显善良伟大,使反动凶残者更显反动凶残,交织着热烈赞扬和愤怒的情感。品完本段,我们自然就体味到作者对革命青年们的高度赞扬和对敌人的深切愤怒之情。很多作品在描写、叙述人物的情感时,符合生活,符合人性,很讲分寸。例如作家写崇高的革命觉悟,往往不离开人之常情,增强了真实感和可信度。孙犁在《荷花淀》中写水生告别妻子时的柔情和妻子的坚强,是通过那段对话,特别是水生妻的一连串编席动作表现出来的,这既合乎人物的高度觉悟,又合乎女人留恋丈夫的性格;既写出了水生妻的爱家,又写出她的爱国。
动趣。现实生活中,人和动物在运动,日月风云在运动……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作品中的一些人、物的“动”趣只有细品才能体味出来。郑振铎在《海燕》中是这样写家乡和远在千里之外海上的小燕子的“动”的:“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三句均显“动”:“斜飞”于天空,“唧的”叫了一声,“飞到了那边”。这传神的三“动”,写出家乡小燕子的活泼,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再几只却隽逸的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横掠”“偶沾”“荡漾”这三“动”,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小燕戏水图。“小燕子却从容的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随波上下的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憩息时它们“展翼”“落水”“浮圈似的”,安闲舒适,把海上小燕子的动作、神态写得十分逼真而有趣,令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家乡人们平静、悠闲、惬意的生活,由此表达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再如写人的动态,巴尔扎克《守财奴》中写守财奴:“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把葛朗台的贪婪刻划得淋漓尽致。这些“动”的字句,绘成了一幅“动”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去进一步理解小说主题。
静趣。这些描写叙述句写出了静,但这些静决不呆板,充分地写出“静”的冷静美、沉着美、幽雅美……请看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写的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五个四字句,整齐、铿锵、简洁,既有图画美,又充满浓浓的诗意,读这样的月夜是美的享受。写这醉人的静夜是为回味在项脊轩读书时的幸福时光,进而说明对项脊轩的留恋,以表达对故去亲人们的思念。经这一品,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便慢慢显现出来。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静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如流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晶莹、清亮、幽静、自在。这里不仅写出了作者当时的淡淡的喜悦,也给读者身临其境的闲适、自由美的享受。“静静泻”除承上再次写出静外,把月光的铺天盖地、月光的流动感、月光对叶子和花的沐浴全写出来了,这就使此时的叶和花更美丽动人。“薄薄的青雾”中的雾是“青”的,在一统的月光下突然出现一点青色,整个荷塘就是一幅醉人的水墨画。薄雾更增添了静夜的朦胧、清凉。读者此时除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外,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哀愁。我们在细品静物之静趣时还可发现,以动写静则更静,如上例句中,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写“静”一样,写三五之夜的静就用了动句“风移影动”,写荷塘的“静静”也用了动句“泻”“浮”。
色、声、味趣。色、声、味写真切了,就能增强人、物、事的真实感、感染力。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写道:“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里把视觉中的色写得十分具体、逼真。例如“碧绿的天色”把此时的天色写得准确,可爱。“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以牵牛花的颜色表现勃勃生机。这些“色”的描写,写出了故都之秋的美,透视出作者的幽闲、惬意,表达了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感。《荷花淀》中写妇女们的划船声最具情境特点。开始,“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颗菱角来……”三个拟声词“哗”用三字三停顿,表现了妇女们轻松、乐观的情状。当鬼子追赶她们时,则“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这里的拟声词与前用得不一样,后面的显得紧张。在后面用的拟声词中,前两声是两“哗”相连,后一声是三“哗”相连,三种“哗”声生动地写出了此时的紧张情势,进而写出了妇女们既坚定、沉着,又为摆脱敌人时的拼搏、奋进精神。写味道的,如《荷塘月色》中写荷花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运用的通感手法,一是把香味写成像丝缕一样可见,一缕一缕的,写出了清香的绵细、悠长;二是把香味写成像美妙歌声一样好听,以听的美好感觉传出美妙味道。从效果上讲,更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淡淡喜悦之情。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