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2016-02-15◆林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小学生信息技术

◆林 伟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林 伟

(福建省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观念也在受其影响发生着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中势必成为一种全球化大的趋势,因此,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将其开始在小学进行普及,全面提升我国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

游戏入门 直观教学 教学情境 整合学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孕育而生,各行各业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掌握和学习,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为了普及信息技术,我国很多小学陆续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目的是让小学生初步的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能把计算机知识以简单明快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是每个老师都想解决的难题。以下就实践中的经验,对信息技术课程总结几点建议。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可以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转换师生角色,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探索、合作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做到自主、探索和开放就要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对之前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师生角色的转换这个可能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这个课堂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说应该这样做就不能那样做,对于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强行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的本质,其实,教学一是教二是学,没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就没有课堂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一部分,小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他们认识事物比成人更清澈、更透明,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把课堂变成教与学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合到一块。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性,可以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才可以自由的放飞思想,积极主动的去讨论问题,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就会越来越敢于发表意见,积极表现自我。

上面已经说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肯定会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所以教师转变角色并不难,要让学生也转变角色从对课堂和教师的敬畏中转变过来,把教师当作朋、当作自己亲近的人一样去接触,这是教师在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中应该积极探索的问题。让学生转变观念应该从以下两点来做:第一,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接触学生家长,多和家长沟通,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赴家长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赴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和方式。

三、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 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首先要了解、认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教学要求、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提出教学要求,及要实现的任务。比如,在讲授《文本的复制与粘贴》这一课时,可以先请学生到前面来说一段绕口令,然后问:“说话和打字,那个更快些?”学生回答后,和学生比赛:学生在前面说绕口令,老师在电脑前打这个绕口令。当老师用复制的方法后,打字明显要比说话快了,学生就很奇怪了,都急切的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老师可以乘机说出刚才的操作是这节课将要学的“复制“。

五、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 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教师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研究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将知识的更加生活化、简易化、更加的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

[1]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宁波大学,2011.

[2]王蕾.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何海江.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195.

猜你喜欢

计算机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